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热点词句译法探析

2016-10-25

外语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句译者原文

孙 晗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语用视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热点词句译法探析

孙 晗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自201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不仅进入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阶段,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国家领导人使用“APEC蓝”、“生态文明”、“科学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和“给权力戴上‘紧箍咒’”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句来阐述治国理念和方针。这些热点词句在政治、国内政务和外事领域的频繁使用已经产生积极正面效应。所以精准地把这些热点词句翻译成英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把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语用翻译的相关理论和翻译实务相结合,以语义翻译和语境翻译两大语用翻译原则和理论为指导,深层次、全方位探析这些重要词句,为更全面准确地翻译当代热点词句提供新思路。

语用学;热点词句;意义;语境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引领中国进入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励精图治,用生动形象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如“APEC蓝”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等来表达治国理念和治党决心,在国内外都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准确完整地将这些词句的意思传达给国际社会就成为翻译工作的重中之重。语用学最早于1938年由莫里斯(R.Morris)提出,研究重点为语言的使用和使用语言主体之间的关系。现代语用学关注语言在被使用者使用以后传达给语言接收者的过程,其中涵盖3大核心要点: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听话人所接收到的语言以及语言在这两者之间传递的情况。翻译实践是在原文使用者和读者之间架起没有任何理解障碍和误差的认知桥梁。翻译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意义(曾宪才1993:24)。也就是说,语用学注重语言在其使用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传递完整性,而翻译要求译者把原文的意义完整地传递给读者,并使读者实现完整领会的认知过程,所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在指导翻译工作实践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语用翻译的理论基础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不是凭空出现,而是语言使用者和语言接收者在特定语言情景下的传递语言行为,因此,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何自然 1988:1)。不难看出,语用学研究的是以语言为原点同时与相关联和辐射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的领域,不仅关注语言使用者,而且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语用学的研究重点是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在使用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传递过程,即把语言、语言使用者和接收者关联起来。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Sperber和Wilson指出语用学是研究普遍认知原则、话语理解能力及其产生的语境效果的一门学问,并提出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Sperber, Wilson 1995:39)。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 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何自然 1997a:9)。

翻译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翻译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以及现有翻译理论来源的差异性导致很难形成一个为各个理论输出学科及其在译论中的代言人所认可的统一理论(张新红 何自然 2001:286)。英国语言学家贝尔早期从认知的角度描述两种语言间的翻译行为,指出语用分析与语用合成的过程要求译者根据语境和语义所涉及的命题优先选择主体认知结构和领域,同时准确表述原文的目标、原文的表述特点以及原文涉及的延伸要点(Bell 1991:20)。翻译是一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联络沟通的语言行为, 而且这种行为很复杂,译者一定要深入到原文涉及的延伸意义,同时以十分明确或者隐约的方式把这种延伸之意转达给读者(Gutt 2004:132)。因此,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把原文的字面意思转换为另外一种语言中的对等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让译文读者能够在自身的文化、语境和理解方式上达到同原文作者同样的认知。从语用学的角度去研究翻译过程即为语用翻译。翻译到目前为止并不是统一的学科,其过程是原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语言完整性转化,内容则是与多学科、多背景、多文化和多语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联集合,这两种关联就是语用学和语用翻译的核心思想——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能够实现“获得译文同原文之间的语用等值, 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理解和感受”(Hichey 2001:219)。

3 语用翻译的主要内容

语用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为基础来实现翻译过程中语言和语意的完整性转化,译者须要精准全面地理解原文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语境,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置于读者所处的语境之中,使两方都实现对等的认知。语用翻译的准则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何自然 1997b:128)。翻译活动是一种包括原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译者要重视原文的语境, 寻找最佳关联,并灵活地运用各种语用策略处理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异(何自然 1997b:128)。译者要努力达到等效而非本身字面意义(Nida, Taber 2004:33)。语用翻译的操作原则是译者要在具体的语言背景和环境下对原文的初始语义进行推理,同时要系统了解读者所在的文化语言背景及其影响因素,在掌握初始意图的基础上把原文的字面和语义完整地表达出来(Hatim, Mason 2001:124)。但是,如果翻译之后发生语用意义和认知意义的缺失,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就不能够准确地被表达出来,因此,Chang提出“翻译学的认知语用模式”(Chang 2009:88),即在准确表达语用意义的基础上实现认知意义的完整准确表述。

