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2016-10-24拉毛草范忠雄
拉毛草,范忠雄
(西北民族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拉毛草,范忠雄
(西北民族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理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数学教育作为理科教育中的基础,也越来越受到藏区教育界的重视,但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一直是藏区双语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存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等困难.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搜集近16年来关于“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对该类文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水平,提高藏区数学教育的质量提供相关依据.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统计分析
1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的历史背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项教育活动.藏汉双语教育,也就是用藏汉两种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双语数学教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各少数民族教育而出现的新的课题,既然是新的,就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利弊.本文主要探讨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真正产生于1980年,之后出现了藏汉双语物理,藏汉双语化学,藏汉双语管理学等双语专业.在此之前,藏族教育就是大众化教学,即汉语为主,而本民族的语言为辅的教学模式,所使用的课本为全国统编教材.为了协调藏族学生对藏汉语文的学习,平衡藏族学生参加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升学考试酌情增减了某些学科及偏重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别关怀下,为了提高和协调少数民族的教育,贯彻党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新形式[1],藏族地区的教育形成了不同的三类模式,即以汉语言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藏语言为主的授课模式、以藏汉双语并重的模式,藏区主要采用后两类教学模式.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即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利用这种方法试图揭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变化.
3 研究目的
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五省(区)藏区对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更受重视.近年来,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正处于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状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比起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数学教育的发展,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成果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偏窄.因此为了拓展研究内容及领域,回顾和反思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作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者,更需进一步扩大研究队伍,强化问题意识,完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运用比较与实证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质量,推进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深度.要进行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深入研究,必须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精通藏汉双语的科技人才,从而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为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途径,将有助于藏族高层次各类自然科技人才的培养.
4 研究过程
4.1文献检索
中国知网具有精确完整的搜索结果、独具特色的文献排序与聚类.为了全面准确地统计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相关成果,首先,要通过“作者”、“关键词”、“主题”、“篇名”等在中国知网(CNKI)及手工检索数学教育类杂志,民族院校学报,民族教育类杂志,统计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的相关成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70篇.其次,确定分析课题,随机抽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分类.最后,统计结果并分析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2信息统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藏汉双语教育教学”为主题的文献共有128篇,其中研究“藏汉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有25篇,检索出的文献中关于“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基础教育的有14 篇,高等教育的有8篇,有关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的有6篇.
5 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
近几年,在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通过中国知网和其他途径筛选出相关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方面的文献,以下主要按作者(表1)和研究者地区分布(表2)分别做了统计汇总.
5.1按作者统计汇总
为了有助于提高藏区教育的发展,重点对2000年以来以研究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为主要方向的一些学者及其文献做了统计,见表1.
文献主要从藏汉双语数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心理、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5.1.1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甲任的《数理藏汉双语师资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中主要从两方面探讨了教育教学模式,即数理藏汉双语教育模式和藏汉数理双语教育模式.前者从预科式、补课式、增加课时式、延长学制式、大插班式、小分班式、语言实验式以及联合办学式等八种模式进行了探讨.后者是作者在数理藏汉双语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三种行之有效的特殊模式:“1+2”型、“1+2+1”型、“2+3”型,重点对数理藏汉双语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藏族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创新数理藏汉双语培养培训模式,形成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研培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强能力、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藏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师资.西北民族大学才科扎西等撰写的《甘青川三省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现行模式评述》中,主要论述了甘、青、川三省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现行的几种模式、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它们的优缺点.认为教学模式有以藏语言授课为主的、以汉语言授课为主的以及以藏汉双语并重授课的模式.
表1藏族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统计表
5.1.2教学评价研究
关于教学评价方面,由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甲任撰写的《藏汉双语教学评价初探》中,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评价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于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供从事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同行鉴借.本文重点对藏汉双语教学评价的意义、原则、操作程序、指标体系的含义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5.1.3学生学习心理
冷泽兵和甲任的《藏汉高等数理专科学生学习心理现状比较研究》在测验的基础上,对藏汉专科大学生的推理能力、人格特征、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各自的心理状况.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讨论、分析与比较,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藏族学生在推理能力上和汉族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对藏族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藏族数理教育中必须强调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
2)藏汉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几乎无显著差异,为藏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3)藏族学生在学习技能、听课方法、求知欲、学科兴趣、考试焦虑等多种因素上的良好表现,为他们学习的成功提供了保证.综上所述,藏族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心理基础.
