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促发展,打造卫星及应用产业省—“吉林一号”卫星应用产业论坛召开

2016-10-24祁首冰,张琳琳

卫星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吉林省航天卫星

转型升级促发展,打造卫星及应用产业省—“吉林一号”卫星应用产业论坛召开

2016年8月18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和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吉林一号”卫星应用产业论坛及项目对接会在长春市举行。

▲ 姜有为副省长致开幕词

论坛由吉林省经济技术合作局局长王志厚主持,吉林省副省长姜有为和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简称投促局)副局长张玉中致开幕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清华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浪潮集团、民营航天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来自吉林省相关市州、厅局、科研院所、高校、开发区和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 王志厚局长主持论坛

吉林省姜有为副省长在致辞中指出,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航天卫星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工作推进组,制定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政策措施,组建了吉林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的联盟,积极培育一批卫星应用和服务企业。姜有为副省长介绍到,吉林省下一步将积极开展航天卫星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一要在延伸产业链上加强合作。吉林省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卫星遥感和航天信息集成应用两大产业链,推进精准农业、智能林业、生态环境监测、地理国情监测、防灾减灾、综合交通、智慧旅游、养老服务、智慧城市等九大应用工程,吉林省愿与业界的机构和企业一道吸引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合作。吉林省正在着力建设航天信息产业园和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欢迎各类企业围绕卫星系统生产、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应用服务以及地理信息获取、加工、开发等产业与吉林省深化合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支持省内科研院所与境内外相关机构围绕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将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吉林创新创业。

投促局张玉中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一年,中国卫星产业实现了大踏步发展。近两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包括《中国制造2025》《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意见的发布,是助推卫星产业的强大政策支持。2015年“吉林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对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积极响应和落实,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向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围绕着“吉林一号”的开发利用而打造的包括孵化器在内的一系列产学研平台、设施及项目,更是在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投促局于2014年发起成立了“卫星应用产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搭建产、学、研、政府、资本五位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卫星应用产业的国内外投资与合作,为广大成员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张玉中副局长致开幕词

▲ 宫毓刚副厅长做特邀报告

吉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副厅长宫毓刚介绍了吉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未来发展思路。他指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星产业,将发展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作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先后制定发布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13〕29号),《吉林省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统筹推进卫星产业加快发展。宫毓刚副厅长重点介绍了吉林高分中心数据应用与北斗位置服务取得的积极进展以及“吉林一号”数据应用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吉林省将围绕卫星产业发展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政策统筹和协调,在完善基础环境、开展率先应用、强化金融支撑、加强人才培养以及推进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产业加快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长春航天信息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省内民用航天数据信息供需衔接;协调开展航天信息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组织开展创客招募工作等。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公司)经历了从做卫星载荷转变为做卫星总体、从做卫星总体转变为做航天信息产业、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变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三次思想转变。公司总经理助理安源介绍了公司未来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三个平台”——卫星、无人机制造平台,航天航空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服务平台,金融在线交易平台。星座组网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至2020年):发射60颗卫星,实现7天对中国全境普查一次,90天对全球热点地区普查一次的能力,每天可观测全世界范围内800多个目标区域;第二阶段(至2030年):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能力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最后,安源介绍了公司计划在2017年底前发射约10颗视频卫星,2018年发射2颗全色分辨率达0.5m的详查卫星和2颗全色分辨率为1m、幅宽达150km的普查卫星,以及1颗林业卫星。

清华大学遥感大数据中心主任洪阳指出,多学科交叉非常重要。将遥感、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四项技术整合将推动社会和技术革命性进步,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洪阳在报告中说道,“增值创新,跨界创新同样重要。卫星遥感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应用,在于与用户的对接,增值产品与服务的开发尤为重要。例如,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相结合,可创造‘北斗+’应用和产业,拓展北斗从传统行业到新细分行业的应用创新。北斗传统的应用是导航、定位、授时,结合卫星遥感之后,可扩展至农业、生态、水文、海洋等领域。”洪阳最后提出建议,卫星遥感应用发展要政府、高校/科研单位、行业市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即政府规划空间基础设施,各类载荷;高校/科研单位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占领学术高地;行业整合技术、需求、市场,共同推动引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简称中心)主任助理周自宽在题为《国产民用遥感卫星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中介绍说,目前中心管理的在轨遥感卫星共11颗,未来2年我国还将完成民用高分的后3颗卫星的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实施“16+4+4+X”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中心主要面向政府和国内行业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2015年,中心分发数据超过376万景,成为全球最大的遥感数据分发中心(同年美国分发200多万景)。国产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主要应用于国土资源部的国土资源调查、土地执法监测,住建部的城市规划、城市监测,水利部的洪水山洪调查,林业局的全国湿地调查、森林防火监测,国内外的地震监测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合作方面,中心承担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的中方执行秘书、空间资源提供方和紧急事务官三项职能。中心国际化工作也在持续拓展,已在南非、泰国建立了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站,并正在与14个国家洽谈建立虚拟接收站适宜。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期刊出版中心主任刘豪做题为《发展卫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报告。刘豪指出,要将卫星产业技术应用、转移,与区域产业结合起来进行跨界融合,实现融合发展。刘豪从政策、区位、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维度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鄂豫湘和川陕渝五大卫星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情况,提出辽吉黑地区有望成为国内第六大卫星产业聚集区。对于区域卫星产业发展,刘豪建议:一是剖析产业总体技术环境和热点;二是把握好国家战略和各行业、各地区关于卫星产业相关政策,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资源设施和政策条件,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三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加紧推进PPP模式,组建卫星产业联盟,重点推广应用;四是积极落实军民融合及成果转化,实现卫星及应用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整合社会资本设立卫星技术转化应用发展基金,加强在卫星及相关衍生领域的投资。

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张启亮做了题为《小卫星供应链的启示与策略》的报告。他首先指出了小卫星产业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市场空间巨大。二是全球化,卫星所服务和面对的市场是全球市场。三是商业化、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考虑的应该是成本效益,这就需要快速制造(批量化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发射,实现低成本、高性价比和先进技术的快速更替。张启亮指出,供应链设计能力已成为企业的首要能力。从制造角度来说,小卫星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产品选购、联合研发、标准对接等环节,同时需要管控地缘政治风险、物流风险、供应商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此外,发射服务也可考虑利用全球资源,如美国、印度等国的发射机构。从卫星运营角度来说,卫星通信运营服务需要考虑频率、轨位问题,卫星遥感运营服务要实现近实时服务或大数据的实时下传,也可考虑整合全球的地面站资源。

本次活动为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对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新华网、中国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及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祁首冰 张琳琳 _ 综合报道

猜你喜欢

吉林省航天卫星
我的航天梦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