语用翻译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与大脑推理过程有关的活动,这种推理活动明确地阐释出原文的意义, 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通过这种交际行为去搜寻并找到两者之间最契合关联的认知过程。笔者认为语用翻译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语义翻译,即强调译者要把原文直接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传递给读者,就是通过语言代码直接转换的一种大脑思维形式(Sarcevic 1997:55),译者要把原文作者的意思在大脑中进行思维编码,然后直接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传递给读者,读者再依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原文交给译者,译者通过同样的动作把字面意思完整转化并传递给另一方。语义翻译的文字目标是译者所面对的翻译内容只能有一个权威性的概念,不能有不准确的翻译方式(Newmark 2001:7)。例如“外交”(diplomacy)在柯林斯英语字典里解释为the activity or profession of manag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译为“不同国家政府间发展关系的活动和手段”。这就是一个权威的概念,在中西方语境和文化背景之中,它的意义不变,不会有不准确的翻译方式,这一类与所用的词密切相关,较稳定,是固有意义(胡壮麟 2007:195)。语义翻译的基本框架就是“作者原文——译者就字面意义进行语言编码转换——读者”这种简单的三元关联理论。

语用翻译关联理论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层面为语境翻译,语境涉及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和原文作者所处的语言背景等很多方面。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作者和读者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各自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译者只有在吸收原文作者信息的同时,结合原文和自己所在的语境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地掌握原文的意图。语境翻译的整体思路见下图:

语境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译者要同时存在于两个语境中,既要在原文的语境下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同时又把自己置身于影响读者的各种因素之中,在另外一个语境中选择合适准确表达方式。只有把语用翻译关联理论的两个层次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和翻译。

4 语用翻译在当今中国热点词句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很多振奋人心的热点词句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笔者通过运用语用翻译关联理论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来探析典型词句的英文译法。

4.1 语义翻译原则指导的热点词句英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期间提到“APEC蓝”一词。从此,“APEC蓝”就成为没有空气污染的美好环境的指代词,同时也被人们用来形容无空气污染的生活环境。从语用翻译的角度看,APEC一词在各国语言中都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用翻译成汉语就完全可以让原文作者和读者达成共识,因此,APEC一词在语义翻译的过程中就是两种语言共享的编码,这个概念的唯一性根本无法更改,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只须将汉语的“蓝”翻译成英语对应的blue,在英语词汇中没有其他单词表示蓝色,因此APEC Blue不会受到语境的影响而发生意义的变化,这个概念在多语境下不会造成歧义。还有,“生态文明”是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议题,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胡锦涛 2012)。针对这个热门词汇,从语言定义本身进行转换,语义上对应的英文为ecological civilization,柯林斯英语词典中的释义是:a cultured human society with the pattern and balanc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s, animals,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可见一个植物、动物、人与环境之间具有平衡、和谐的关系的文明社会即为生态文明。因此,可以做出判断,ecological civilization在西方的定义和“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定义具有等值意义,在语义翻译的过程中,汉语和英语在意义上等效对应并且表示同一概念。

