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情蒙眼的少年贩毒

2016-10-24区鸿雁

法庭内外 2016年9期
关键词:陈飞贩卖毒品海洛因

文/区鸿雁

案 件 聚 焦

亲情蒙眼的少年贩毒

文/区鸿雁

“我真是被同学情害了,她也害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友。”2016年7月22日上午,接过法官递过来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的判决,43岁的陈飞不禁悄然抹泪。

翻开尚未尘封的卷宗,打开了这段因亲情、友情引发的另类故事。

别样友情

陈飞1973年2月出生,云南会泽人。肯吃苦的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然而,一夜暴富的心理加上没有妥善处理好同学情,在曲靖打工的他和初中同学杨芬的一次偶遇,最终断送了他的幸福家庭,也害了几个涉世未深的懵懂少年。

陈飞和杨芬是同学,大概从2013年1月起,杨芬的儿子王安琪等人就开始在一个叫银城世家的小区贩卖毒品零包。当时从会泽老家利用农闲到曲靖打工的陈飞,正在因找不到合适的务工而焦头烂额之际,碰巧遇到同学杨芬。这时已经和丈夫离异的杨芬看到“胖子”陈飞也十分高兴,欣然邀请陈飞到她租住的房屋,给陈飞“介绍”了一份出力不多收入高的工作。

据民警介绍,2013年10月28日,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并获得线索,于2015年2月12日将伙同王安琪等人贩毒的陈飞抓获。

法庭审理查明:2013年3月至10月期间,陈飞伙同王安琪、张东伟等贩卖毒品海洛因零包7732个,每个零包约0.2克。其中陈飞多次将勾兑过的零包及未勾兑的海洛因送给王安琪等人贩卖的同时,也亲自贩卖零包给多人。

懵懂少年

王安琪,1995年2月出生,云南宣威人。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在当地一家上市企业务工的父亲,是一名货车驾驶员。因工作需要,他长期在外跑货运;读书不多的母亲杨芬在曲靖城区开了一家洗车场。因为父母多数时间不在身边,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手中总有零花钱的王安琪在外面喜欢攀比出手大方,而在家则是一副听话懂事的“乖”面孔。2010年,年仅15岁的王安琪中断初中学业,外出曲靖等地闯荡,吃尽了苦头。虽然年纪不大,他有空总会盘算着多挣些钱,在曲靖或老家买套房子,娶个知冷知热的老婆,生个娃……

因为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聚少离多,王安琪的父母最终因感情破裂分道扬镳,这时的王安琪正在上初中。母亲杨芬再婚后,觉得生活一下从天堂跌入冰谷的王安琪不久离开了校园。在家呆了几天,他提着简单的行李,从宣威来到曲靖。

王安琪找到当时在曲靖开洗车店的母亲杨芬,认识了在母亲洗车店打工的同龄人李飞学。屋漏偏遭连夜雨,到曲靖不久,因为母亲和继父关系闹僵,洗车店被迫停业,想散散心的杨芬到了省城昆明的弟弟家。

2012年,王安琪认识了父母离异的同乡女青年刘晓玲。二人同病相怜,迅速走到了一起。

王安琪第一次沾染毒品是被朋友蛊惑。“没有钱就伸手的日子越来越远。”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中,王安琪也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不安分的社会青年。在一次歌厅娱乐中,朋友告诉他,有一种东西在苦闷时来点,不会上瘾,吸食后什么烦恼都会烟消云散,还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特别带劲。

不久后的一天,在一家偏僻的小旅馆内,王安琪接过了朋友制作的特殊香烟,点燃了打火机。“当时开始的感觉还是觉得很难受,过了一会儿感觉浑身轻飘飘的,好像整个身体都处于亢奋状态,精神真的好了很多。”经过几次尝试,王安琪感到了吸毒带来的快感,不过人也瘦了不少。

“受周围环境影响,交友不慎,被朋友拉下水的情况屡见不鲜,王安琪团伙贩毒案就是一个例子。”据当地缉毒民警介绍,单亲或组合家庭的孩子,特别是有吸烟史的青少年,都极易染上毒瘾。此外,炫耀心理、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家庭环境等都与青少年染上毒瘾息息相关。

别样“亲情”

“我想要点‘小马’(冰毒),有没有货。”

“要多少个(颗)?”

