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2016-10-25安红艳张京开苗秋生孙贵芹王荣雪

蔬菜 2016年6期
关键词:阴天换气晴天

安红艳,张京开,刘 旺,盛 顺,苗秋生,孙贵芹,谢 杰,王荣雪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北京 100079)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增施CO2是实现温室蔬菜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因此,CO2增施技术已被国内外设施蔬菜发达国家所普及应用[1]。据统计,荷兰和挪威分别有65%和75%的日光温室正在使用CO2施肥技术,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在设施农业生产中也大量运用了CO2施肥技术[2]。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温室CO2增施技术,目前,温室内CO2增施技术主要有钢瓶法、燃烧法、吊袋施肥、施用固体CO2气肥、CO2发生器法、增施有机肥法等,部分技术在辽宁、北京、甘肃、宁夏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3-5]。但由于成本较高或使用不方便等原因,中国大部分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用CO2增施技术的还较少,增加日光温室中CO2浓度仍主要靠温室通风口的空气流通。这就存在通风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严冬季节不通风或仅中午前后(一般为中午11:00-14:30)于屋脊部位扒小缝短时间进行自然通风,由于通风量小,中午前后很容易造成CO2亏缺。如果这段时间进行温室CO2增施,也容易造成浪费,调节不当还会起反作用,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利用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将加热的空气输送到温室内,通过增加温室通风量,在温室内CO2浓度亏损较严重的时段提高CO2浓度,以期探索一种中午前后提高温室CO2浓度的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温室蔬菜高效、优质、绿色生产奠定基础。

1 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

1.1 试验系统和工作原理

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图1)由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风管道、风机等组成。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置于南北走向的大棚的西侧,面向正南,与地面呈约25°角放置;在塑料大棚地下40 cm深处,由砖砌成的主通风道位于大棚最南部,从西向东横穿大棚,末端由PVC管引出地面,主通风道上每隔10 m引出地面1个通风管(PVC),共计6个通风管,每个通风管露出地面距离约为44 cm。其中,中间通风管直径为5 cm,末端通风管直径为11 cm,通风管的间距为10 m,通风管A端口与风机相连;白天,当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空气温度升高至35 ℃时(图2中10),风机自动启动,将室外冷空气抽入太阳集热器,沿着顺时针方向预热后,从C口进入加热管上部进行加热,加热管表面涂一层黑漆,较热的空气由D口进入加热管内二次加热,最后,热空气经风机从A口进入温室主通风道。热空气从太阳集热器进入地下主通风道后,先将一部分热量传给地下土壤蓄积起来,散热后的空气从通风管道排入棚内,增大通风量,提高棚内CO2浓度,同时也可提高土壤耕作层的地温。夜间当棚内气温较低时,蓄积在土壤耕作层的热量一方面通过通风管排入棚内,另一方面,土壤中蓄积的热量从温度较高的地下土壤向上缓慢传递,以提高大棚内浅层土壤温度,满足作物根系对地温的需求。

1.2 日光温室大棚结构

试验用日光温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鑫农业种植园区,温室脊高3.45 m,横跨8 m,高跨比为0.43,东西长50 m,温室后墙为黏土砖墙。冬季保温覆盖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被。

图1 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

2 试验方法

在北京市昌平区昌鑫农业种植园区选取2座朝向、大小、建筑结构等相同的温室大棚,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选择连栋温室,分别编号为1号、2号,1号棚为试验棚,安装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2号棚为对照棚,不安装该设备。2栋温室内的同一位置种植相同数量、相同种类的叶菜。

试验棚和对照棚内温度测点布置3个,位于温室南端,平面位置见图2。在各平面点垂直方向上设2个点,分别位于地表上方20 cm,地表下方10 cm,共布置6个测点。试验棚内CO2测点布置在(2)、(3)号位置,对照棚内CO2测点布置在(4)、(5)的位置,室外CO2测点布置在(6)的位置。

