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早一晚”对学风建设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贡献的文化研究*

2016-10-25何树勋张书金

山西青年 2016年20期
关键词:商洛学风学期

何树勋 张书金

1.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文传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商州区白杨店九年制中学,陕西 商洛 726006



“三早一晚”对学风建设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贡献的文化研究*

何树勋1*张书金2

1.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文传学院,陕西商洛726000;2.商州区白杨店九年制中学,陕西商洛726006

“三早一晚”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教师的心理需要相一致,也与集体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学生有关。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三早一晚”持肯定态度,“三早一晚”活动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绩存在正相关。把“三早一晚”与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满足学生学习方式多方面的需要,也有助于整体学风的养成。

“三早一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文化心理

近年来各大学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办法。包括北京科大、湖北文理等在内的几十所高校都实行了“三早一晚”,即早起、早操、早读和晚自习,加强对学生的督促。桂林工学院最早在2007年就开始该项活动并坚持、完善,现在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1]。商洛学院从2011年开始,在低年级也实行了“三早一晚”这项活动。

一、研究问题

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2]。蔡后界等在温州职院的实践表明,“三早一晚”活动对学生习惯养成、职业素质加强和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教育有效性和学生满意度,深化活动内涵,落实“三全育人”[3]。

从反面的教训来看,有些学校“三早一晚”还存在学校层面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在高校中实施“三早一晚”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科学合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加强自律、不断提高“三早一晚”的自主与能动,把推动“三早一晚”活动作为评判学生是否适应环境、是否成熟的标志[1]。

商洛学院实行“三早一晚”已经四年多了,关于这项活动学生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支持程度如何?它对学风建设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另外,我校在同年启动大学英语的分级分类教学改革,“三早一晚”作为其重要支撑的课外活动之一,它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此,研究者着重考虑了如下三个问题:1,多数学生是否支持“三早一晚”?2,“三早一晚”对学风建设是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三早一晚”与英语学习效果是否显著相关?

二、调查研究

研究者调阅了近四年的原始数据,结合对班主任、辅导员的访谈以及对学生问卷和访谈,对我校“三早一晚”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英语学习效果选取未实行该项活动的2009级大二第一学期以及2013级大二第一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进行对比研究。学生问卷涉及2013、2014和2015三个年级。共收回有效问卷175份,有效率98.31%。数据分析采用SPSS进行。

三、发现与讨论

(一)学生接受情况

从三个年级的问卷和访谈来看,82.5%的被试认为“三早一晚”利大于弊,其中27.5%的人非常支持。81.2%的被试认为这么做是对的,63.8%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发现,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三个因素上,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所有被试在这一问题的看法上较为一致。

学校跟踪统计的数据也反映了学生对这项活动的态度。研究者选取各院系早读和晚自习作为研究依据。早读和晚自习则不一样,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出勤率相对更能代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整体出勤率一直很高,各院部差别非常小,尤其是最近两年,很多院部几乎是全勤。

反过来这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学生对“三早一晚”的态度。当问及“如果不上早操你会早起吗?”,57.6%的人承认不会早起。问到如果不去上晚自习会做些什么时,看电影、聊天或者干其他事情的总共有81.2%,回答去图书馆学习的并不多。同样,被问到如果没有人监督是否会自主学习的回答中,只有62.5%的学生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由此看见,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不高,需要并且依赖被管理。总的来看,多数学生支持“三早一晚”这项活动。

(二)“三早一晚”与学风建设

学风作为学生学习外显的风气,其表现包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情绪的饱满度,学习劲头大小以及学习的毅力是否顽强,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这些有关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的良好的风气,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

在2011年实施“三早一晚”之前,我校学生存在学风状况满意度不高,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对旷课和考试作弊存在认识偏差等问题[4]。实行这项工程三年后的2014年,学风建设多项指标量化结果有了明显提高,早操平均出勤率由83%提高至94%,课堂出勤率由90%至99%[5]。由此可见,“三早一晚”对学风建设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不争的事实。

(三)“三早一晚”与英语分级教学

表1 2009级、2013级英语专业第四学期精读成绩差异

P*<0.05。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实行"三早一晚"前后英语专业学生第四学期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t=7.451,df=64,p<0.05):实行"三早一晚"后,学生第四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此前未实行"三早一晚"的成绩(MD=16.03)(见表1)。

表2 2009级、2013级非英语专业第四学期英语成绩差异

P*<0.05。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实行“三早一晚”前后非英语专业学生第四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t=4.556,df=72,p<0.05):实行“三早一晚”后学生在第四学期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此前未实行“三早一晚”的成绩(MD=10.64)(见表2)。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