4.2 语境翻译原则指导的热点词句英译

语境翻译原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大多数热点词句多采用语境翻译,下面根据所述语境翻译的情况不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剖析。最先要探究的是简单语境下的语境翻译,笔者称之为一元语境翻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其中的“科学发展”深入人心,那么这个热门词汇的英译应该是什么呢?根据汉语的“科学”和“发展”对应的英语词汇是scientific和development,首先译者要还原作者在原文中所指科学和发展的含义,根据汉语字面意义的理解,可以初步理解为与科学有关的发展和用科学的思路去发展两个意思,development毫无疑义,scientific在柯林斯英语词典的解释为used to describe things related to science or a particular science和If you do something in a scientific way, you do it carefully and thoroughly, using experiments and tests两种,可以分别译为pursue scientific development和pursue development in a scientific way. 由于该表述所指的意义不具有唯一性,所以不符合语义翻译的原则,因此就必须要探寻词句所处的语境。“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胡锦涛 2012) 这是“科学发展”所处的语言环境(context),这个语境是单一的,并没有与文化、历史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关联,这个词处在一个语言表达逻辑进展的中间位置。因此,这个语境可以理解为:全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以及应该如何去做工作,在此基础上去用科学理性的思路去发展国家,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加和谐,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完成任务。这里指的不是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用科学的思路去推动发展,所以第二种翻译才能够让西方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中国是要用科学的思路去推动发展进程来造福人民,由此依据语用翻译原理笔者认为pursue development in a scientific way更为精准。

在很多的时候原文作者的意图并没有局限于一元语境的背景下,在对其进行等效翻译时,还应该考虑到除简单语境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201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提到:“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2012)。“打铁还需自身硬”指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体现了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的坚定决心(齐民 2013:83)。对于这句汉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身”的理解,从字面意义上看,可以理解为:第一,“铁”本身,翻译成:To be turned into iron,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第二,打铁用的工具,译为:To forge iron, you need a strong hammer;第三,打铁的人,英文为: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 这3种英文译法都可以放在一元语境之中,同上下文联系起来都可以看出,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在西方读者看来,都是跟打铁的过程有关,这3个方面都是打铁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因素,如果任何一个不具备这样的属性都不可能打出好铁进而成功,所以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并不会产生歧义。但是笔者认为,实现认知意义上的等效翻译,必须要深入原文所处的除基本语言背景之外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因为从语用视角来看,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的俗语,要把文字本身同其所处历史文化背景关联起来才能做到让读者在语义理解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知理解。这句中国俗语原文为:“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根据中国古文对仗的规律,词义同属一类,句式的对仗则要求句子的结构相同(卓振英 2013:97),其意思是想打出好铁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想绣出好看的花要有灵巧的手。由此判断,后半句是发出绣花动作的主体“手”作为主语,所以前半句的“自身”应该是能发出打铁动作的“人”。因此,笔者认为,按照语用翻译理论原则,“打铁还需自身硬”应该翻译成:“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 在原文所处一元语境的基础上通过关联理论联系到文化和历史的层面才能更为准确地推理原文的准确意图,这种通过其他原文语境因素而进行的语用翻译即为多元语境翻译。

多元语境翻译不仅涉及到如何正确全面理解原文,更涉及到如何深入读者所处的语境,让读者在其所在多元语境背景之中正确领会原文作者意图,做到等效认知。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全会上指出:“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习近平 2013)。通过多元语境对于原文“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正确理解为:既要坚决打击大官大贪,也要坚决打击小官小贪(王家宏 2013),可见“老虎”所关联的是级别高的腐败党员干部;“苍蝇”所关联的是级别低的腐败党员干部。据此可以翻译成:Battle both tigers and flies,但是,西方读者在其所处语言、文化等背景影响之下很难清晰地理解“tiger”和“fly”的意义。老虎在西方词汇和文化中仅代表一种动物,其在文学和电影作品中的意义仅为能够对人构成伤害,是人类扑杀的猎物;同时,fly一词除指苍蝇之外,在《圣经》“出埃及记”里指传播瘟疫的有害之物,二者在读者语境之中都没有指代人的意思。因此,译者置身于读者语境之中,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两个词的概念,读者根本无法想到其具体所指哪些人。基于此,在关联原文语境和读者语境的基础上,译者应该在两个词汇上加上引号,告诉读者这两个词汇具有深层指代含义,并且在两个词前面分别加上具体的解释,笔者认为译为Battle both high-ranking “tigers” and low-ranking “flies”更标准,把原文和读者对于词汇的深层认知关联起来,实现语境翻译的完整转换。

