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概念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2016-10-24孔琰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铅笔平行同桌

孔琰

为了使数学概念教学更有趣、更有效,尝试在合适时机与学生“互动”,打破老师无休止地讲、学生无休止地练的传统概念教学模式。这些互动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大家在一次次互动中对概念有更清晰的把握,在一次次讨论中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一、在追问中感受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所以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更多的是在师生互动、问答中进行。当老师发现学生对概念似懂非懂时,是否敢于抓住学生的困惑进行追问是揭开概念本质的有利时机,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通过追问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概念的实质,那么学生对这个概念的领悟会更深刻。

如教学“平行”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在“平行”概念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环节:两支铅笔从桌上掉下来,一支掉在凳子上,一支掉在地上,两支铅笔方向不同。我问学生:“你觉得这两支铅笔所在的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都说是相交。我继续问:“如果是相交就应该有交点,你能找出它们的交点吗?”学生A上来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看着A疑惑的表情,我再问:“方向不同的两条直线照理说是应该相交的,为什么它们不相交?”A看着两支铅笔若有所思地说:“因为一支在凳子上,一支在地上。”我接着问:“如果两支都在凳子上相交吗?”A点点头。“都在地面上呢?”A又点点头。我顺势说:“就因为这两支铅笔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它们怎么也不会相交。”我又问:“所以对于平行和相交来说,哪个条件是很重要的?”A脱口而出:“同一平面。”最后我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平行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老师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宗旨,通过不断深入的追问,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二、在思考中领悟概念

一提到互动,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不就是问答吗?这是对互动的片面理解,如果互动只停留在问与答,那就太表面,深层的互动应该是在学生不断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那种快速问答只是知识的再现,而不是知识的创造。要让学生有所创造,需要老师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只有全体学生都思考过、体验过、感悟过,才能说大家都学会了,这种互动才是更深刻、更有效的互动。

如教学《一亿有多大》时,遇到了“一亿”这个很大很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更直观了解一亿有多大,我设计了很多活动让学生集体参与,其中一个是让学生体会一亿张纸有多厚。我问学生:“你们能自己想办法告诉老师一亿张纸有多厚吗?”有学生直接说出:“量。”我笑道:“怎么量呢?真的量一亿张?”有学生说先量1张,马上就有学生反驳1张怎么量得出来;有的说先量10张,又有学生反驳10张也太少了,不好量;有的说先量100张……这时一个学生大声说道:“我量出来了,100张大概1厘米。”听到已经有人量出来了,其他学生都拿出我下发的纸边数边量。“是1厘米”、“是1厘米”……一个个兴奋的声音从孩子们嘴里发出来。看到大家已经找到初步的方法了,我追问:“既然100张纸是1厘米,那1亿张纸是多厚呢?怎么办?”只见孩子们都写了起来,边写还边说:“1000张10厘米,10000张1米……”过了一会儿,陆续有学生说:“1亿张纸1万米。”“哇,好高啊!”“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真大!”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实践,探究出1亿张纸的厚度,体会到一亿是个很大的数。

互动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动手实践,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开动脑筋,并将想到的付诸实践,学生必会对概念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三、在操作中运用概念

最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提出改现在的“双基”为“四基”,其中特别提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概念教学更是如此,特别是一些作图类概念,一定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如果只是老师说应该怎样操作,学生可能感觉很简单,但真的动手操作起来就会发现有很多难点,而在一次次操作过程中,学生逐渐积累起活动经验,对后续学习有很大帮助。

如教完画平行线的方法后,一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是一知半解,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所以我让同桌两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检查对方画平行线的过程。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为同桌展示正确的画法,也可以看出同桌错误的地方加以纠正,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还没掌握的学生可以回顾一遍方法,也可以在同桌的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不会伤了自尊心。因为自己当老师,学生显得很严谨,有学生发现同桌没用直尺靠着就直接乱移,马上帮忙纠正;有学生发现同桌直尺放错位置急得恨不得自己来画。课堂俨然成了一个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乐园,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规范地画出一组平行线。

操作互动是最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的互动,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巡视,对部分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并观察哪些小组合作得最成功,请他们介绍合作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运用会掌握得更牢。

四、在试误中辨清概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实验,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学习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这个实验说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现在很多老师就怕学生出错,一上课就把正确的概念、方法、结论教给学生,这种好意学生不一定领情,只有自己尝试过并最终找到的好方法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如教学《倍数和因数》时,讲到如何找36的所有因数,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当学生自己探索时,我就下去巡视,并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答案,然后让这几位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

在试误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撞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出错的学生因为得到鼓励并不觉得自己被看不起,辩驳的学生因为感觉到自己离正解越来越近而兴奋不已,找因数这个概念就这样学成。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既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规律,又要从现实生活出发,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

猜你喜欢

铅笔平行同桌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羡慕我同桌
再顶平行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