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学习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10-25

终身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育学习者价值观

成 蕾



在线学习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成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越来越受到青年的接受和喜爱,并成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增强青年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线学习所具有的碎片化、去中心化、多元化等特征,对青年价值观的养成途径、价值选择和判断产生重要影响,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在线思维”,构建价值观培育的在线学习生态环境,优化价值观培育在线课程,塑造价值观培育在线文化,拓展价值观培育手段。

在线学习;青年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的逐步加深,在线学习成为青年学习者广泛采取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成为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促进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从最早的师徒制到班级教学直至当前的在线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青年学习方式呈现新的特点。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为青年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线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交往方式等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对教育者而言,面向在线学习者开展价值观教育首要前提是准确把握学习者接受知识的习惯和特点。由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在线学习的特点及其对在线学习者的影响,研究如何引导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在线学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场域。

一、在线学习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已成为当代青年知识更新、职业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青年价值观培养的重要课题。所谓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是指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内容传播的教育。[1]它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学习者、教师、学习资源、学习载体,其中,学习载体包括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以及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与课堂教学相比,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职能既有共性又相区别,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性、选择性等更加突出。

随着在线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在线学习正在成为世界性趋势。据统计,2011年美国至少学习1门网络课程的学生,已经达到32%,能够提供完整在线学习项目的大学,已经上升到62%。在线课程学习的增长率为75%,而传统课堂学习的增长率仅为25%。70%以上的美国高校中,都认为在线教育是他们学校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措施。[2]在我国,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师—课堂—纸质书”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业已成为信息时代青年学习化生存与发展方式。

作为教育和学习变革的一种潮流,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在线学习具有许多新的特征:

第二,人际网络的“去中心化”。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人类过去“面对面”的交往方式,在线学习者线上以计算机作为中介,师生、生生交互呈现“人—机—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大淡化了现实交往中由于权力、地位、身份等所产生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趋平等和个性化。[4]学习者既可以是学习的组织者,又可以是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和教授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学校教育中所开展的集体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在在线教育的全新视阈下,必须进行新的变革和构建,以符合在线学习者人际网络、交往方式的特点。

第三,学习组织的多元化。在师徒制和学校教育的体系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和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明确的权威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缺乏主动权和选择机会,学习组织形式固定、单一。今天,这种传统格局被信息技术革命所打破。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是多元、分散和相互渗透的。网络学习BBS社区、虚拟班级、QQ学习群等都成为学习者可选择的学习组织。

青年价值观的养成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随着在线学习日益普及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在线学习潮流下的青年价值观养成也成为新命题。因此,研究在线学习对价值观养成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认真分析研判在线学习方式对青年学习者的影响,进而探索通过在线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在线学习对青年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分析

当前,如何通过在线教育加强青年价值观培养已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新聚焦。谭志敏分析了新媒体与当代青年的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当代青年的行为和价值观。[5]唐平秋、卢尚月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成长与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体,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新媒体的重要影响。应正确认识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陈玉君指出,当前,对青年价值观与青年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研究不足。特别是对青年的不同群体,如青年军人群体、青年农民群体、青年工人群体的价值观研究还不够,应该提炼不同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7]以上学者对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径、对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角度和成果。从实践层面上看,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讨,例如在线学习情境下,学习者的价值观培养路径问题等尚未触及,值得进一步探索。

综合学界研究现状,针对在线学习对青年价值观培养的影响,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5年10月~12月组织了专项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为主,同时运用综合文献和定性研究方法。着重从价值观养成、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三个角度来考察学习方式变革对学习者职业价值观、婚恋观、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问卷调查涉及62项内容的数据采集,通过江苏开放大学远程学习平台进行,区域范围为江苏省域的20个市、县,调查对象为接受职后继续教育的城镇从业青年,共收到有效数据样本1 687份。

调查显示,在线学习正在成为学习化生存时代的潮流趋势,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在线学习者在获取信息、学习的方式上产生了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也通过影响学习者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养成。

