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的智慧 美不是无用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
2016-10-24张娜
张娜
正在进行的北京设计周,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潮,引发起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再一次认真地思考。设计师原研哉把“HOUSE VISION”带到北京,旨在提供一些不同的居住提案以应对当下信息化的新的环境。法国艺术家Claire Basler刚刚在北京的艾米李画廊做了她的新展览,跟她的城堡一样,花的绘画和花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是另外一种居住提案。美不是无用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
设计是一种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因而“再设计”追求回归原点,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以柔和的方式探讨生活的内涵,用极简的手法解构生活的变化。都市文化空间应以“家”的观念为核心,通过展示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想,唤起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原研哉
情感上其实是希望像法国人Claire Basler那样过生活,住在深山老林里面,被树木、花朵簇拥着,一栋有着四十多个房间的古堡,这还不够,还要在卧室中,画上流水、青草和树木。
这是典型的法国人的生活态度,“日常在家里感受自然,鲜花和树木的枝桠,保持思绪开阔却也如摇篮般将我包围。我住在大自然中,且我珍惜让我生活在远离世俗纷繁的土地,保持我的激情在这片宁静祥和中,因此,我不是隐者,对我作品的认可让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观感,尽可能予以我孤独感和创造性的语言”。 美不是无用的,它是必需品。
但是身体上,只能顺应原研哉的思维模式,因为“一个国家的高速成长时期很像是一个人的青春期”。我们的大城市跟日本的大城市越来越接近,就是一个小小的地方竖起高楼来,宛若是笼中鸟,在促狭中营造安适的生存环境。
“HOUSE VISION”是原研哉于2013年发起的,聚焦未来居住和社区的跨行业研发创新项目。把“家”作为各种产业的交叉点来展开研究,建筑师与企业一起探索,“未来十年,我们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是Panasonic和永山祐子合作的项目“の家”,这个“家”的理念是,从充满物品的家到充满事物的家。进化的房子可能会在整体上改变形态,变成电子本身。“の家”被包围在呈现“の”的字型的圆形墙壁中,从入口处把自然导入到室内。曲面的所有墙壁都是屏幕,可以自在地享受电影以及图像和声音进行的交流等等。屋顶上设有风向标的传感器,敏感地感应外界的状态,不经意间就会把信息通知给居住在屋里的人。
“の家”因为构造简单重量也轻,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简单地建造起来,还可以进行解体和迁徙。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海边、高层建筑的屋顶、沙漠、平民住宅区,哪里都可以得到普及。这么看来感觉像是把苹果手机镶嵌在整个墙壁和天花板上,然后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随着风到处飞,到处扎根,未来的住宅会变得无限而有趣。
了解自己想在什么样的环境空间中生活,知道如何去建造或者装饰。培养自己对居住空间思考的自我意识,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况。
Claire Basler画在城堡里
我的画是日常生活的结果
我住在大自然中,珍惜让我生活在远离世俗纷繁的土地,保持我的激情在这片宁静祥和中,我不是隐者,对我作品的认可让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观感,尽可能予以我孤独感。
和日本设计师的构想不同,如果说日本设计师在绝境中求生存,艺术家应该是受到了自然的眷顾了。
植物成为Claire Basler居住建设的关键词。“只有被植物包围时,我才感觉彻底安全”。在法国Auvergnc地区的Beauvoir城堡里,Claire Basler 终于找到了她渴望已久的美妙花园,以及一张足够大的“画布”,这是一座拥有40个房间的城堡。
“波伏瓦城堡”(Chateau de Beauvoir),法语意思是“美丽的景观”,建筑群排列呈向南开口的矩形,矩形中间被精心打造成法式园林。
Claire Basler小时候也幻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住进一座美丽的古堡,成为一个过着 幸 福 浪 漫 、无 忧 无 虑 生活 的 公 主 。而与大部分“梦想只是梦想”的现实故事不同,她的梦想在51岁时成真了。
波伏瓦城堡建造于13世纪,共3000平方米,40多个房间,最初是一座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堡,慢慢演变成贵族家族的私宅。城堡建筑群排列呈向南开口的矩形,其中东翼的巨大柱状塔楼在中世纪时曾被用作地牢,其形制自建造以来,一直保持原样。如今城堡仍然保留着古朴厚重的外貌,也仍然处于人烟稀少的自然之中,但三边围合的矩形中央被精心打造成法式园林,花草蓬勃生长,透露出它新主人的生活趣味。