“两个。”

“地点?”……

上面的对话是在毒品交易时惯用的行话,在嗑药族的口中,这样的暗语让他们习以为常,因为他们眼中只有猪肉(俗称K粉)、Five仔(俗称摇头丸)、“咖啡”(多种毒品混合)、开心水(软性毒品勾兑咳嗽水)等等。

吸食毒品需要钱。家庭变故后没有太多经济来源的王安琪,根本无法支付吸毒所需的高昂费用。这时,影响他一生的另外一个人出现。

2013年的三四月份,一直在做毒品零包生意且吸食毒品的王安琪舅舅在临终之际,以给儿子存一笔款和一套房子钱的条件,把这个赚大钱的路子(贩卖零星毒品的网络)留给王安琪的舅母。当年4月,王安琪的舅舅病故,其舅母按照约定接手了丈夫生前贩毒的完整套路,带着王安琪的母亲杨芬一起贩卖毒品。期间,耳闻目睹的王安琪,为了每个零包5元的利润,加入舅母的贩毒队伍。因为是自己人,舅母同意了王安琪每个零包提成10元的要求。在之后王安琪的“业务”中,所得收入除了支付生活开支外,大部分用于购买游戏点卡和吸毒。

为扩大毒品销路,熟悉曲靖环境的王安琪,从昆明来到曲靖找到熟人李飞学。这时,在曲靖租房的李飞学正愁找不到工作,毫不犹豫答应帮助王安琪配药(勾兑毒品)、称量和包装,不参与提成,每月净工资1000元(不含生活费)由王安琪的舅母直接发放。因为生意不断扩大,“找熟人不容易出事”的王安琪还联系到小他一岁的儿时伙伴张东伟,到曲靖轻松“赚大钱”。很快,动作麻利的张东伟到曲靖后主要负责送货,每月获得1000元至1500元不等(参与提成)的报酬。

王安琪的“管家” 刘晓玲一直十分“尽责”。据她交代,其卖的“货”每一笔都记在账本上,每天卖出去的“货”按照日期来记,日期后记着每天卖出去的货的数量、卖货所得收入的情况以及还有卖出去货后剩余货的数量。记录中出现的 “包”字表示毒品海洛因零包,“错”字是指米达唑仑片。

“近九成吸毒人员在毒资问题上大多来路不正,吸毒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犯罪行为,以贩养吸、以娼养吸、以盗养吸甚至以抢养吸等现象较为常见。”承办案件的法官介绍,吸毒的青少年往往是社会无业人员,凭自身经济实力或者数目不多的打工收入无法支付昂贵的毒资,于是围绕“一夜暴富”的各种犯罪成为他们获取毒资的主要手段。

悔之晚矣

“跟我们走。” 2013年10月28日晚上9时20分,曲靖市区一个叫银城世家的小区外,一个鬼鬼祟祟的声影刚出小区十多步,就被两个蹲点守候的便衣民警拦下。

原来那段时间,当地不断有群众反映,该小区有几个形迹可疑的少年在零售毒品。就在民警布控的28日当天下午4时,吸毒人员华松打电话给一个叫“黑子”(王安琪)的人,以115元的价格购买了两个零包和一个“唑子”(精神药品,咪达唑仑片)。当天5点30分,一个叫王琼的吸毒人员以65元钱购买了0.15克海洛因和15元一颗的三唑仑。

根据华松和王琼的交代,民警迅速到“黑子”租住的银城世家布控。当晚抓获出门送毒品的张东伟。

随后,民警以张东伟的名义进入“黑子”等人租住的房屋,抓获“黑子”及其女友刘晓玲、朋友李飞学。

经民警现场搜查,在案发出租屋提取毒品可疑物6种、手机一部、现金59 450元、记账笔记本6本、电子秤及饮料吸管等物。 经检验,毒品可疑物的海洛因含量分别为13.7%、13.1%、14.6%和43.6%,药片状毒品可疑物中检出阿普唑仑。