一站式的检查预约首先需要完善的软件支持。信息科牵头完成“检查预约平台”的开发设计,让医技资源与检查需求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检查预约服务和一个平台的多检查预约管理。

1.对青年价值观养成途径的影响

调查显示,更多学习者愿意使用新媒体、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来瞭望世界、洞悉社会,他们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养成受其影响最深刻。57%的在线学习者选择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比例超过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如表1)。相对于传统媒体、书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人生等方面的影响最大,持此观点的受访者比例达30.4%,超过其他影响因素位列第一(如表2)。由此可见,在线学习浪潮正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显著影响着学习者价值观的养成途径。

表1 选择何种媒介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表2 对在线学习者价值观影响的途径

2.对青年价值判断的影响

在线学习方式对学习者价值判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在线学习模式的普及,人们通过在线方式进行社会参与的倾向越来越强烈;通过网络发表观点、表达诉求的意愿日益增强。本课题调查显示,51.2%的在线学习者认为雷锋在今天仍是好榜样。对于复旦、浙大、交大研究生应聘城管的现象,63.3%的受访者表示认同。

但由于在线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也容易导致学习者价值判断的表面化、片面化。由于信息传播环境、传播方式的错综复杂和“去中心化”,造成价值判断标准的模糊化和多元化,加大了青年筛选、甄别、判断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青年接受信息的随机性、不可确定性。在线学习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心理和情绪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是需要我们十分关注的现象。调查数据发现,尽管大量的调查对象表示新的学习方式让自己更充实和愉快,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习者感到“时间被分割成碎片,令人焦虑不安”(占比4.5%)以及“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占比9.6%)(如表3)。同时,在网络环境中,个体拥有“无限”可能的参与途径及方式,无形之中会放大“小我”而弱化“大我”。这两种趋向容易导致青年的个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增强,而似乎在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上又矛盾地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甚至,“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容易引发青少年心理信任危机与人格障碍。”[8]“青年在网络文化中因漫无目的地冲浪而消耗过多的时间,如果没有核心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便会在信息社会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9]

表3 学习者对新媒体学习方式的体验

3.对青年价值选择的影响

在线学习者的价值选择过程中,在线化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由于网络对榜样示范的传播扩大效应以及“线上学习伙伴”的正面影响力,学习者更容易受到正面感召从而调整优化自己的价值选择,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调查发现,青年的压力较大,但是充满正能量仍是青年在线学习者主流。例如,91.6%的在线学习者反对“啃老”,主张自力更生;选择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高达70%;对搀扶被撞老人被讹等类似事件,有高达85.9%的受访者表示会坚持帮助或在证明自己清白的情况下出手帮助。另一方面,在线学习方式带来的海量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者价值选择引向多元化。例如,对青年未婚同居现象的态度选择,“赞成、不赞成、可以理解、无所谓的”受访者分别占18.7%、27.0%、38.7%、15.6%,比例大体相当。面对类似问题,除“赞成”与“反对”之外,衍生出较大比例的“可理解”或“无所谓”。这充分说明了青年在线学习者的价值选择日益多元化。

三、在线学习给青年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应该看到,在线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变革,而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地影响到社会公众的职业发展、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情趣,并将引发新的社会变革。

1.在线学习对青年价值观养成带来的机遇

(1)提供了海量的价值观教育素材。在线学习时代,借助数字化的网络通信技术,海量知识与信息得以发掘、汇聚和传播。这些知识和信息囊括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为学习者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在线学习依托的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已不拘泥于文字,还包括图像影音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载体的多样化也是当前在线学习的重要特点。总之,在线学习环境中,素材和载体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内容到形式为学习者的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2)拓展了青年的价值观认知视野。网络的无边界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足不出户即可“走遍全球”,可与外界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相对于传统课堂面授的学习形式,在线学习的空间被极大地扩展,使学习者视野得到拓展,思维变得活跃。就价值观培育而言,相对于理论说教,在线学习者接触的案例更丰富、更鲜活,也更有感染力、说服力。