由于温室CO2亏缺最严重季节为低温寡照的12月-翌年2月,因此,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2月开展试验,对该装置进行了连续实时测试。而且,1月份晴天、阴天等天气类型较为丰富,因此选择1月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天气条件下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每天工作时长分析

图2 温湿度、CO2测试布点

由图3可知,对2016年1月份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每天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月份该设备平均每天累计工作时间为217 min,其中以200~300 min的频率最多,为18次,其余时间段0~100 min、100~200 min、300~400 min的频率分别为2次、8次和3次。经查询北京1月份天气情况,1月份阴天或雾霾天为9 d,晴天多云为4 d,晴天为18 d,所以设备每天工作累计时间较长的频率高。

图3 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每天工作累计时间频数

根据图4可知,该设备晴天、多云天气工作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5:30,9:30-13:30期间开始断断续续工作,1:30-15:30期间开始连续工作。其中,晴天(2016年1月11日)该设备启动时间为9:46,停止工作时间为15:30,实际工作时间为290 min;多云天(2016年1月13日)该设备启动时间为10:00,停止工作时间为15:30,实际工作时间为205 min;阴天(2016年1月16日)该设备一天都不工作。工作时间晴天>多云天>阴天,多云天开始工作时间较晴天晚。

3.2 不同天气条件下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对温室内CO2浓度的影响

持续阴天和晴天,棚内CO2浓度日变化均表现为昼间下降夜间升高的变化趋势,在13:00-14:00降至最低值,在9:00-10:00达到最大值,呈不规则的“W”或“U”形,这与魏珉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

由图5可知,连续阴天条件下,试验棚和对照棚内CO2浓度呈增加趋势,温室外CO2浓度为近似直线,有小幅波动。使用该设备的3 d时间里,试验棚CO2平均浓度为783.66 μmol/mol,对照棚CO2平均浓度为769.12 μmol/mol,温室外CO2平均浓度为524.83 μmol/mol,试验棚较对照棚平均CO2浓度增加1.9%。其中,试验棚内CO2浓度白天最低为545.2 μmol/mol,夜间最高浓度为953.16 μmol/mol,对照棚CO2浓度白天最低为534.6 μmol/mol,夜间最高为934.2 μmol/mol,试验棚白天、夜间温室内CO2浓度与对照棚接近。这表明在连续阴天,该设备不工作,对照棚与试验棚内浓度差异不大。而且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光照不足,作物消耗温室内CO2较少,晚上作物呼吸作用也产生CO2,所以温室内CO2浓度较高,连续阴天会使温室内CO2发生积累,温室内CO2浓度最低含量都比温室外高,不会发生亏损。

图4 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工作时间

图5 持续阴天下CO2浓度变化(2016年1月1-3日)

在持续晴天条件下,试验棚和对照棚内CO2浓度呈现出剧烈的变化,温室外CO2浓度在夜间有小幅波动,总体来说呈近似直线型。由图6可知,不论是夜间还是白天,试验组CO2浓度较对照棚的CO2浓度高,试验组CO2浓度平均为801.85 μmol/mol,白天最低为410.78 μmol/mol,夜间最高为1 085.7 μmol/mol;对照棚CO2浓度平均值为700.17 μmol/mol,白天最低为376.2 μmol/mol,夜间最高为931.5 μmol/mol,平均浓度增加14.5%。这是由于一般1月份温室开膜时间为12:00左右,而该设备在9:30就开始工作,使得试验棚内CO2浓度相对较高,中午前后维持在外界CO2浓度水平,16:30左右温室盖棉被后,试验棚内CO2又开始积累,所以试验棚内CO2浓度始终高于对照棚。在使用该设备的3 d,试验组每天亏损的时间分别为0、0.5、2 h,平均亏损0.83 h,对照棚每天亏损的时间为2、4、3.5 h,平均亏损3.17 h,平均减少亏损2.34 h。这说明使用该设备后,晴天可以减少温室内CO2亏损时间,减少约2.34 h左右。

图6 持续晴天下CO2浓度变化(2016年1月27-29日)

