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留守少年”转化案例探析

2016-10-24陈一波

考试周刊 2016年80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德育班主任

陈一波

摘 要: 文章以A同学为例,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积极的影响,建立其自信心和班级荣誉感,一步步引导其回到班级生活和学习的正道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问题学生 班主任 德育

在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对于他们,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往往比批评教育更能激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现以A同学为例,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

一、案例描述

从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比较关注A同学,原因很简单,他是由爷爷、奶奶陪同注册的。了解得知,原来A同学的父母在意大利做生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这类“隔代教育”的“洋留守”很容易在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出现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开学初选拔班委时,特地让具有萨克斯特长的A同学担任文艺委员,希望他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多多与同学交流,更好地参与班级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对A同学有了一些了解,该生智力条件并不差,课堂思维清晰、问题独到,中考的成绩也不差,处于中上水平。当然,他身上的“问题”也慢慢展露出来:

生活方面:懒散,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班集体荣誉感不强。

学习方面: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作业不按时上交或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瞌睡,考试成绩不理想。

精神面貌方面:1.8m的个子,高高瘦瘦,耷拉着脑袋,一脸忧郁,几乎没有见过笑容,十分颓废。

这些问题的出现,老实说我并没有太意外,我以为这是“洋留守”的标配。真正让我意外的是,期中家长会的那个“红包”事件。那天的家长会,A同学的奶奶一直留在最后一个才离开,然后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红包塞给我说:“我孙子要老师您多费心了,他爸爸妈妈不在家,老师你可以是他的“爸爸”,请老师多管教他。”说着说着,老人就流下了眼泪:“孩子越来越大了,我们在家和他都沟通不了,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给他准备可口的饭菜,我一顿都准备十几个菜给他,一吃完饭他就躲进房间。最近我看他脾气越来越差,好像很不开心,人也没有精气神,是不是在学校里过得不好啊?”

班主任工作中,见到父母流泪并不少见,但见到老人流泪还是头一次,老人的眼泪深深触动我的心。我婉言谢绝老人的红包,并向她保证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

二、案例分析

之前针对A同学没有按时交作业的情况,跟他简单地谈过几次话。虽然他都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按时上交作业,但看得出来,他只是在敷衍我,或者说心里面并没有完全认同。

期中考后,我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总结本次考试的失利原因并定下期末目标。借着期中自我总结的契机,我找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与他交谈,这次的交谈我故意关上了办公室的门,为我们俩的谈话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谈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A同学目前出现的“问题”的背后原因。所以我预先设计好谈话的主题,谈话主要围绕:

1.你初中是如何学习的?

2.周末是如何度过的?

3.与家人如何相处?

经过一个小时的谈话,我找到了一些原因:

(一)心理原因

A同学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也这样,不是很上心,得过且过。初中的知识相对简单,到了初三的最后几个月,他稍微花点工夫,很顺利地考上高中。初中的“逆袭”经验,让他对高中的学习也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到高考的时候再努力一把,也一定可以考上理想大学。

(二)家庭原因

由于父母长年不在温州,没有人督促他的学习生活。家里的爷爷奶奶在学习方面根本对他提不了任何要求,跟爷爷奶奶的交流仅限于吃饭问题上。在家里大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爷爷奶奶都插不上话,缺乏父母对他在学业上的引导、鼓励和激励。

(三)交友的需求

生活中缺少父母对他的关爱,也没有情感的倾诉渠道,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据他自己说,周末都是在家通宵玩游戏,作业都是返校的下午开始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对于为什么要通宵玩游戏,他的回答让我惊讶,网络上的游戏玩家是他的初中好友,好朋友叫他玩游戏,不好意思拒绝。他也知道在家要做作业,但是一回到家,好友一叫他,就控制不住自己。

谈话过程中我注意到,当我提到他远在国外的父母时,他眼眶开始湿润。我便开始以“让爱我们的人幸福”为主题对他进行情感攻势,三个要点: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老人家的唯一心愿是孙子开心成长。

3.远在国外的父母,人在国外,心却一直牵挂你。

最后他哭了,我顺势向他提出三个要求:

1.老人家养育你十分辛苦,周末多陪陪爷爷奶奶。

2.每门学科按时上交作业,逐步提高成绩。

3.多与班级同学们沟通交流,健康地悠闲娱乐。

三、积极影响

虽然那次的谈话最后以他泪流满面结束,但我知道片刻的感动是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所以要有后续的跟进工作:

(一)文艺委员全面主持艺术节工作

原本让他当文艺委员是让他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但是他表现出来对班级漠不关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甚至半个学期过去了,他连一些同学的名字都还没叫出来。所以这次艺术节的工作是个契机,我让他全面负责报名动员、排练监督、比赛安排的工作。目的是让他与班级同学熟悉起来,作为主要负责人自然而然会有班级荣誉感。当然,我知道他一个人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所以我给他配了副手,与其说副手,其实是让这位副手“暗地里”帮他开展工作,让A同学在明面做负责人。

(二)强制报名参加乐器独奏——萨克斯表演

文艺委员是开学初就定好的,他负责工作自然也推脱不了。但是对于参赛,他强烈拒绝。原来他是个爱面子的男生,萨克斯自从小学后就没有练习,实在拿不出手。在我软磨硬泡下,他还是参加了独奏比赛,他就这样落入我的“计划”之中。这个“计划”是我参加班主任培训时从名班主任郑小侠老师那里学来的。“计划”如下:比赛当天组织一大批班级学生,特别是相貌姣好的女生来到比赛现场。在比赛现场,给他呐喊助威。然后喊我写好的口号:“某某同学,某同学。你真帅。某某同学,某同学。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为我们班争光。”

目的是让他感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让他知道为班级赢得荣誉是这么令人骄傲的事。那天我看他笑得特别开心。

(三)学科老师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学业进步,增强自信心。

该生经常会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偷懒,没花时间去做。只要他认真花工夫去学,自然成绩就会提高。与任课老师沟通后,请老师们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学业进步,目的是让他知道不仅仅运动会、艺术节可以赢得掌声,学业上的进步更可以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

四、教育效果

应用一系列手段,我欣喜地发现这孩子变了。他在学校不再独来独往了,常常可以看到他与同学们有说有笑,常常可以看到他脸上自信阳光的笑容。那是一个中午,天下着雨,我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由于没有带伞,我冒雨走在学校的路上。一个学生远远地从食堂向我跑来替我打伞,原来是A同学。他替我打伞,一路上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分明感觉到他的感激之情。第二天我便收到了来自意大利的感谢信,A的爸爸通过微信,向我表达了感谢之情,他向我转述孩子奶奶的话,他说:老人今天看到A是开开心心背着书包出门的,老人就放心了。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情,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所以我一直都在默默关注A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他的作业再没有拖拖拉拉了,上课也有精神了。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A同学的总分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的前四名以内,而且在本学期的素质运动会中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二人三足”比赛项目。十分凑巧的是,他参加比赛时的瞬间被校园记者用相机捕获到,并登在了校网上。相片中他坚毅、凌厉的眼神充满斗志和生机,很难想象曾经的他是那么一个颓废的少年。

五、结语

在教育引导工作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在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和重视。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说犯错误的小孩是“石”,那么老师和家长就要做让“石”臻于完美的“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粗糙的石头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