另外,西北民族大学范忠雄的《藏族大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及其相关因素调查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数学学习的动机、数学学习的情感、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态度、数学学习的意志及对数学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心理特征,但在部分动机因素方面大学生比中小学生有所提高,比如对数学的认识、个人的意志能力、对数学的态度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5.1.4师资培养
房灵敏在《藏族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性问题研究报告续》中对藏汉双语数学教师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过芒吉的《高等师范院校藏汉双语数学教学之管见》中提出了高师藏汉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教学模式.正确实施藏汉双语教学对藏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该文主要对高等师范院校实施藏汉双语教学至今存在的藏汉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木多的《21世纪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应具备的素质》中提出了培养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民族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为此,提出了21世纪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要以思想道德为核心、以文化业务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素质为重点、以审美素质为先导、以意识品质素质为根本、以民族教育素质为关键、以适应高原素质为整体,以参与管理素质为目标,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够担当起振兴民族教育的历史使命,培养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业绩的一代高素质人才.
5.1.5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课程目标,实现培养目标教与学的载体.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和可读性.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特别是藏汉双语数学专业数学课程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符合藏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应藏区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和应用性的有效统一[5].中央民族大学的贾旭杰和何伟等撰写的《民族地区理科双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建议》主要探讨了双语教材的建设是实施双语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双语学习效率,达到民汉兼通双语双强的目的,作者从构建双语教材理念,现行双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双语教材模式的设想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议双语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主次内容的编排,并以汉语为主,增加民族语注释,教材中增加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双语教材教学检验,力求新双语教材更具实效性.还有西北民族大学的范忠雄和陈茜的《藏族理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藏族学生为例》、才科扎西的《甘青川三省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现行模式评述》、徐永琳和范忠雄的《藏族地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王大胄的《甘南藏区数学教育滞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等文献中都提出了关于藏汉双语数学教材建设方面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5.2研究者地区分布
本人对统计的论文(主要还是从2000年到2015年的论文进行了统计)从作者所在的省份(地区)做了划分,如表2.
表2作者地区分布统计表(单位:篇)
从表2可以看出, 自2000年到2015年这16年当中每年的出刊数量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010年是成果最多的一年,总共出刊了相关藏汉双语数学类的9篇文章,这16年共出刊了86篇相关文章,它们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地区出刊分布情况
在这16年中四川省研究者的成果最多,占了总篇数的33.72%,其次是甘肃,占了29.07%,青海占了16.28%,再是西藏,占了12.79%,其他省份占了8.14%.从2000年到至今的数据统计来看,在国内尤其藏区的教育研究者一直关注着“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教学”这一话题,他们关注的角度也不同,有些关注基础教育教学的,而有些则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从内容上看,他们主要的关注点是:藏汉双语数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藏族学生学习心理、具备藏汉双语背景的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
6 结论及对策
研究文献主要围绕甘青川藏的藏族学生接受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现状做了积极的分析,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实施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及对策.
6.1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为我们探索未知的科学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具.数学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为提高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水平,提升藏区数学教育的质量,跟上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浪涛,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把握新课程的标准、实现现代数学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地改革藏区藏汉双语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6.2改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状况的对策
为了拓展藏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及领域,强化问题意识、完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深度,在藏区对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6.2.1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把握好师资的质量是各地教育部门的重点工作.师资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水平和双语言掌握水平.首先,专业知识方面,藏汉双语数学教师应以牢固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为基础,相关学科知识为补充,通过培训、教研室活动和自学等形式不断学习钻研学科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其次,要培养掌握藏汉双语言文化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和课下都能灵活运用藏汉语言,并且熟知藏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在教学实际中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需要提升藏汉双语数学师资的学科知识水平以及学历层次,民族院校应派专人调研藏区师资实际需求情况,加大藏汉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6].
6.2.2教学技能的提高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掌握并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掌握学习先进的教学演示工具、并配合传统教学工具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总结,教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善于组织管理学生.学习数学对自身发展、民族发展、国家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而一定要教好数学、学好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智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培养能为民族教育事业献智献策的优秀知识分子.
7 结语
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展望未来,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的前景一片光明,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将会成为未来藏族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运用双语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藏族地区教育质量,也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1] 才科扎西,尕藏吉,周本.甘青川三省藏汉双语数学教学现行模式评述[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1):60-61.
[2] 陈婷.近十年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3,(6):121-127.
[3] 曹纯.论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的必要性[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1):41-43.
[4] 张爱玲.1994—2010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1,(2):80-83.
[5] 薛德军.当前民族师范院校藏汉双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与教材编写现状及其思考—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3,(5):77-80.
[6] 木多.21 世纪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应具备的素质[J].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7-9.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search Papers
LA Mao-cao,FAN Zhong-xio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Lanzhou 730030,China)
Mathematics education, as a found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is being gott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Tibetan education. But,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ts' learning ar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ibetan. During the period of our researches, nearly 16 years research literatur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of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Tibeta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provide relevant data and enlightenment.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2016-05-20
2014年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类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mjzxzd1404);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B类)——西部藏汉地区双语理科教学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15YJA880085).
拉毛草(1989—),女(藏族),甘肃夏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藏汉双语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
G633.6
A
1009-2102(2016)02-0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