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习得观照下二语语用能力发展探究

2016-10-24许欣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许欣

摘 要: 良好的语用能力是二语习得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表达的刚性需求。本文在仔细考察语用能力发展与目的语文化因子互促关系的基础上,在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探究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子在文化习得支撑下的成熟进程,并进一步阐释显、隐性文化习得策略对语用能力发展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语用能力发展 文化习得 文化因子 显隐性策略

引言

二语的成功习得不仅意味着语法词汇准确的表达,而且意味着具备准确解读及生成言语行为的语用能力。目前国内将语用能力习得置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视角观照下考察的趋势引起众多研究者关注,本文试从微观处着眼分析语用能力发展与文化习得的关系。

1.语用习得与文化因子

语言是文化的容器,也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在更深的层次上,文化因子影响着语言,语言随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这一共生体中文化的主导地位要求二语习得者能洞悉目的语中所承载的文化因子,以流利解读及生成言语行为、准确地表达语用意义。例如:

Foreigner:Oh,Ms,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

Lady:Oh,no,no,not beautiful...

对话中女士因不知在英美文化中恭维语也算作交谈的开始,误认为对方真正地夸赞自己而做出不合时宜的回答,使谈话陷入尴尬之中。可见要恰当理解和使用文化底蕴丰厚的语言,对文化因子的熟稔不可或缺,它可充当语用表达的润滑剂,对话中的女性若回答“Oh,really? Thank you...”则与言者合上节拍。所以习得者只有熟识目的语文化因子,才能确保目的语语用能力的顺利习得。

要达到两种文化真正兼收并蓄,习得者必须熟识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两种文化的此长彼短,熟识寓身于语用准则之中的文化因子,从而获得目的语文化意识与学会文化移情的过程相对变得容易。伴随着文化因子的积极作为,习得者对待母语与目的语文化的策略逐渐完善:力求站在局外人视角公正地审视母语文化,减少偏见,以局内人身份对待目的语文化,消除文化定式,正确衡量和评价目的语文化中社会行为或语言行为。其原因在于习得者不再是被动应对目的语文化因子所带来的困扰,而是以局内人的角色在语际文化系统中得体处理暗含文化因子的语言形式与社会准则,以便进行流利与适切的语用表达。

2.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子与文化习得

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内部认知机制的构建涉及语言环境、习得者个体差异、语言习得过程与语言输出等重要因素。

语言环境因素涉及实时语言习得环境与语言输入,这两者自然而然地与培育语用能力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特定的环境下,教师如能为实施某一教学目标创设有利的文化氛围,则习得者在感受异域文化新奇与温馨的同时,缓解情感焦虑,从容地将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转为摄入,并为语言、语用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性外向型比内向型更有利于语用能力的发展,因为外向型的习得者更易于进入“角色”,而内向型习得者在言语交际中略显谨慎,其主要差异在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活跃度和语用流利度。通过有效的文化教学与移情体验,两者自然能熟识目的语文化知识,锻炼出满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动机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个人语用能力发展。

3.语用能力发展与文化习得策略

语用习得与文化习得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使用怎样的文化习得策略锻造鲜活的语用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通过怎样的文化习得策略连接静态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与动态的语用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材教法是渠道,实时移情与体验是根本。

离开习得主体谈论语用习得是毫无意义的,习得者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目的语历史文化传统、地理人文知识、日常交际准则及深层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等都是习得者了解学习的目标。通过有效的文化习得,蕴含于语言形式(词汇与句式)与行为准则中的文化因子才有内化的可能。如“同志(comrade)”在汉语中是人们称呼彼此常用的词汇,指代个体之间良好的关系,而现在可为同性恋(gay)夫人隐喻说法。因此,掌握这些静态的文化知识为铸就动态鲜活的语用能力奠定了基础。因而,为使习得者锻造娴熟的语用能力,可以在课堂上模仿真实的语境,让习得者实施角色扮演练习比理论讲述更有实效,这样既可以练习包含文化因子的词汇与句式,又可以实施非言语表达,如体态语等,通过这种隐形的实践,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在习得主体的积极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毕竟教师的双重文化能力是实实在在的。站在教师的肩膀上,习得者熟识目的语文化因子提升语用能力又向前推进一步。一方面,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共时文化,避免文化定式,具体操作为举行文化讲座、文化讨论与文化案例分析等。如陈申所总结的显性文化教学策略18种之多。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导引下,习得者目的语文化视野得以开阔,运用文化移情策略渐为熟练,从而目的语文化流利程度相应提高,这为动态发展语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不论是乔姆斯基的语法能力成长说抑或是语用能力“成长说”,都离不开外部良好环境的培育与导引。因此,通过有效的文化教学、文化移情与体验熟稔目的语文化因子,以及在教材教法中渗透目的语文化因子这些显、隐性的培养手段,都是语用能力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引导习得者锻炼良好的跨文化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毛眺源.语用习得研究理论述评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