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在与市场融合中保持本色
2016-10-24张忠丁果
张忠+丁果
自1987年中国主旋律电影概念的明确提出至今已经近30年的时间了。一批批以展现革命历史以及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电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相继问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使中国主旋律电影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
在1991年,建党70周年前后,出现了《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焦裕禄》等一系列主旋律影片为祖国献礼,此后相继出现的《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大转折》《大进军》《周恩来外交风云》《横空出世》《冲天飞豹》《生死抉择》等主旋律影片都获得了大量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新世纪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在影片的创作中更多地融入商业性元素。如2000年到2004年出现了《冲出亚马逊》《荔枝红了》《邓小平》《我的法兰西岁月》等主旋律作品在市场上赢得观众。特别是《邓小平》和《我的法兰西岁月》的上映时期适逢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作为纪念片,《邓小平》这部主旋律影片较为真实地还原了邓小平的一生,受到了观众的认可。2006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在全国电影创作会上表态,重申了邓小平“一切反映真、善、美的都属于主旋律影片”的主张。从此主旋律电影开始向一个更高、更宽、更广的层面发展,陆续出现了《风声》《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钱学森》《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等一系类商业元素和政治思想结合较好的电影作品。
主旋律电影与商业元素的融合,似乎是我国导演探索出来的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然而,其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当今主旋律电影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经济、国外电影入侵以及自身发展受阻的种种挑战和谋求发展所必须对自身进行的改革。
虽然就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状况而言,不论其制作水平和表现方式相较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左翼电影、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电影和文革时期电影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近几年的《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等作品在口碑和票房上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总体而言,我国主旋律电影无论在外部发展环境还是内部发展方式上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扰和难题。
许多主旋律电影由于电影制作和发行力量的薄弱,甚至无法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还有一些作品尽管能够进入院线播出,却由于无法与制作成熟、创作班底雄厚的商业片相抗衡,而仅是形式上在电影院线中“一日游”,其生存和成长空间被极度压缩。一直以来,主旋律电影都因其特殊身份享有一种相对独立的、由国家主导为其开辟的生存空间。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成型、大众文化与消费社会的崛起,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推行院线制,发行放映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变革,主旋律电影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影响力都面临新的压力。
如今,我国主旋律电影一方面面临着迅速发展的本土商业片的竞争;另一方面,还面临着一直能够较好迎合观众口味与市场发展的美国好莱坞大片以及不断迈入我国电影市场的其他进口分账影片的挑战。这些作品依靠其本身的吸引力以及背后强大的资本的支持,不仅能获取观众的关注度,并且能够迅速打开中国国内电影市场,依据前、中、后期有效推动政策,产生良性循环,使得作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而我国主旋律电影则面临如何消除创作中存在的“高大上”“假大空”等旧印象问题以及商业包装推动策略的缺失等“恶性循环”的劣势。
二
我国主旋律电影实践近30年来,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向美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其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和调适,以寻求发展与进步。上世纪90年代主旋律影片中开始融入更多艺术和娱乐的元素。2005年开始,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融入更多商业性元素的过程中,开始学习好莱坞电影的生产与发展模式。主旋律电影在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同时,也使主旋律的内涵在扩展、丰富,疆界在拓宽。
主旋律电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语境下提出的一个概念,从一开始它就以“文艺为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己任,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载体以及表现形式会发生一些变化与调整,但无论形式上如何变更,其内在含义与传播效果都是为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都是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促进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与传播,优先对主旋律电影的拍摄和发行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也是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首先,国家要在资金和政策上进一步提供支持和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境遇,能够进入院线并且持续上映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许多公司和制作单位甚至认为投资主旋律电影的经济效益不大而对此望而却步。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应提供必要的主旋律电影生产专项资金,为促进主旋律电影发展提供直接的帮助与支持。同时,可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功能来助力主旋律电影拍摄。政府机关可以对国营电影企业和私营电影企业有针对性地设置拍摄任务,对于影视公司的主旋律电影的产出做硬性的规定,利用政策的规约和引导来促进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我国党政机构的宣传力量对影片进行有力的推广。2015年,我国电影院线上映的《百团大战》获得巨大成功,其原因除了其自身的选材切合主流、制作精良之外,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密切相关的。除此之外,在影片放映阶段,全国各级党政机关纷纷组织干部职工观摩影片,并有组织地对影片所传达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进行宣传和阐述。市场结构问题的调整,不能够让市场自身来解决,必须依靠顶层设计,必须有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才能够推进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从而也保证主旋律电影在多样化多品种的电影类型和市场对接中保持本色。