据办案民警介绍,查获的零包就是毒品海洛因,是用吸管封好,可直接吸食。“唑子”是一种精神药品,叫咪达唑仑片。

民警介绍,王安琪等贩卖毒品,是以租住的出租房为中心,王安琪主要负责“外联”,即接听电话,联系货源,查证购买者是否为警方内线;其女友刘晓玲“管家”,负责管账、记账,照管几人的生活;其儿时玩伴张东伟主要负责送货,不会吸毒的李飞学负责称量勾兑毒品和包装,几个人的工作有分有合,形成进、销、吸一条龙的贩毒团伙。

民警审讯证实,2013年4月至10月期间,王安琪、张东伟、李飞学、刘晓玲在其租住的位于曲靖市麒麟区“银城世家”小区A幢21楼房间内,贩卖海洛因零包7732个和阿普唑仑1367颗。

2013年10月28日晚,当地毒品吸食人员刘东向王安琪求购毒品,正在张东伟与王东进行交易时,被民警逮个正着。随即在四人的出租房现场查获海洛因225克、阿普唑仑21.8克、甲基苯丙胺39克。其中,甲基苯丙胺系王安琪、张东伟、刘晓玲用于吸食的毒品。

2014年4月15日,曲靖市人民检察院对王安琪等人向曲靖市中级法院递交了起诉书。

同年8月28日,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此案。确认了王安琪等人的犯罪事实。

法庭经审理,以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王安琪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决定执行刘晓玲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张东伟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8万元,罚金8000元;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李飞学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

涉案毒品甲基苯丙胺39克、海洛因225克及阿普唑仑21.8克予以没收,犯罪所得14万余元予以没收,由扣押机关上缴国库,犯罪工具手机一部及电子秤一台予以没收。

据承办法官介绍,王安琪等四人违反国家对毒品的管制规定贩卖毒品,行为均已构成贩卖毒品罪,王安琪、 刘晓玲、张东伟非法持有毒品甲基苯丙胺39克的行为,同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在贩卖毒品犯罪中,王安琪组织和雇佣他人,并负责毒品和毒资的支配管理,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张东伟犯罪时未满18周岁,属于未成年人犯罪。四人的辩护人认为涉案毒品应按纯度折算,不符合法律规定,该辩护意见法庭没有采纳。

法庭上王安琪的哭泣与忏悔宣告着这种“友情”破灭,其认罪、悔罪、以求从轻处罚、早日回归社会、享受亲情之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则都成了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月25日下午,王安琪的母亲杨芬因贩卖毒品零包被民警抓获,不久获刑。王安琪的舅母作为漏网之鱼,警方正在追捕之中。

“我很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美好的世上。可是在这个世上,我却没有得到他们的关爱!每个人都有父母,我却不知道我的父母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管我……我对不起女朋友晓玲和同学,是我害了他们。”翻出法院判决,在监狱服刑的王安琪,神情迷茫。

看到法庭的这般场景,作为法官,总是会陷入沉思,是什么让这几个花季少年坠入犯罪的深渊?是父母、老师的教育错位?还是社会的诱惑太多抑或是潘多拉魔盒的失控?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世故老成的老者,利用友情的纯洁结伙犯罪,害了朋友、毁了自己的案件屡见不鲜。一包毒品、一次群架、一团义气、一叠钞票足以击碎这种所谓的“友情”。王安琪、张东伟之前的“友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他们面对的是同为被告人的无奈及监狱冰冷的铁窗。

责任编辑/潍河

猜你喜欢

陈飞贩卖毒品海洛因
温暖的输液瓶子
住院管理及护理在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实施效果
贩卖毒品罪的犯罪形态分析
经济全球化、贫富分化与社会保障
海洛因依赖患者慢性严重疼痛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对贩卖毒品中“贩卖”目的及既未遂的认定
贩卖毒品罪之居间行为刍议
ENERGY-SAVING MATCHING STRATEGY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PUMPING SYSTEM FOR TRUCK-MOUNTED CONCRETE PUMP
为吸毒人员代买毒品的行为是否构成贩卖毒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