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世纪变迁

2016-10-25王运武

终身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纲要规划

王运武



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世纪变迁

王运武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层次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梳理1942年至2015年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涉及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教育战略规划,比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三个重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归纳了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变迁的规律。当前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逐渐成熟,迫切需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法制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政策法规;革命性影响;法制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对规范、指导和引领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和实践者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引领下,省市、区县和学校纷纷开始重视研制和执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尽管中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但是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仍然滞后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实践活动,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实践活动迫切需要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理论的指导。[1]在这种背景下,非常有必要梳理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发展历程,归纳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变迁的启示,为研制和执行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借鉴。

一、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变迁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政策相互依存。国家、省市、区县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逐层落实,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本质是对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谋划,以实现本来应该达不到的战略目标。教育信息化政策是国务院、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等行政部门,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权威形式制定的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智慧校园、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又称为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关于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的全局性总体发展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及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部署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可以看作是一个研制规划或政策的过程,其结果是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或教育信息化政策。[2]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1.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年度分布

本研究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法律法规库检索查询系统、法律之星等门户网站,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政策分析法,并结合ROST中文分词软件,对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进行了分析。1942年至2015年,我国共发布了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153个,2002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这五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较多,尤其是2014年达到22个,见图1所示。

图1 1942-2015年教育信息化法规年度分布

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发布数量的多少与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教育信息化3个重要的发展规划《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3]《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5]分别发布于1997年、2002年、2012年,这恰好与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发布的高峰年份吻合。2012年至2015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可见国家战略层面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

2.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主题内容分布

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涉及的主题内容分布,见表1所示。涉及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和网络学院、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政策法规较多,这四方面的政策法规占总数的32.0%。其次是机构设置(改革)、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选修课等。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从重视“计算机知识”转向“信息素养”的过程。计算机教育、计算机选修课、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方面的政策法规共13个,占总数的8.5%。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和网络学院,以及机构设置(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但对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进行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数量偏少。

表1 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涉及主题内容分布

二、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萌芽(20世纪40—80年代)

1.最早的电化教育政策法规——《电化教育重要法令》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萌芽,可以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的战略规划。1942年1月,民国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印发了《电化教育重要法令》,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民族危亡关头,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步入高速发展期。[6]《电化教育重要法令》是中国第一个有关电化教育的政策法规。

此重要法令是国民政府在1936年至1939年陆续发布的,包括电影教育法令、播音教育法令等。其中,电影教育法令包括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规则、各省市实施电影教育办法、教育部委托代摄教育影片办法、教育部征求教育影片剧本办法、教育部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章程等。[7]

2.电化教育发展规划的萌芽

1978年5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8]。这次会议为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重新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调。这是《电化教育重要法令》之后的第一个电化教育发展规划。

3.涉及电化教育的国家教育政策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9],提出“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国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同时提出“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4.涉及电化教育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1986年,国务院制订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10]。其中第三十二章“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的第五条要求是“广泛推行广播电视教学形式”。“七五”期间要开设专用教育频道,扩大电视教育的覆盖率,并采用其他手段大力发展电视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根据需要和办学条件,逐步增加面向社会的招生。各地还要以大、中城市为主,创办和发展广播电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各级电化教育馆的建设,组织高水平的师资制作多学科系列化的音像教材。

三、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

1.电化教育发展规划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台了4个重要的电化教育发展规划,见表2。其中《1992—200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电化教育发展纲要》是第一个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对于促进电化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提出了5个电化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1)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快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进程,将广播电视大学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开放大学。(2)大力发展学校电化教育,提高电化教育水平,切实推进教学改革。(3)努力提高教育电视节目质量,加强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办好教育电视台站。(4)重点建设配套的电教教材,逐步形成电教教材系列。(5)深入开展电化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表2 20世纪90年代电化教育发展规划

2.将电化教育纳入法制化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4]。其中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给予扶持”“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5]。在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中规定,“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

3.涉及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教育战略规划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6],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7],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8],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四、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成熟(21世纪初以来)

1.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成熟

2002年9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4]。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信息化”命名的中期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全面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国家级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5]。这是中国首个教育信息化长期战略规划,也是一个非常成

熟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制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2.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

200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19]。其战略目标提出“到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提出“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显著提高,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在“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中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配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织志愿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在“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中”提出“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缩小数字鸿沟计划”等。

