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增强化学教学实效
2016-10-24曹素芬
曹素芬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刚步入化学学习之旅的初三学生来说,兴趣激发与动力维持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策略,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学习充满无穷的奥秘与乐趣,以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设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疑问难又是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考虑了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又考虑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从学生最直观的实验现象进行设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药品用量、装置的设置上进一步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提出终极探究的目标。由浅入深、分层次地设疑问难,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探究状态。
课堂设疑应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如在氧气的制取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一个模拟场景的设疑,即“假设现在实验室急需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要求你制取的话,首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抛出一下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温故旧知并借助于学生的课外知识设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药品以制取氧气的原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课堂设疑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设疑问难应体现层次性,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活跃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可以先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如实验现象)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温故设疑,然后逐步引向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若干分层次的子问题的设疑,经汇总即为最终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涉及一些化学原理的问题,如为什么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对于这类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二是设疑问难要注意手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涉及过量运算的问题,可以故意将过量物质的质量全部代入计算,从而造成与实际不符的矛盾设疑,就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导入,点燃探究热情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借助实验情境可以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思考。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一改貌似探究、实则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气体的种类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合理的范畴内引导学生进行较完整的猜想。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接下来引导学生由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而后续的实施实验、现象的观察、结论的得出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导入了新课。
对于以探究物质结构、性质为主要内容的章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相应的实验导入。当然,在以探究实验导入新课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探究”不等于“动手操作”,切忌用验证性实验替代探究实验,不能把探究实验简单地理解为安排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其实很多时候,同样的实验内容经过一定的整合与安排,把握探究的精髓,完全可以实现从验证性向探究性的转变。二是合理把握导入的探究实验与新课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探究的难易程度。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切合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实验操作与观察,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其时间的探究实验以导入新课。三是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思维,有跳出书本的勇气。如教学中会涉及不少物质鉴别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在家庭中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类似的鉴别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四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学生在假设和现象分析这两个阶段,真正使探究的问题进入每位学生的大脑中进行加工、提炼,而不是停留在“蜻蜓点水”这一肤浅层面。
三、明确目标,维持学习动力
初三化学作为化学的起始阶段,需要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避免其对化学产生“厌烦”感,不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明确学科三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引发学习动机。如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这样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出发点,以若干探究实验为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同时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随着若干问题的逐级突破,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功与乐趣,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又如在“常见的酸和碱”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标签的简洁解读,很清晰地确立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立刻明白需要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需要学什么,才能引发如何知道的需要,也就是学习的动机。然后通过探究实验、问题的不断解决,很好地确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引发学习动机。
确立目标,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必须有明确的“三维目标”,不能只确定一个目标。尤其像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问题,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按方法分类解题,同样能很好地确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效地引发学习动机,避免使学生感到乏味,达到预设的目的。二是确立“三维目标”,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平衡与协调。例如,像化学用语部分,需要教师介绍一些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目标应该侧重在知识与技能上。只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没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不能引发学习动机的。三是多应用“猜想——实验”模式,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化,引发学习动机。化学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于实验,这一模式其实就是在问题与实验之间加入猜想环节,这样就能使目标明确化,学生就知道具体在什么范围内要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引发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