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初探
2016-10-24蒋蔚清
蒋蔚清
作为高等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英语阅读这门课程开设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水平都做出详细的要求,这些要求当中既有针对阅读材料的延展性的,又有针对阅读理解的精准性的。总而言之,教学大纲针对于英语阅读这门学科制定了清晰的教学目的。
因此,要达到这种教学目的,英语专业的阅读课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然而,从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课堂实际情况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水平。虽然英语阅读课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从而使其阅读水平得到提升,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难题。
这些难题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型:第一,英语阅读课程基本上都是每星期两次。英语教师通过这两次课能够使学生对阅读教材的内容做初步理解。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读教材,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来传授给学生。然而,如果期望学生通过如此的上课节奏能够完全实现会读能懂的教学目标,那么这种期待是不切实际的。要真正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唯一的方法是积累大量的阅读实践。
第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上,英语教师往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弊端是,教师不能够准确地判断每个不同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无法抓住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及重点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无从提高。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弊端是,由于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判断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因此对于不同的个体就很难考虑周全。英语阅读课是一门对于能力的培养课程,而非纯粹的知识讲授课程。所以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不应该被忽视,否则会对任何个体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第三,阅读开始于从事阅读的人,而不是被阅读的物。读者读文章是借助文章的意思来弄清单词的意思,而不是费尽力气弄清楚单词才去明白文章意思。它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在课堂内教师指导下的集体阅读,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感。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一般都采取问答式,教师会对疑难点事先加以解释,问答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因为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为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有“猜测”,但也会依赖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完成“证实”,这样将会扰乱正常的阅读能力培养。
为应对以上几大问题,各高校已经逐渐开始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行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英语阅读课的特点是,既要求教师讲授相关的阅读技巧和知识,又要求学生通过长时间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养成高效率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因此,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把英语教师的知识讲授从学生的阅读实践当中分离出来,即英语教师在讲课时重点强调阅读知识的掌握,而独立的阅读实践过程则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最终教师通过计算机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把阅读实践与课堂分开,这样便很好地解决英语阅读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阅读的时间和长短,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程;同时可以不受课堂阅读任务的局限,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和环境进行阅读,做到事半功倍。
阅读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便是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的另一大优势。首先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同时结合各高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数目来给学生制定书目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规定的书目表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材料进行阅读。对于书目表的基本要求是,当中的图书数量不要过多,以保证几个学生同时阅读上同一本书为原则。这样在满足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运用计算机对学生英语阅读成果的检验变得十分方便。
下面以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网络平台ASP+ACCESSE为例加以分析。此平台包括以下两大网页功能:第一,阅读网站主页。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注册进入网站登录入口,网站的特点是学生能看到学习名次排列。登录进入后,计算机会自动记录学生的日常实践阅读演练的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的姓名会在网站主页上显示给大家。第二,学习主页。在这一主页中包含书目介绍、自主出题、随机答题、期末考试、分数排行及互动回答等相关链接,起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作用,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另外,不同于传统的测试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而自主出题,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教师出学生答的陈规。对于能够自己给自己出题,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树立主导自己学习的意识。
当然,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存在问题和不足。比如,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对电脑网络设计语言的实践操控能力,这一现状会直接导致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相关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另外,其对于电脑病毒和黑客入侵的抵抗性不强,所以要把英语阅读教学和计算机相结合,关键是提高英语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精通。
从总体看,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是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英语专业教学恰当地相结合统一,有效地调动大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给阅读教学带来无限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
[2]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