其次,依托媒体联动,寻求多元化的合作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新媒体从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电影荧幕只有3万块,电影的推行与放映受到很大的局限。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计算机上出现了“网上电影”“互联网电影”等多种电影放映和传播形式,电影观众不必非要进入影院观赏,即使在家中也可以观摩到高质量的影片。互联网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主旋律电影完全可以借助这个传播体系,促进其发展与完善,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并同时通过这个专业化的市场体系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效益。此外,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有效合作也是促进主旋律电影发展的有效渠道。比如,可借助央视平台对即将上映的主旋律电影进行介绍和宣传。endprint
三
主旋律电影作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电影类型,尽管它的价值功能和特性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但它无法脱离影片本身的制作与包装。因而就主旋律电影本身而言,其创作方面的改进与提高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其一,主旋律电影应当依托技术手段打造视听盛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业电影构造视听奇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3D技术、数字虚拟技术、电影视听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最新研发的VR技术,都应当有机地融入电影的创作之中,以其强有力的视觉表现力营造出令人震撼的场面效果,给观众带来多元、丰富、有冲击力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2005年,为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的《太行山上》就斥巨资打造了大量惨烈壮观的战争场面。模拟的烟雾缭绕场景与硝烟四起、烽火连天的场面成了影片吸引观众的一个独特的亮点和卖点。2010年前后问世的《建国大业》与《建党伟业》,也都花大力气拍摄了多场炮火连天的战争戏,成为最具观赏性的影片段落之一。2014年12月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智取威虎山(3D)》之所以能够突破8亿票房大关,正是由于依托最新的3D技术打造了全新的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其中一个片段,座山雕从远处射来的利箭仿佛要穿过荧幕,刺向端坐着的观众,极具真实感和视听冲击力。
其二,主旋律电影应注重叙事策略与叙事方式的求新求变。电影叙事相当于整部作品的布局与分布,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中,突破常规的叙事模式和方法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使得整部作品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在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就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使得整部作品耳目一新,影片并没有集中地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件,而是以“散点式”的叙事方式展开,通过将数个不同的事件的串联来进行表述,整部作品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形散而神不散,同时借助176位明星加盟的强势团队,使得作品在众多电影上映的黄金档期能够以其强劲的势力抢占先机、博人眼球。
而2016年7月上映的主旋律影片《柴生芳》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通过意识不断转换的手法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把时空自由地交叉起来,使讲述过程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插流动,从而着重描写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这种创作手法不仅能有效地将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客观地展现出来,也使得人物的思想意识能够渗透于电影的各个画面中,起到内在关联形成作品结构的作用。
其三,主旋律电影在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应当具有典型性,展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旋律电影应注重剧中人物的“典型化表达”,能够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情怀,让观众看到主人公作为领袖、英雄一面的同时,能够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展现其日常生活中的质朴情感与人生境界。比如,2009年拍摄的电影《开国大典》,该影片注重以历史发展的过程为背景,展示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从多个层次和方面对人物生活的场景进行了刻画,特别是通过对领袖人物生活细节的表现,使整部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其中,毛泽东品尝羊肉泡馍、与儿女交流等场面,很好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主旋律电影《柴生芳》中的主人公塑造也是有灵魂,有温度,有血肉的。主人公甘肃省临洮县原县长柴生芳,他既有群众观念,又有群众情怀,他没有把自己的北京大学博士生的高学历高学位,以及作为县长的高地位当成一种政治或生活的资本,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普通百姓中,深入贫困户去慰问老人,和群众一起在大雨天搬石头、运泥沙,为村里修复加固被冲毁的堤岸,等等,塑造了作为共产党人的人民县长可亲、可爱、可信的艺术形象。
其四,主旋律电影应有更广阔和更高尚的思想内涵。主旋律电影实践近30年来,它一方面坚守了其最核心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范畴,同时也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乃至西方某些有价值的范畴。在主旋律电影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有更宽阔的胸襟,吸纳一切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价值的思想,融入电影的表达之中,并且将这些思想通过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塑造来加以展现,使其影响力持续时间更长,范围能够覆盖到各个阶层的观众之中。
主旋律电影应该成为一种主流电影,这种主流不单单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主流电影,而且也是市场层面的主流电影,它能够在思想层面更好地融汇真善美的思想精髓,能够在叙事层面以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传达与构架,在形式层面能够完美地结合科学技术营造出绚烂绮丽、气势宏伟的视听奇观。如果主旋律电影能够如此,那么它便一定会走向一条前景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戏曲艺术学院;四川大学)
责任编辑:尹霞 马建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