在这些热词包含典型中国文化的内涵,让身处另外一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语境之中的读者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反腐倡廉推向深入,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李克强 2013),其中“给权利带上‘紧箍咒’”意思是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奠定“不想腐”的思想基础(新华网 2013)。“紧箍咒”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词汇,“紧箍咒”是用来规范和制约孙悟空的言行,使其即便拥有神通广大的能力也要遵守宗教戒律,否则会受到惩罚。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之中,根本没有“紧箍咒”的概念,读过英文版《西游记》的西方读者或许有些了解这个物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毫无了解。如果按照语义翻译原则直接翻译成英文,那么在读者语境之中就会造成认识障碍,并没有传达等效的语言意义,不能实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完整认知,不符合语用学的原则。因此,想让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一无所知的西方读者对这句话进行等效认知,就要深刻探析其背后的现实意义,译者可以直接把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译成英文:power should be executed with caution,把原文语境因素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深层次解析获得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和西方读者所处语言环境能够认知的角度关联起来,并且摒弃字面意义上的语言转换就是语境翻译最复杂的层次。

5 结束语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使用语言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原理是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语言认知意义的传递过程,旨在能够让交际双方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关联,保持语言在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翻译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来自不同文化、历史和语境背景的交际双方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对方真正的意图。因此语用翻译在把中国热点词句转换成英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语用学关联理论为准则,从语义翻译和语境翻译两个角度深度解析译者如何在原文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没有认知障碍的关联,包括中西方都认同的同一概念的语言编码如实转换以及在特定语言环境下产生的汉语词句所关联的文化、历史等相关语境信息影响下的翻译实践。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热点词句如“APEC蓝”、“生态文明”、“科学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和“给权力戴上‘紧箍咒’”的译法探析来实践语用学的相关理论,确保译者成为准确传递中国正能量的媒介。总而言之,译者既要准确辨析原文语言本身的同一性和使用语言主体所处的具体语境信息,同时还要准确判断语言接收者对于原文语言本身同一性的关联程度和语言使用者所处的具体语境关联,这样才能准确进行语言在认知意义上的完整传递,也是语用学的实践目标。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何自然. 推理和关联——认知语用学原理撮要[J].外语教学, 1997a(4).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b.

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OL].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9.htm, 20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李克强. 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26/c_115168917.htm, 2013.

齐 民. 打铁还需自身硬[J]. 前线, 2013(1).

王家宏. 习近平强调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振聋发聩[OL].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3/0123/c78779-20302118.html, 2013.

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OL].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13697411.htm, 2012.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1/22/c_114461056.htm, 2013.

新华网. 如何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OL].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3-03/27/c_115171360.htm, 2013.

曾宪才. 语义、语用与翻译[J]. 现代外语, 1993(1).

张新红 何自然.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 现代外语, 2001(3).

卓振英.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对仗英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13(9).

Bell, R.TranslationandTranslating:TheoryandPractice[M].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1.

Chang, Z.-X.ACognitive-pragmaticModelforTranslationStudiesBasedonRelevanceandAdaptation[J].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09(5).

Gutt, E.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Hatim, B., Mason, I.DiscourseandtheTranslator[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Hichey, L.ThePragmaticsof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Newmark, P.Approachesto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Nida, E.A., Taber, C.R.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Sarcevic, S.NewApproachtoLegalTranslation[M]. 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7.

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95.

AStudyontheEnglishTranslationofMostFrequently-usedChineseWordsandPhrases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ofCommunistPartyofChinainPragmatics

Sun H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China has not only entered an important phase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but the country’s influence and status in the world have largely improved since the 18thNational Congres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2012. Expressions like APEC Blu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ursue development in a scientific way, etc. used by top leaders to express their concepts of ruling the country are becoming more popular, and the frequent use of such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fields of domestic affairs,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has generated positive impact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accurat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a combination of basic theories of pragmatics, the relevance theory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ntext transl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in the accurate and complete linguistic understanding and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other frequently-used Chinese words and phrases.

pragmatics;most frequently-used words and phrases;meaning;context

H059

A

1000-0100(2016)03-0116-5

10.16263/j.cnki.23-1071/h.2016.03.023

定稿日期:2015-08-23

【责任编辑陈庆斌】

猜你喜欢

词句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