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异构”中探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
2016-10-24周艺珍温巧荣
周艺珍++温巧荣
摘 要: 导入是生物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以某次教学观摩中的课堂导入为例,阐述了同课异构导入环节的不同方式,分析了各自特征,反思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总结了初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四条原则。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同课异构 导入方式
1.引言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1]。同课异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谓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统称,它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精彩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以唤起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知识的热切需求,从而让课堂导入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环节。
笔者在2015年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3节同课异构展示课,选用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三位教师都是借班上课。下面通过对这3节课导入方式的对比分析,谈谈初中生物课堂新课导入的体会。
2.导入方式及评析
笔者特别关注了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并对采用的导入方式进行了归类梳理,进而深入思考其优劣,总结分析如下。
2.1视频导入
场景回述:
教师A:同学们好!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会互动的含羞草》(视频长1:07分钟)。
教师A:请问,同学们在视频里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当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时,叶片会合拢起来。
教师A归纳:当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时,叶片会合拢,这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叫做应激性。
教师A:请同学们再欣赏一则小品《擦汽车》(视频长5:58分钟)。
教师A:同学们刚才在看小品时,轻松愉快,笑声不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学生:太搞笑了。
学生:被逗笑了。
教师A归纳:与含羞草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不同,刚才同学们对小品做出大笑、愉快的反应,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做反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深层透析:
教师A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视频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进一步比较含羞草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与同学们对有趣小品做出大笑、愉快反应的不同,有助于学生理解反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笔者认为本节导入有两点不足需要改进:首先是视频时间过长,其中第二个视频用了将近6分钟,目的只是说明:学生因为小品中有趣的内容刺激而出现大笑的反应,所以建议第二个视频可以选择时间1分钟以内的,也能起到同样效果。其次是重形式轻教学目标,视频观摩后缺少留空思考、师生对话流于形式,整个过程学生犹如看客,分析视频应成为启迪学生认知、思维的工具,而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展示,因此,呈现的视频信息除了与主题内容相关以外,最好与师生对话、问题结合在一起,这样会更有效地发挥视频的功能。
2.2简要复习后直接导入
场景回述:
教师B组织教学:学生同桌互查:①人体神经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神经系统各部分有什么功能?③回忆课本87页的资料分析,了解神经系统对人体各种活动的调节作用。
教师B: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那么人体在信息感知过程当中,神经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深层透析:
本节导课在新概念构建之前先通过让学生同桌之间温故互查,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降低新知识的难度,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而且同桌互查的方法能培养同学之间交流、对查、互教的习惯和能力。
本节导入主要问题在于太过简单,简单复习提问后直接切入新课,没任何铺垫。于漪老师认为,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B的直接式导入方式虽然有不拐弯抹角、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等优点,但缺乏启发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甚至没有任何过渡可言。这种导入方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行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致使学生脑海中没有背景知识的储存和有效信息的输入,因此,根本无法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内在热情,容易导致学生感到生物课堂乏味、无趣。
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慎用直接式导入方式,如采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其能否凸显所授课程的教学意图或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意识的目的。
2.3实验和问题导入结合
场景回述:
教师C:PPT示实验规则。
学生:同桌配合完成膝跳反射实验(全班实验,时长5分钟)。
教师C:为什么同学的小腿会弹起来?
学生:因为膝盖下方韧带被叩击了。初步感知反射需要有“接受刺激“发生反应”这两个条件。
教师C:同学们再次叩击下,还是小腿弹起来的反应吗?
学生:观察思考后发现对“叩击膝盖下方韧带”做出的反应总是“小腿弹起来”,反应“有规律”。
教师C:这个游戏主要靠什么系统来调节?
学生:神经系统。
深层透析: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实验恰到好处的运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内在热情,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构建。教师C在实验导入时有两点值得借鉴:首先,安排全班学生一起来体验这实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设置关键问题,三个问题层层推进,针对性强,能有效诱发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自主完成重要概念的建构。
笔者认为本节导入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膝跳反射教师可以安排演示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2)在实验开始前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演示的现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思考。
3.初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生物教学设计要符合生物学科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是上节知识的补充,也可以是本节新知识的开始,因此导入设计要从科学性这一关键点出发,以科学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具有的基础知识水平,选取能够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
3.2系统性原则
导入要符合生物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一节课的教学是一个系统,课堂导入和其他教学过程事实上环环相扣,所以教学中应该把导入和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全面考虑,如果仅仅重视课堂导入部分,忽视教学过程的其他环节,这样即使这一节课的导入方式再精彩,恐怕也无法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预期结果。
3.3多样性原则
精心设计导入方式的一个很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导入方式,他们的兴趣可能持续不了多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过程而选择和组织丰富多样的导入方式,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导入方式相结合。
3.4主体性原则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生物课堂导入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感受和反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应学生水平的导入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然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课堂导入,就像小提琴上的弦一样,第一个音符就必须准确无误、悦耳动听、先声夺人,充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趋向鼓舞。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敏勤.“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中国教育学刊,2008(6):62-65.
[2]朱正威,赵占良,等.生物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2.
[3]蒋琴娥.有效导入——敲好课的第一锤[J].科学大众,2007,(9):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