(3)创造了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载体。相对于传统课堂面授的学习形式,在线学习更具开放性。新媒体日益成为学习者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社会事件、价值观念对学习者的影响也日渐显著。由于在线学习平台的集聚性,使得不同地缘、不同业缘、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得到了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当然,在线学习为青年价值观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但基于网络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在线学习的“去中心化”等特点,特别是青年学习者自身的认知、选择、判断能力的制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给青年价值观培育带来挑战。

2.在线学习给青年价值观培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人际网络结构被解构。在线学习时代,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被重构。从我国儒家文化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到近现代社会的“师徒制”,再到当代学校的课堂面授形式,我们发现,教师这一角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榜样和价值观的传递者,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传统大学校园里的同班同学、寝室友的价值观、言行,所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人际交往而传递、感染、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观。然而,“当学习者满怀希翼地走进数字空间,却惊异地发现原本习惯的教学形式不见了:没有了充满人文气氛的校园,没有了鲜活、兴奋的同伴,没有了激情洋溢的教师,面对苍白的文字、表格,面对堆砌如山的资料信息,他们无所适从。”[10]在本课题组调查中,问及在线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选择寻求网络查询途径帮助的占93.1%,只有6.9%的学习者选择通过网络向老师及同学求教和探讨(如表4)。对在线学习中与他人交流的情况,49%的学习者表示经常交流,而51%的学习者则很少甚至从来不交流(如表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在线学习情境中,师—生、生—生关系由于时空的准分离状态而相对疏离,来自人格的影响力和价值观的感染力薄弱。同时,由于网络的分众效应及基于网络的亚文化的发展,师生往往基于学习群体或者社交平台形成新型亚文化组织,为价值观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表4 远程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

表5 在线学习中人际交流的情况

其次,传统价值观引导功能、教育手段被弱化。在线学习过程中,传播主体的多元和层级的消解削弱了意见领袖的权威,简单的榜样塑造和说教难以对学习者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学习者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调查显示,在价值观教育方式中,最能被学习者接受的方式(多选)为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比例分别占81.2%和61.3%)(如表6)。但这两种在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知”与“行”的经典教育方法,在在线教育情境下已缺乏存在的条件。例如,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传统教育实践手段由于在线教育的空间分离,将很难实现。

表6 学习者更易接受的价值观教育方式(多项选择)

最后,青年价值观认知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选择。在线学习的“去中心化”特点,体现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和传播影响力的非垄断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多为单向传播模式,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而在线学习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革,由单向传播模式变为交互式传播模式,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11]。中心的泛化、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信息的海量化以及观点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呈现分散化的情形。因此,在线学习过程中,青年的价值观认知、选择、判断的参与性、独立性、自主性得到明显增强,乃至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年,通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同伴教育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价值观的教育者和传播者。

网络空间是广大青年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 “新公共领域”。调查显示,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民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12]《人民日报》日前刊文《网语“倒灌”不可任性》指出,网络语言为人们的沟通交流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意趣。但鄙俗的网络流行字眼也时常现身报刊电视,这些令人不好意思复述的文字的倒灌,会造成听觉视觉污染,给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一种错觉,助推了低俗之风。[13]语言只是一个局部表征,当前,“去中心化”的新媒体学习方式,正在使青年学习者在价值观养成、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自主和多元化特征。

四、通过在线学习加强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对策建议

在线学习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对在线学习方式的研究,其核心在于在线学习不仅仅是教学手法、模式的更新,更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新平台。

1.树立“在线”思维,拓展核心价值观培育新领域

在线学习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观念层面最为深刻。加强学习者价值观培育,教育者首先必须准确研判在线环境以及学习者现状,转变自身观念,确立符合在线学习时代特征的创新教育思维。结合在线学习特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价值观教育的“在线”思维:一是空间更开阔,二是内容更丰富,三是主体更多元,四是方法更多样。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在线学习”的方式来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全面发展时,他们面临很多新情况,需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教育者应尽快树立“在线”思维,拓展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构建良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线学习生态环境。