从访谈和问卷来看,学生对“三早一晚”也有一些看法。问题梳理出来有两方面,一是支持但有意见的,二是对这项工程的效果表示怀疑的,觉得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学生建议冬季早操时间推迟一点,强度降低一点。

另外,还有学生认为“三早一晚”影响了其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节奏。一些人认为大学应当创造条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非强制性学习,“三早一晚”使得他们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和分配时间的自主权。还有学生反映早上起得早且活动量大,造成早上上课发困打盹,影响了上课质量,等等。如果对这项活动进行总结、改进,让学生既能得到更好的体质锻炼和文化课学习,又能养成自觉主动的习惯,它的作用可以发挥得更大。

五、“三早一晚”的文化动力

(一)学生学习习惯需要养成

我国大学一直有实行精英化教育的传统和惯性。虽然我国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但精英化传统一直被几乎所有高校坚持着。坚持让每一个学生成才,这在独生子女成为主体的时代反而强化了教育精英化的倾向。中国的大学高度雷同,在某种意义上是精英化教育的焦虑,就连三本院校也是按照顶尖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设计的。

中、小学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的竞争既是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评价外在压力的表现,也是多数孩子内化的自觉付出。中国的学生深受“梅花香自苦寒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等古训的影响。能够有机会上大学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用功的习惯。事实上,大一学生进校后因为学习突然放松而造成困惑和不适,感到空虚和茫然,恰恰是一个反正。严格管理基本上不会招致学生实质性的抵制。大学实行严格的管理,包括“三早一晚”,天然地满足了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心理需求。

从本质上说,大学的严管其实是负责任地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让他们从孩子最终成长为社会的人。严管一旦形成校风和传统,代代相传,高年级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给低年级学生,耳濡目染之中,低年级学生也会不自觉地自我强化这一习惯。

(二)教师和学校的需要

按照老百姓朴素的看法,严师出高徒。儒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教不严,师之惰”的观点,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有不可推卸的督促责任。在中国学生和家长对好老师的评价和感恩的回忆中,“严格”向来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相反,指责老师的言辞中,管理不严和没有水平几乎是相提并论的。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教师为了实现职业尊严和人生价值,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自然是他们的自觉选择之一。

如果某些教师姑息宽容学生,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具有很高的风险。校长业绩的考评就是教育界的GDP,“黄冈经验”“衡水经验”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大学校长为了四、六级的通过率倒逼教师在许多学校已经不是潜规则。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当局以及学生评教等强大而现实的外在压力之下,教师为了生存的需要,对于严格管理也有迫切的需求。

(三)农村学生为主体的现实

地方院校二本院校农村学生的比例普遍比较高。大学最终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但是在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之前,还是需要一个过渡期。

而且,农村学生由于高考前长期处于偏僻地区一门心思只在乎学习,可是上了大学进了城,城市的繁华和外界的诱惑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灵震撼。一方面高考升学压力没有了,另一方面诱惑增加了,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如果突然失去约束,非常容易出问题。

(四)集体主义文化下成员自动选择的认知学习方式

文化决定思维和认知模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认知模式。中国是集体主义的文化,学生学习很多时候是为了国家、民族或者父母,很少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知识的形态必须是标准化的,即权威观点和标准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觉得既清楚明白,又安全可靠,而且更加有价值。课本上的说法、老师的答案和同学们多数人支持的结论才会让他们感觉到踏实,因为这是集体的智慧。大家在一块儿学习,得出同样的结论,甚至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文化心理习惯。这种集体主义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基本学习、成长的方式。一起上操而不是各行其是的锻炼给了学生团结的荣誉感和集体的归属感。

六、结论

“三早一晚”对学风建设和大学英语分级分类教学有明显促进,多数学生和教师表示支持。同时要注重内涵与质量,尤其是早自习。如果像晚上开展的社团活动、英语角和结合专业的活动那样,早读也有专人负责,例如五到十分钟的英语领读,早读的质量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1]凌日飞,辛立章,曾丽萍.引导和关怀:基于高校“三早一晚”实施途径的思考——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2:94-95.

[2]徐龙年.论叶圣陶的培养习惯说[J].教育探索,2005(3):51-52.

[3]蔡后界,苏跃飞.“三早一晚”习惯养成教育——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及启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2):25-28.

[4]田小莉,潘永前,张俊华.商洛学院学风建设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0,6(24):61-64.

[5]商洛学院学生处.以学生为根本,以量化考核为载体——商洛学院学风建设成效明显[N].中国教育报,2014-6-4.

何树勋(1974-),男,陕西丹凤人,文学硕士,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文传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育研究。

H319

A

1006-0049-(2016)20-0024-02

商洛学院2015教改项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效果评估研究”(15jyjx107)。范文婷、高晨在数据统计中做了大量工作。

猜你喜欢

商洛学风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作品赏析6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我的是故乡商洛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