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片三重境

2016-10-25陆宁

关键词:定远县专题片电教

陆宁

党建工作汇报片是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一个重要品种,电教工作者的制片生涯也经常是以此为开端的。然而,汇报片好做,做好太难。宋代禅宗大师曾说,参禅有三重境:第一重看山是山,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笔者觉得,做汇报片也有这样三重境:第一重要以宣传工作为目的,如此则胸有成竹;第二重要不受目的所限制,如此才能创新激进;第三重还是要回归宣传本身,如此才能升华作品。我们创作工作汇报片《互联网上的红色梦想》时,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思维进化发展的过程。

看山是山,案头穷索

看山是山,这是人生一重境,也是制片一重境。实际进入制片之前,我们对能取得的素材、能拍出的内容其实还没有谱,片子还只是一张蓝图,大而化之地存在于我们的目的之中。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走进生活去不断抽取片段,使我们的素材库拔地而起,充实起片子的骨骼和血肉,使片子从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在制作《互联网上的红色梦想》之前,早就做好了一系列制片准备。

早定计划。在网络党建创新刚刚全面展开时,定远县党员电教中心就决定在适当的时候摄制一部总结此项工作的专题片,并起草了一份摄制方案,包括拍摄主题、摄制重点、创作形式、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内容都有预案。比如人员分工,我主要负责专题片整体策划、脚本撰写、部分外景拍摄等工作,而另外一名同志则重点负责后期剪辑。因为准备工作打了足够的提前量,这使我们在明确目标指引下早早就开始了素材积累和前期采访,并在对实际工作的持续深入了解中不断修正创作思路。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对于制片工作来说,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有目标就有了计划和构思,没有目标、临时上轿就会手忙脚乱。

早备素材。很多汇报片,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看呢?很多人会说,会议画面太多,泛泛而谈的镜头到处都是,而那些生动的、有真实感的内容却太少。其实,一部好片子,后期制作可能时间不长,但前期的素材积累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是要持之以恒坚持去做的。从确定摄制计划开始,我们的素材储备工作就已经同步启动了。比如片中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党员E工”义务捐书的情节,这就是很早以前跟踪拍摄到的。“党员E工”在网上发起向偏远农村小学捐书的倡议,大家迅速行动,并在藕塘镇大杨小学举行了捐书仪式。我们第一时间获知这项活动时,就开始跟踪关注,及时赶到现场拍摄,并采访了许多当事人,这些素材在后期制作时派上了大用场。类似的提前行动还有很多,为此我们也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确保了我们有大量的素材可用,而且这些素材都是真实的,并具有时间跨度,剪辑成片后一看上去就和临时堆砌出来的片子不一样。

这就是“看山是山”的过程,要将处于构思中的片子从素材的海洋中一段一段地“拎”出来,使其骨骼血肉呈现在创作者的脑海。

看山不是山,思维创新

看山不是山,这是人生第二境,对于制片来说则是一个很关键的整合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里,不能总是惦记着自己做的是什么样的片子,那会束缚我们的思想;也不能总是想着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那会固化我们的构思。这个时候创作者应该对片子保持某种抽离的状态,既要主观地融入片子的内容情节,又要客观地审视片子的形式结构。这是一个有点玄妙意味的创作状态。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开启了自我的“创新模式”。

内容要新。工作汇报片着力点在于怎么做。如果关于怎么做的介绍没有抓住特色、重点,很容易功亏一篑。定远县在网络党建工作上有很多亮点、特色,比如集中精力抓好“六位一体”网络平台建设,比如探索建立包括“党员E工”在内的独特活动载体,等等。我们在选取素材时,就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是工作要新、内容要新、做法也要新,不新的就不选。这是为了与这项全新的工作整体风格搭调,也是为了凸显出工作后面隐藏的那种契合时代的创新精神。正是因为大篇幅地叙述了这些定远所独有的创新内容,并且展示出了定远的创新精神,这部片子才显得精彩了起来,很多人看了都表示它催人奋进、发人深思。

形式要活。传统的汇报片开头,往往秉持汇报材料的手法,先进行概括,用的手法一般都中规中矩,鲜有比较新奇的。《互联网上的红色梦想》在开头上另辟蹊径,直接从一段同期声入手。这是全市网上党支部建设现场会上的一段场景,市委组织部领导通过QQ视频连线,和定远县张桥镇的三名大学生村官现场交流,视频持续了半分多钟,现场感极强,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新载体的魅力。这个小段落就相当于全片的一个小帽,提纲挈领。同期声之后,片子步入正轨,按照常规做法,分成网络组织建设、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活动载体建设三大板块叙述。新颖的开头和分明的结构令人耳目一新。接下来片中又运用了很多新颖的表现方式和叙述手法,使人自始至终都沉浸其中。

很多工作汇报片看起来不好看,就是因为太传统,传统了就显得千篇一律,显得空泛。我们也理解,这其实是目的束缚了思维。只有抽离创作目的,打开创作思路,创新才能成为现实。

看山还是山,还原事实

看山还是山,这是第三境。到了这一境,其实片子在创作者的心中已经架构完整,接下来就是要掌握全篇布局、做出关键取舍的时候,在决定内容、剪裁素材时不断回归制片的初始目标,并在对全片烂熟于心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升华主题。我在制作《互联网上的红色梦想》的后期,主要的心思都花在了对片子风格的把握和主题的升华上。

多用事例。本片中,面上工作的介绍只占三分之一左右篇幅,而具体事例却占了三分之二。一个个事例的串联,让整个片子显得更直观、更真实、更生动。比如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网上晒诺”活动,这是定远网上党务公开工作的一个生动案例。在专题片的第三部分,网络载体建设方面,我们在介绍网上党务公开工作之前,着重介绍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具体做法。比如介绍定远县“党员E工”工作时,介绍了“党员E工”开展义务捐书助学的故事。在事例的介绍上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详细深入地加以表现。为了给这些事例腾出空间,在撰写解说词时,对面上的工作表述删了又删、减了又减,压缩到了极致。这很值得,大量的生动事例最终让整部专题片活了起来。

聚焦基层。片中的事例基本都来自最基层,接受采访的同期声都来自普通的党员干部群众,这里有农村小学教师,有普通的农村小学生,有大学生村官,有社区党支部书记,还有普通的机关干部。片子的大部分篇幅都聚焦在来自基层的普通故事、普通人物身上,鲜少有开会研究、领导视察等“常规”画面。看了片子的人都说,这片子接地气,看起来实在。实在,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艺术表达效果。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谁说了算?还是老百姓。这样我们无形中就完成了一个主题上的升华,画面中的一张张笑脸、一个个笑容,那里面有情,那里面也有梦。

于是我们就来到了第三境。最终,我们还是要归结于制片的初始目标。一部片子,三重境界,我以为不经历这样三重境界,是做不好片子的。其实,对于电教人的整个制片生涯来讲,也还是这么三个境界,不经历这三重境界,也成不了成熟的电教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定远县专题片电教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互联网+花众取宠”项目扶贫方案探析
Mother's hands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浅析定远县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运行成效
定远县灾害性雷雨大风气象灾情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