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2016-10-24李春娟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字体计算机信息技术

李春娟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地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比较落后。学生家中基本上都没有计算机,只有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才能使用和学习,而学校里的计算机教室也只有30台计算机,有的班级人数较多,上课时只能2个学生共用1台。这样一来,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到2个学生身上,每个学生就只有不到20分钟的上机时间,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又非常差。面临这些问题,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呢?

一、拉近人机距离,让学生“敢”学习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他们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操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畏首畏尾,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眼前“宝贝”,或者会感觉计算机很神奇、很复杂,学起来会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拉近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避免使用“它非常神奇”“它非常有本事”“计算机无所不能”等类似吹嘘计算机的词语。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要更多使用主动的语态,如“我们能让计算机……”“计算机能帮我们做……”让学生感觉计算机是自己的工具、帮手,是很听话的,学习计算机没什么困难,增进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隔阂,放开手脚,“大胆”学习。

二、制订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板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强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任务。

三、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很少,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另外,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中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验自学的乐趣。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个操作目的,可以由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乐趣的绝佳内容。

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2.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一份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的电子奖状,那一定更令他们欣喜。

四、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这样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让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字体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字体的产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组合字体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