2014年,Claire将自己一手打造的这座城堡向朋友和公众开放。这一决定某种程度上再一次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独一无二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因此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展览,人们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不仅仅为了欣赏薇姿美丽的风光和她的画作,更是为了体验自己梦想但无法企及的生活。与其说Claire是一个始终没有走出19世纪的画家,不如说她创造的是真正的综合艺术,整个波伏瓦城堡就是她最重要的作品。
在没有花园之前,Claire关于花朵的许多画面都依靠想象,而现在,她得以更长久地凝视那些花儿,画作中的细节也随之变得饱满。
百合、鸢尾、睡莲、牡丹、雏菊、木兰、虞美人……Claire Basler的笔下总是飘溢着花朵的芬芳。
以浪漫为生命给养,克莱尔·巴斯勒出生于法国温森,毕业于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她的作品受到全球众多藏家的喜爱与认同,甚至一度供不应求,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收获不俗的成绩;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的时尚、设计、家居装饰界具有颇高人气。
2015年8月份,克莱尔受Amy女士之邀,在北京艾米李画廊举办了亚太首个个展“花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赢得来自中国艺术市场的普遍赞誉;源自艺术家内心对花儿天然纯粹的语言的追求,令观众纷纷凝神注目,流连忘返,在花海中沉醉。艾米李画廊将延续去年首展的概念,以更加清丽隽永的仪态为中国的观众呈现克莱尔的“花聚Ⅱ”,再与大家讲述一个活在画中的法国女子与花的前世今生。
Claire Basler关于居住的关键词
美不是无用的,它是必需品。
在我看来,美不是无用的,它是必需品,改变了存在,加固生活品味,给予人力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气候瞬息万变却依旧灿烂。
我的画呈现的是我日常生活,我的画是我日常生活的结果。每个色彩和形式围绕着的感觉将呈现在我的画面中。就如糖块被好好收拾,排列成线安放在包装里,这也是那么珍贵那么美好的物品。对于美的事物,我不会偏爱一方。
我一直关注日常的整体和那些细小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我需要在我的工作室,我的家里和我的生活里感受和谐。
我同样也需要日常在家里感受自然,鲜花和树木的枝桠,保持思绪开阔却也如摇篮般将我包围。
我住在大自然中,且我珍惜让我生活在远离世俗纷繁的土地,保持我的激情在这片宁静祥和中,因此,我不是隐者,对我作品的认可让我对生活有了另一种观感,尽可能予以我孤独感和创造性的语言。
接受现实来理解和保有自身是有必要的。
我很幸运作为一个艺术家能够保持专注并享受我的生活。我不惯于妥协,但由于不可避免地要向外界开放我自己,所以我选择了妥协,这也教会我很多。通过质疑日常生活,来改进我的工作。
这也是保证不自我封闭的一个办法, 因为封闭对于艺术家是最危险的。
诚然,生活也在教会我如何工作。为了学习,我经常迷失方向。失败的痛苦让我变得强大,帮助我在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这些都让我认识到妥协也意味着成熟。
面对现实和困难之时,我都不会失去理想。这些困难诸如养育一个家庭、作为艺术家初期的资金短缺、感伤的苦痛,等等。当然这些妥协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出的。
如果我不到达固执画画的境界,这些问题的答案永远都存在。我终生都将朝着理想画画下去,在生活中越前行,越感受到与我自身的和谐。
我不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的妥协中,不是经历苦痛和抗争,相反,是体验开放的可能性和观察生活的一种新方法。
植物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
从儿时起,我便深爱花朵,越是画花,越深深被它们吸引。
花朵充满活力,它们时而细语时而争执,它们表达所有愉悦的情感。它们纯洁盛开。它们高贵。它们充满力量,却脆弱。这种冲突是我作品中不变的主题。
风雨中它们弯曲下垂,却在第一缕的阳光下抬起头。
这是最清新最深刻的色彩中普通的一种。
我喜欢所有的花。其中最喜欢画的是白色虞美人和锦葵,黑色的花蕊,丝般的褶皱花瓣透明娇弱。虞美人让我陷入沉思。我画牡丹,是因为它的清新和宽厚,它的壮观和感性的展现。洋百合枝干顶着巨大花朵,难看同时又是十分美丽的。鸢尾花的灵魂,百合复杂的肉欲的感想。
它们从来不会让我厌倦,观察花朵一直都让我激动,无视它的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充分了解花朵当我绘画的时候我就能够更自由地运行画笔,不限制我的创造,能更真切的表达我在绘画当下的激情与感受。
草木繁盛,这个地方的潜力是无穷的。
因为这里草木繁盛,围绕无数百年古木。我们被这些树木的力量和这座百年建筑所感动。城堡的部分例如它的主塔自1350年起就没有变过。
这个地方的潜力是无穷的,这是个巨大的游乐场,允许我们每天都有新的创造。
初次到访就像童话一般,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睡美人的世界,而睡美人就是波伏瓦城堡,我们就是来拯救她的王子。为什么,我们是何其有幸能够生活和拥有这样一个地方,梯子比我们人还要高,如此样貌呈现,气势非凡。为什么我们决定开辟田林,加固整修,装饰波伏瓦?
