浅析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写实元素
2016-10-25龚冰清
龚冰清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浅析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写实元素
龚冰清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写实元素。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深深的影响着当下的中国油画发展。中国油画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重,讲求“意蕴”与内心真实感受的再现。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油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画家希望与传统材料,技法和观念的融合。从观念到技巧,全方位的创新与反思现当代中国油画面临的新问题。
当代;中国油画;写实元素
一、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与倾向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油画创作的题材更多的是以表现政治中的革命为特征。之后,写实主义油画的传统在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发展。60年代左右,当时的艺术品几乎都从服务文革为文化大革命的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社会性、历史性。20世纪80年代左右,中国改革开放,被文革压抑已久的创作激情再次被燃烧起来,就好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似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浪。有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不同的风格与题材。正是由于这么多风格、题材的出现,油画也到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画家们也开始反思,各种理论、流派也在这段时间活跃了起来。
二、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写实元素再创造
写实元素分为线条节奏感伤的写实、构图上的写实,笔触上的写实、材料上的运用。线条首先作为构图要素,决定了物象的外在造型,表现了构图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线条也作为一种造型语言,不管中国还是西方,线条的造型能力都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在笔触的运用中油画颜料所独具的特征给予油画这一画种又一特殊效果,手的运动在画面上直接留下来的沿河构成了各种笔触效果。中国话也将就“骨法用笔”,西方油画中的笔触是塑造物象体积的又一手段,笔触的表现力更加显示画家的能力水平、气质修养和情感状态。材料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被艺术家熟练的运用,并发挥了它的最大作用,使画面更加直观、真实。
当代中国油画中的各写实元素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各元素的存在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通过不同的元素的写实表达表现了画面不同的蕴意。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达,物理学上光学的原理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再创造。色彩是绘画作品中至关重要的视觉传达语言。色彩能更加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内涵;氛围及最终表达目的。各元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构成了最后的写实氛围。
三、中国油画中写实元素的地位确立
在现当代,国人的绘画理念与风格也受到了冲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盲目模仿西方的绘画流派,一味追求所谓的“抽象”、“变形”近乎疯狂的宣泄情感,大多数画家没有真正的研究艺术的内在规律,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催生人们对艺术情绪的躁动。这种现象能激发艺术的变革创新,但是盲目的表现反而会阻碍艺术的发展。不论艺术形式是否变化,写实油画都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写实油画具有普遍性,能让观者一眼就能看到容体本身的故事性及艺术性。
在摄影艺术的高度发达时期,写实主义绘画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语言也是有不可替代性。写实元素的融入,使其在扎实的造型手段和色彩技法表现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每个人对生活的体会都是有所不同的,所追求的人文精神也不同,百变不离其宗,这就需要我继续思考写实元素该如何运用,也许这永远没有一个标准,我们该如何发展中国油画,又该如何利用当中的写实元素亦将成为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现代化的发展与中国油画中的写实元素并不构成对立关系,这样的观点是僵化的、浅陋的。绘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则“写实”只是一种技法与创作理念。重视理性的安排经营,注重形式上的完美性。
四、写实元素与现当代油画的关系
“写实”是建立在精准的造型上的,与各种抽象、变形以及中国画元素之中的写意元素有差距的,意境上的表现各不相同,而中国画则看重“意蕴”与“道法自然”,“写实”元素与传统的中国理念相悖,所以其局限性则显露出来。写实元素的传统创新性体现在中国在特定环境下的发展创新,虽然中国现阶段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局限。中国不是油画的发源地,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也代表着西方的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但正是由于中国深重的礼教挂念与道德观念等造就了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点。画作是画家心灵最真实的写照。中国人运用不同的写实元素融入到了传统油画中,以寻求新突破,大量具有中国意味的油画开始涌现出来,写实并非是造型上的单纯写照,也可以是意味上的写照。这种意味上的写实就带来了新时期中国油画的新创新。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表现,这种表现应该是积极的,态势是上升的,也可是人们痛苦的状况,惰闷的情境,但对生活应充满希望,通过画面从正面或侧面表达画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写实元素的运用更加加大了作品与观者的交流,使不是专业人士的人也融入到艺术平台的沟通之中。多层次的群众能给出画家们更多的体会意见,使绘画领域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也更符合时代精神,能更容易捕捉到人们内心深处其余的地方。
[1]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王林.美术形态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J205
A
1005-5312(2016)05-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