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中的观察策略

2016-10-24唐兰兰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经验儿童游戏

唐兰兰

观察是获得幼儿游戏中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游戏中观察能力涉及三方面:判断幼儿活动行为、恰当的记录方式、有效的观察策略等。通过观察,真正了解幼儿自身特点,了解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幼儿行为、心理实施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启发性建议,同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观察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是推进幼儿发展的根本,是了解孩子、跟进孩子的有力根据,让孩子在老师的观察陪伴过程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现总结归纳分为观察“跟进”三部曲:看见孩子、看懂孩子、支持孩子。

一、看见孩子——全面客观地观察,还原幼儿游戏现场,提供分析

教师要善于观察,从观察中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发现问题,我们要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教师要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做到会看、会记、会听、会说,从“知”到“行”,站准点、巡有径,聚焦对象、有目的,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记录过程中一定不能自己猜测,乱下结论,下结论之前试着和自己沟通交流一下,因为孩子的想法往往是你想不到也猜测不了的。教师记录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方便进行。为了帮助全面细致地观察孩子,准确分析孩子的发展状况,记录主要有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记录,俗称白描记录法和相机方式记录。

二、看懂孩子——深入细致地观察,解读幼儿的内向体验,推动游戏发展

“六个支架”中第一个支架提出通过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游戏是一项参与性和自主性很强的活动,这种参与性和自主性是一种心理体验,仅靠表面观察有时很难判断,表现为活动是出于游戏者的内在动机,既不受外在要求控制,又不受外部奖赏诱导。下面通过案例说说自己是如何通过观察游戏行为,解读孩子内心体验,从而引发孩子讨论及把握好介入时机,帮助孩子归纳提升经验及推进游戏进展的。

案例(一):开生日派对

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游戏行为背后的真正含义——有效指导推进游戏进展。

户外游戏时,地面上乱糟糟的,全是树叶和枝条。一个孩子说:“这是生日蛋糕,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得送礼物给我。”于是小朋友开始送礼物,一会儿工夫,地上就堆了一大堆“礼物”,老师走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一个小朋友答:“我在开生日派对,这些都是我的生日礼物。”他们边玩边带上花环,同时不忘给老师带一个花环。从这个游戏中可以看出这是孩子自由创新出的游戏,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和创造性,孩子们的兴趣点是极高的。材料的选取是最为普通的园内落叶、花朵和一些柳条,就是这些信手拈来的材料在孩子眼里成了蛋糕、成了礼物。我很想知道孩子们会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于是着重观察了这个游戏,发现孩子利用落叶和花朵进行简单摆放之后就有了蛋糕,就有了生日派对。我知道他们内心是想玩这个游戏的,为了延续孩子的兴趣,吃完饭后,自由活动中,我与他们进行了“关于生日”的探讨。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孩子是从哪儿来的”,“每个人的生日都是不同的”,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十分有价值,对游戏情节的发展及生活经验的运用相当有利。于是让孩子们一起想想这些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知道了孩子是妈妈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寻找出班上相同生日的孩子。通过这样自由的、比较深入的对游戏内涵的提炼和提升,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推动游戏情节发展。有时可以结合幼儿在游戏中意犹未尽的兴趣点适当利用一些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继续玩玩,这样不仅能适时解读孩子的内心体验,满足孩子们游戏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而且对游戏情节推动和生活经验积累和运用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案例(二):小交警

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发集体讨论,归纳提升经验。

在公共汽车的游戏中,轩轩做了一名公交司机。游戏中发现他走出公交车,下来东张西望。当时我猜测他“是不是不想玩公交司机游戏了,想换一个其他游戏”?“是不是下班回家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走过去询问:“小司机,你怎么下车?”轩轩说:“不是的,我开的是公交车,这会儿堵车下来看看前面阿有交警。”我一听眼睛一亮,孩子很好地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这个点是可以拓展的内容。于是讲评中,请这个孩子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游戏过程,拓展一下其他孩子的思路,同时让孩子探讨交警的职责、红绿灯代表的含义,以及常见的一些交通标记等,为之后交警的指示引导奠定知识经验基础,在互动式分享中拉近与真实生活的距离。孩子们经验的迁移与分享,促进了幼儿游戏的发展,丰富了游戏情节。

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在全面了解基础上有目的地观察,在游戏中及时读懂孩子的内心体验,可以给予孩子充足的活动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提升问题,帮助幼儿迁移和积累经验,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运用,从而推动游戏发展,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支持孩子——对不同年龄特征的观察,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不同需求,促进游戏本质发展

虞永平曾说:“使材料成全儿童的梦想!”的确,操作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刺激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与生活紧紧关联的事,才是儿童最希望、最喜欢、最能胜任的事;富有儿童生活趣味的材料,才能唤起儿童曾经的生活体验,并激起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在小班美工区看到一份“我上幼儿园”的区域材料,让喜欢的动物上不同动物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切身体会,这份材料的制作主题贴近幼儿生活,使孩子们的创意活动极富激情,制作过程个性迥异,凸显每个孩子的独特构思。再如中班的“配早餐”,孩子在找找配配的过程中感受健康的生活理念,整个材料设计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还有大班的“泥土里的秘密”,教室外、草丛里,孩子们用铲子、放大镜、小桶寻找着,不时发出兴奋的叫声:“我找到了蚯蚓啦”,从孩子们欣喜的神情中,不难看出幼儿是如何沉浸在与材料互动过程之中的,他们快乐地与朋友分享着自己的发现。不仅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放大镜的强大功能,更把教育视线拓展到真实生活之中,幼儿需要这样与自然、与昆虫亲密接触的深度探究。

猜你喜欢

经验儿童游戏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