这是我们的征战,是近乎疯狂的渴望,实现一个我们能入睡的时代。
所有的房间是让人愉悦的漫步。
我的城堡叫做Chateau de Beauvoir 波伏瓦城堡,法语中的意思是美丽的景观。这个城堡建造于500年前,是一个法国大贵族家族所有。
这是一个有军事防御机制的建筑,在经历了世纪的更迭后变成了一个居住性质的建筑。我们共同购买了这个城堡。城堡的结构是三个侧翼围绕着一个向南开的方形庭院,四周的公园有无数巨大的树木遮蔽着后方的建筑。
现在已在使用的有两个客厅,一个书坊,一个餐厅,八个房间,其他的房间还在整修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最喜欢的房间,因为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魅力。我们的卧房里,我画了绿草、流水和松树。如果我会离开我的城堡,我会住在森林尽头的木屋中,面对池塘。
原研哉HOUSE VISION
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的处方笺
设计是智慧的一种形式,环境凝聚了人类世世代代积累的智慧。只要意识到人类想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或者说想要如何改造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还是宗教,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都一目了然了。
“对小而细微的美好十分敏感”的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不久之前参与了北京大栅栏的项目,在项目中他们做了一个APP,用三维地图的形式,直观地把前门大栅栏地区展现出来。
那个地区蕴涵着称为“未来资源”丰富精髓的部分,设计师们通过城市、通过现代化以及科技手段,让人们充分地感觉到这个街区是我们前辈留下来的丰富文化资源,在不断被破坏中如何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有效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HOUSE VISION是原研哉在日本策划的另外一个系列展览,现在来看有一点像是微缩的大栅栏项目,HOUSE VISION是一种尝试,通过企业家与建筑家和创造者的共同的努力,考虑家应有的样子,尝试着在不远的未来将其具体化。
所有的作品是经过确认申请,在会场实现的建筑带着真实感,并非一纸空谈。即使在将来,作为被利用的未来,也具有说服力。
HOUSE VISION诞生于当下的日本,经济停滞、人口缩减、少子老龄化,自然灾害相继发生,交流压力增大等等,日本迎来了多重危机。所以这里的提案也可以解读成,为了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的具体处方笺。
原研哉先生把HOUSE VISION带到中国,这将是对我们城市、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处方笺。
用“HOUSE VISION”探讨未来的住宅形式
HOUSE VISION在中国叫做“理想家”。
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各方面都非常迅猛,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当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日本也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感觉好像是负面的内容,但是换一个角度、问题或者课题应该说也是一笔财富。
HOUSE VISION这个项目在中国把它叫“理想家”,我们这个项目不单单是涉及住宅的话题,我们实际上是要把它定位在“家”这样一个中心点和核心点上,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家”里面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它涵盖能源、通信、交通,甚至现代很多新的发展技术,如果我们把这个“家”定位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就会从中发现很多新的东西。
用“HOUSE VISION”探讨未来的住宅形式。
HOUSE VISION七月在日本举办了第二届,是由企业和设计师、建筑师共同去完成作品。我们是希望由企业和设计师共同去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深层含义,以及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去探讨未来的住宅形式。
HOUSE VISION第二次展览,一共有12个作品,是12个企业与12组设计师共同完成的作品。来参观的人非常多,其中有很多年轻人,也有很多在校的学生,包括对设计感兴趣的这些朋友以及小孩和家庭,大家对未来的家住宅是什么样的都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我们展览的主题“Co-Dividial”内涵主要来自今天当下的社会,我们发现很多产业被分隔开了,包括整个社会人员的构成、家庭的构成,等等都会呈现出非常分散的状态,这种分散的状态使我们面向未来,如何把它重新整合在一起是非常大的课题,所以用中文简单归纳一下的话就是“再整合”。今天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巨大的变化,人们纷纷涌入城市,所以城市与乡村巨大的变化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很多影响,所以很多分断隔离引起社会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接下来如何再一次有效联系在一起,这也是这次展览的主旨所在。
人们已经呈现出一种移动的生活状态。
我们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尝试让更多的人对未来的住宅产生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自己居住的空间产生新的思考,这也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今天日本、中国在接下来运用自己土壤当中潜藏的精髓东西,进一步挖掘,把它带入我们今后的住宅以及家的思考当中、设计当中,这样就会带来理想中的家的布局。
二十一世纪也许是个观光的世纪。50多年前,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旅游观光的人只有1亿左右,而且基本上是欧美人,但是今天已经达到了11、12亿左右,据预测,大概203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将达到18亿甚至20亿,也就是说世界范围内四分之一的人口处在移动状态下,以观光为目的。
这些人到底是去旅游观光地区看什么?如果看世界各地都一样的高楼大厦,不会引起任何的兴趣。肯定是想去目的地看跟自己所熟悉场景所不同的东西。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珍视旅游观光的未来,要深入挖掘本土的精髓,我们去发掘它并且认识到,未来才可能吸引到更多的世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