3.3 晴天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对温室内温度的影响

由图7可知,地面以上0~20 cm气温,8:00-13:00试验棚由4 ℃升高到33.6 ℃,升高了29.6 ℃,对照棚在8:00-14:00由2.4 ℃升高到44.1 ℃,升高了41.7 ℃,高于试验棚。试验棚日平均温度为14.34 ℃,对照棚日平均温度为14.40 ℃,对照棚略高于试验棚。但在光照较弱或夜晚期间,试验棚气温较对照棚气温略高,平均高1.22 ℃。这可能是由于该设备使得温室内空气加速流通,中午前后不会使温室内气温上升太高,但夜晚蓄积在土壤中的热量使得温室内气温较对照棚高,夜间试验棚平均比对照棚高1.22 ℃。

由图8可以看出,温室内土壤温度升高比气温升高得慢,具有滞后性,且变化幅度较小。对照棚的南端日平均地温为12.94 ℃,9:30-16:00土壤温度从9.7 ℃升高到16.7 ℃,升高了7 ℃;试验棚内日平均地温为13.90 ℃,8:30-16:00土壤温度从10.60 ℃升高到18.50 ℃,升高7.9 ℃,16:00左右,试验棚地面以下0~10 cm土层温度升高幅度较大,较对照棚高0.9 ℃,平均温度较对照棚高0.96 ℃。这可能由于中午前后该设备对0~10 cm土壤温度升高有一定的作用,且土壤热容量较大,能使土壤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

图7 2016年1月11日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对地面以上0~20 cm气温的影响

图8 2016年1月11日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对地面以下0~10 cm土层温度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研究表明,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作物基本上属于C3植物,C3植物的光合能力随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的幅度较大[7-8]。但是对作物而言,并非CO2浓度越高越好,在低CO2浓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几乎呈直线增加,越接近CO2饱和点,光合速率增加越慢。过高的CO2浓度还会降低CO2利用效率,甚至对作物会造成损害。因此,适宜的CO2浓度应根据设施的密闭状况、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阶段和其他环境因子而定。实际生产中,在设施密闭性较好,室内光、温等环境条件较为适宜的条件下,增施CO2的浓度,叶菜类蔬菜以600~1 000 μmol/mol为宜,生长发育前期和阴天取最低值,生长发育后期和晴天取最高值。也有研究表明,增施CO2到室外浓度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此时,增施CO2的利用效率约为1[9]。Sanchez等[10]在气候温和的国家,利用通风换气的方式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同时补充棚室内CO2,对作物起到增产早熟的效果。

该试验中,在晴天较多的1月份,该设备每天平均累计工作时间为217 min,工作时长以200~300 min的次数较多。阴天该设备不工作,晴天实际工作时间为290 min,工作时间较长,多云天实际工作时间为205 min,工作时间晴天>多云天>阴天,多云天开始工作时间较晴天晚。在持续阴天情况下,试验棚内的CO2平均浓度为783.66 μmol/mol,对照棚CO2平均浓度为769.12 μmol/mol,试验棚较对照棚平均CO2浓度增加1.9%,试验棚与对照棚差异不明显,白天温室内CO2浓度不会发生亏损。在持续晴天情况下,使用该设备后,试验组CO2浓度平均为801.85 μmol/mol,对照棚CO2浓度平均值为700.17 μmol/mol,平均浓度增加14.5%,试验棚较对照棚平均减少亏损2.34 h,说明该设备对于改善冬季温室CO2亏损是可行的,具有明显的增加温室CO2浓度的效果,有可能满足作物对CO2浓度的需要。同时,晴天使用太阳能加热换气式CO2增施系统后,白天有可能使得温室南端地面以下0~10 cm土层土壤温度升高,夜间,蓄积在土壤中的热量向空气中散发,使得地面以上0~20 cm气温升高1.22 ℃,可以缓解冬季低温的影响。

猜你喜欢

阴天换气晴天
它若安好,便是晴天
太阳躲在哪里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给阴天染上色彩
晴天有时下猪
阴天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清晨别急着开窗
运用换气技术降低发动机二氧化碳排放
露比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