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学校就是随迁孩子温暖的家
2016-10-24张萍
张萍:学校就是随迁孩子温暖的家
声 音
The voices of Education.
面对急剧增加的随迁子女,我们竭尽全力,不仅为符合条件的孩子“有学上”提供保障,还不断为他们提供更为优化的教育资源。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那么,如何推进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多年来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横跨黄河两岸的天桥区逐渐成为济南综合性专业商圈的代表,吸引着越来越多以中低收入者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之而来的,是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的随迁子女。目前全区中小学在校生中,这部分学生占到总数的53.5%。为此,我区以完善学校教育为抓手,给随迁子女成长提供更多温暖的“家”。
阳光政策助上“优学”
面对急剧增加的随迁子女,我们竭尽全力,不仅为符合条件的孩子“有学上”提供保障,还不断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几年,我区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数量由原来的10所增加到22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0%,占济南市学校总数近三分之一。区里对定点学校实行了资金投入及硬件建设、师资和干部配备上“两个倾斜”的政策。到目前,这些定点学校中有6所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9所成为市级规范化学校,高水平学校占了半数以上。
在“阳光招生”中,我们实行了量化赋分政策。设定“三线”——资格线:主申请人证件齐全满一年,可量化赋分;全区统一录取线:根据实际容量和市民招收结束后空余学位状况,划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低录取赋分线;一校一线:学校视本校空余学位,按赋分从高到低确定一校一线,过线者录。
我区还细化要求,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真诚服务。比如,在教育局机关设立政务大厅,全天候进行教育政策与方法咨询、入学登记、矛盾调解等多项服务,并在招生工作意见和宣传手册上明确标注了随迁子女入学必须提供的材料及加分项材料,以便让家长明明白白地做好准备。此外,随迁人员子女家庭已购房且达到全区录取线的,优先安置配套学校入学。
全纳平等保障“学好”
入学,是做好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第一关。我区各校每年将学区内市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生统一编班,各班学生按男女生比例合理配置,依照教育局统一的人数要求进行分班。这样的班级让孩子们心里没有芥蒂,能够让随迁子女很快融入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同时,我们重视入学课程开发,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快速融入学校。各相关学校会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生活习惯不同,从细节入手,将一年级的养成教育划分为怎样走、怎样吃、怎样穿等多个具体目标,每个具体目标中又设计不同的细节要求,分解到学生的一言一行。通过阶段强化、家校联动跟踪等措施,在促进这部分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上下功夫。比如,北坦小学一年级小学生与家长一起走幸福红毯入学、明珠小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入学培训、交校路小学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举行生日会,丰富多彩的入学课程让他们克服羞涩,融入同学中。
为保障平行班级的师资均衡配置,每年这些学校都会采用现场抽签方式,让班主任认领班级。并且,倡导全区学校试行教师岗位大循环,即教师所认领的班级将会伴随其6年,因此教师对自己认领的班级会更加尽心尽力,让所有孩子都充分感受到温暖。在每所学校中,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都离学校很远,为了不耽误工作,很多家长早上七点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五六点钟才来接。为此,一些小学积极设立“党员爱心岗”,让党员干部利用课余时间,承担起学生早晚看护和课间安全引导工作。
作为全市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我们特别重视来自全国各省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地域性文化教育,引导学校开展包容、接纳及感恩教育。比如,清河小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认识我们的家乡”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介绍当地风土人情、过年习俗等,走进课堂展示家乡特产,让学生介绍家乡变化、过年趣闻,通过照片展现老家的名胜古迹等;锦苑学校组织学生游览泉城,到省博物馆、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和现场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北苑小学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进行科普知识介绍、编演文艺节目、观看电影电视等活动,让孩子们融入集体大家庭。
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般在学前没有任何学习基础,学习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很多学校从学科入手,通过因材施教给他们创造融入环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课堂关注、家校联系、个别辅导、评价激励,为他们铺设成长的阶梯。济洛路小学、博文小学等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如轮滑、陶艺、书法、太极、瑜伽、街舞等,由孩子们自主选择,发展潜能。课程的多样化确保了适切的广度,自选课程、走班上课,又保证了他们能兴趣十足、积极投入,并在课程学习中找到自信,提高生活技能。
声 音
The voices of Education.
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亲人关爱缺失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敏感、自卑、偏激。因此,家校合作越紧密、越频繁,对学生的影响越有效、越长久。
发动社会关爱成长
家校合作越紧密、越频繁,对学生的影响越有效、越长久。因此,天桥区社会情感学习指导中心开设了“家校联盟,共筑美好心灵”家长学校,定期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亲子活动、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不断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式,掌握科学育子方法。天成路小学路栩蘅的家长曾在学习后激动地说,自己现在才明白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样的课太应该来上了。全区学校也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培训制度,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开展感恩教育、孝敬教育、心理健康培训,发放学习材料,提升他们的素质,构建了和谐的家校关系。各校都建立了家长交流群,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对典型问题公开讨论,并通过下发“家庭教育建议”、家长学习报和开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讲解教育子女的技巧。
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亲人关爱缺失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敏感、自卑、偏激。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区利用中小学社会情感学习指导中心,面向全区外来务工定点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儿童在身体健康、心理成长、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四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大型考试前的状态、各学科学习的难易程度与当堂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上差异显著,在自我评价、课外阅读、学习目的与成功体验四个方面得分偏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开发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辅导手册》,设置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四个维度共26个主题,每个主题分别包含小困惑、回音壁、金点子、小链接、训练场、记录表6个板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遇到的困惑,并提供解决办法和相关训练方法,督促学生养成习惯。此外,我们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团体系列活动,让他们通过生动的体验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学会交往。
由于刚刚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不能完全融入新集体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区中小学社会情感指导中心组建了多个“社区家园”。在北坦社区家园,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来这里读书学习、与伙伴们嬉戏玩耍;节假日,社区的阿姨会组织孩子们外出活动;指导中心的志愿者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学习辅导,开展心理体验等拓展活动,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形成乐学好问、阳光开朗的品质。
此外,社会各界也一直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每逢“六一”儿童节,省市区关工委、市慈善总会的领导都会为孩子们送来爱心礼物;夏季,团市委领导会带着孩子们参加公益夏令营;冬季,团省委领导为孩子们送来爱心滑雪票。截至目前,我区学生接受捐赠逾100万元。
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这些学生正在成长为我市的新市民。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