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的较为系统全面的国家信息化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是未来十五年信息化建设趋势和走向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在中国信息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北京大学汪玉凯教授归纳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具有起点高、覆盖广、重点突出、措施周详、保障有力五大特点。[20]

3.涉及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教育战略规划

21世纪以来,12个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中均涉及教育信息化,见表3。

表3 21世纪初以来涉及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教育战略规划

续表3

4.涉及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21世纪初以来,3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见表4。

五、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比较

1.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名称的变迁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有8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4个关于电化教育,2个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个关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名称经历了从“电化教育重要法令”到“电化教育初步规划、发展纲要、计划”,再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过程。

2.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比较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的重要发展规划。对这3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变迁的规律。

(1)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基本情况

这3个发展规划颁布单位、颁布时间、发文字号、字数和框架结构的比较,见表5。尽管《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没有发文字号,但是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首次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电化教育规划”过渡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扩充了概念的内涵,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字数看,字数逐渐增多,从6 312字扩充到15 991字,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框架结构看,都包含“现状、问题或挑战、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任务、工程或计划、措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还增加了“实施”,强化了规划的落实。

用词频统计软件ROST对3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人工修正。从词频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战略重点的转移。例如,《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仅有1个“电教”词汇,这意味着“电化教育”名称逐渐弱化,逐渐被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代替。《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4次“创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62次“创新”,明显可以看出国家越来重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

表4 21世纪初以来涉及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表5 三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基本情况比较

(2)对教育信息化“地位与作用”的描述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地位与作用”描述侧重点各有不同。《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强调,“电化教育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化教育在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教育信息化“地位与作用”描述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已经逐步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3)对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描述

教育信息化“现状”描述展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反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当时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强调,“广播电视教育、学校电化教育及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技术专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培养体系。电教教材数量增长较快,质量有所提高。电教队伍稳步发展,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近20万人的电教队伍。”《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发展迅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速度明显加快;教育资源建设和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进展;大学信息产业初具规模;西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项目取得成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4)对教育信息化面临“挑战(问题)”的描述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这也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强调,“总体投入仍然不足,软硬件投入的比例不够合理。教材不配套,存在低水平重复制作现象。电化教育的法规建设较为薄弱。”《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信息化观念不强;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严重缺乏、难以有效整合;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产业有待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从教育信息化面临“挑战”的描述,可以看出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功能与效益的发挥,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政策法规等是长期困扰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问题。

(5)对教育信息化“指导思想”的描述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强调的关键词为: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围绕教育重点任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进效益、教育现代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的关键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普及信息化技术教育、扩大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信息化产业、制度创新与改革、增加投入、加强协调、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社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的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引领创新。

(6)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针或发展原则”的描述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没有描述“工作方针或发展原则”。《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信息化4项发展原则:“统筹规划、需求导向。加强合作、注重实效。项目示范、人才为本。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4项工作方针:“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7)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的描述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没有区分“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提出5项电化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重在强调:“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教育,大力发展学校电化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电视节目质量,重点建设配套的电教教材。”《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一批教育软件产业开发基地和信息产业集团。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水平整体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普通高等学校、85%人口地区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8)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的描述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10项重点任务,重点关注: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大学校园网、“校校通”工程、教育政务信息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平台环境和资源体系、下一代互联网、教育信息化产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8项发展任务,重点关注:缩小数字鸿沟和教育资源共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系统、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信息化队伍和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

(9)对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的描述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6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延伸和扩展工程、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建设工程、“校校通”工程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大学校园网建设工程、政务信息化工程、信息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5项行动计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10)对教育信息化“保障措施”的描述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提出12条保障措施,重在强调 “加强领导、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加强各级电教馆及高校电教中心的工作、开展培训工作、抓好电化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加强电教法规建设、多渠道筹措电化教育经费、积极推进电教信息网络建设、办好电教报刊、加强电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学术团体协作组织的作用、扩大电化教育的国际交流活动”。《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5条保障措施,重在强调 “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开列运转维持费、实施人才战略,加强管理战略研究,制订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法律、法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4条保障措施,重在强调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做好技术服务,落实经费投入”。

(1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化“实施”

在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施行目标考核。推广试点示范。建立支持环境。” 这是中国首次将“实施”写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表明逐步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施。

六、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变迁的启示

1.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

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而且越来越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领导在重要讲话、报告、题词中都多次强调重视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