2.把握“在线”特征,从显性层面优化价值观教育课程

课程是在线学习的最主要形式载体,要提高对在线学习者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应着力打造适应在线学习特点的课程。前面已经提及,在价值观的学习引导途径方面,通过思政课途径的比例高达47.9%,而在这些途径中,学习者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比例也高达60.3%,这两项数据有力说明了在线学习者对政治理论课的需求和期待。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新媒体话语体系下的优质“公开课”。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内慕课平台的优质通识课程,学习频次不低于实用的专业课程。这充分说明了在线学习者需要得到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对优质在线课程充满期待。

在价值观教育课程教学中引入在线学习,已逐步在许多高校实施。复旦大学于2013年起,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采取“慕课+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48个总学时中在线学习占比75%,课程考核中在线学习占比40%。值得一提的是,该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学习资源汇聚了国内近10所名校20多位名师的集体智慧。“因此,在线课程既能听到名师齐聚的课,又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课,而是通过网络技术,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从而形成一种‘在做中学’的模式。”[4]

3.依托“在线”文化,从隐性层面倡导核心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5]隐性教育具有润物无声的功能。在线学习者通过浏览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数字内容达到学习目的,通过共享、传递,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劝服影响”。隐性手段在价值观传播上更低调隐秘,与日常生活自然结合,往往具有生活化教育的功效,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培育作用。

与此同时,塑造良好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际交互网络。“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6]价值观教育不例外地产生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交往的过程之中。在线学习“人—机—人”的交往方式所导致的时空分离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然而“学习导师制”(师生在线交互)、“学习小组”(生生在线交互)的应用,创新了在线学习背景下人际交互的新形式,为青年学习者的价值观培育创设了新环境与新机制。

4.彰显“在线”优势,丰富价值观教育手段

运用“在线”载体,创新价值观培育方法,如利用新媒体社交软件QQ、微信等开展在线交流讨论,借鉴网络“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思路,加强价值观引领。设置的焦点话题、精选话题,符合在线学习者作为议程设置受众的需求,使在线德育议程更具交互性和吸引力,于无形中促进了在线学习者的价值观培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用讲故事来讲道理,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前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应充分学习借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南航徐川”样本,尤其对于新媒体在线教育,这一样本为更好地开展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了极为有益的思路。

[1]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4.

[2]严继昌.高校继续教育的产教融合创新之路[EB/OL].[2016-40-15].http://www.zhongjiaomedia.com/z/7399.html.

[3]于海燕,吴磊.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模式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35-136.

[4]苏景荣.网络境遇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7):90-94.

[5]谭志敏.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对当代青年行为和价值观的引导[J].探求,2015(4):109-114.

[6]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4):73-76.

[7]陈玉君.我国青年价值观研究若干问题评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47-50.

[8]张泰来.新媒体:青少年道德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5):119-122.

[9]岳鹏,冯学珍.网络文化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统一、有机结合及协和共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5):50-53.

[10]纪河.试论网络学习情境中的人文关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2-25.

[11]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73-76.

[12]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4-15].http://www.cac.gov.cn/files/pdf/hlwtjbg/hlwlfzzktjbg035.pdf.

[13]网语“倒灌”不可任性[N].人民日报,2016-05-26(01).

[14]苏升乾,王溪.“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03-105.

[1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8.

[16]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

责任编辑虞晓骏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Online Learning on Youth Value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G Lei/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online learning has gained in popularity among the youth,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promoting pedagogic reform,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and enhancing the self-development of the youth.Such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learning as fragmentization,decent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have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youth values,the choice and judgment of values,which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Eth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need to establish a mode of "online thinking",construct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online learning,optimize online courses for value cultivation,develop online culture for value cultivation,and expand the way of value cultivation.

online learning; youth values;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2016-07-16DOI:10.13425/j.cnki.jjou.2016.04.012

成蕾,江苏开放大学学校办公室讲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chenglei@jsou.cn)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14MLD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研究”(2013SJB710009)

猜你喜欢

培育学习者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