(2)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经历了从最早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到今天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历经十几个机构名称的变革,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的名称与职能与时俱进,而且涉及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设置或改革的政策文件多达7个。

(3)“七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分别强调了发展电视教育、远程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等。

(4)2005年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首次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了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17个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强调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学校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等。

2.多次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

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提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何克抗教授归纳“制高点”和“突破口”为“ME命题”,即: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36]

2001年7月,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十年之后,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新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01年强调“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非常有创见性,如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日益显著。

3.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逐渐成熟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对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电化教育重要法令》,到《电化教育工作规划》《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再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短期”到“中长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研制正在从“拍脑袋决策”走向“科学决策”。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日益成熟,将会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4.迫切需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法制化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将“发展电视教育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纳入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

尽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制定了很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但是政策文件的执行力远不及法律文件,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法制建设,以立法的形式促进、规范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在面临的问题中提出“电化教育的法规建设较为薄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在面临的问题中提出“信息化观念不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面临的问题中提出“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在主要措施中提出“加强电教法规建设,建立、完善评估检查制度”。《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主要措施中提出“加强管理战略研究,制订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法律、法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主要措施中提出“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法规”。

这3个重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都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法规建设的重要性,都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法规建设。为促进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为强化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执行力,迫切需要完善修改教育法规时能够纳入教育信息化,或者专门研制出台《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法》。教育信息化法制化有利于有效执行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促进全民共建教育信息化,人人共享教育信息化成果。[37]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并纳入了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法规密集出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38],开启了“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序幕。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省、市、区县和学校迎来了研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高峰期。为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必须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加快立法,以法规规范、约束和引导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此外,还需要借鉴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经验和启示,加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培养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人才,研制科学化、精准化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并有效执行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理应拥抱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层次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作用,引领教育创新与变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教育强国梦。

[1]王运武,陈琳.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1):1-5.

[2]王运武.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9-10.

[3]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EB/OL].(1997-04-24).http://www.chinalawedu.com.

[4]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J].教育信息化,2003(4):3-7.

[5]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3-03-30].http://www.edu.cn.

[6]蔡辉.1942,电化教育迎来高潮[N].南方教育时报,2013-11-29(01).

[7]杜光胜.民国时期江苏省电化教育发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3.

[8]赵慧臣,马欢欢.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年表构建与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5):24.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J].师范教育,1985(6):6-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EB/OL].(1986-04-12).http://www.reformdata.org.

[11]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电化教育发展纲要的通知[EB/OL].(1993-03-09).http://www.chinalawedu.com.

[12]郑永柏.中国教育软件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远程教育,2001(4):61-62.

[1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EB/OL].(1996-12-30).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206002199620.html.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J].中国高等教育,1995(5):7-10.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8(14):315-324.

[1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J].中国高等教育,1993(4):8-17.

[17]《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内容[J].人民教育,1999(1):9.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J].中国高等教育,1999(Z1):3-7.

[19]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18):6-13.

[20]汪玉凯.解析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五大特点”[J].信息化建设,2006(7):17-19.

[21]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4):178-180.

[2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23):25-32.

[23]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1(10):468-471.

[24]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1(09):387-396.

[2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J].教育部政报,2003(10):435-441.

[26]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J].中国高等教育,2004(7):5-11.

[2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23-26.

[28]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7(3):9-11.

[29]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18):13-25.

[3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民族教育,2010(Z1):7-21.

[31]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5-84.

[32]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26):39-42.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1(3):182-204.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3):178-221.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001).

[36]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1):3-10.

[37]王运武.关于加快制定《中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法》的战略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14-18.

[38]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0.

责任编辑张军涛

Changes over Centurie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Plan

WANG Yun-wu/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pl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With the deep-seated advan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plan is increasingly taken seriously.This paper reviews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development plans,the plan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cern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and national educational strategic plans from years of 1942 to 2015.It compares three important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plans i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and induces the transitional law of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plans.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pays high attention to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as the revolutionary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With the gradually maturity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plan,it is urgent to br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to line with legal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strategic pla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revolutionary impact; legal construction

2015-12-29DOI:10.13425/j.cnki.jjou.2016.04.006

王运武,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讲师,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智慧校园、学习分析、综合素质评价、思维训练、学习科学研究(jiaoyujishuxue@yeah.net)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促进教育变革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D/2015/01/44);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省优势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纲要规划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国内外车企智能网联汽车战略规划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