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牧羊女的锦绣人生
2016-10-24文炜
文炜
在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深山沟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早上醒来听着鸟儿叫,回头看见老婆笑,白天跟着锦秀去放羊,回家照顾爹和娘,高高兴兴送儿上学堂。
这段直白朴素的顺口溜描述了一种虫鸣鸟语,合家团聚,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壮有所为的乡村生活。简单、朴素、安宁、幸福,这种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期盼。
是谁带领大别山农民过上了这样的日子?锦秀又是何许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层峦叠嶂的湖北省大别山区。
贫困孕育出的水莲花
37年前,刘锦秀出生在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黄土坳村深藏在革命老区大别山区茫茫大山的褶皱里,水、电、路三不通,是个标准的贫困村。13岁那年,刘锦秀揣着要挣钱养家的梦想走出了大山。在外创业12年,刘锦秀的物流生意终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每次回到老家,看着乡亲们还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怎么才能让乡亲们也摆脱贫困就成了刘锦秀最重的心事。
坐在高高的山坡上,刘锦秀极目远眺,苦思冥想。突然,对面山坡上几只悠闲吃草的山羊吸引了她的目光。对了,养羊啊!这里山高林密,虽不好种田,可养羊却得天独厚。
刘锦秀的想法刚一出口,就遭到家人朋友一致反对。丈夫说“锦秀你疯了?放着好好的物流公司不干,撇家舍业钻山沟养羊去?我可以不在乎你赚钱多少,可我不能没有老婆,儿子不能没有妈呀!”母亲也劝她:“闺女,你这些年好不容易苦出来了,妈可舍不得你回来吃苦啊!”可刘锦秀是属倔驴的,决定的事谁也挡不住。她把物流公司转给了别人,带着全部资金和父亲一道上山了。
开荒、种草、盖羊圈、搭草棚,身价几百万的女总裁住进四处透风漏雨、蚊蝇肆虐的草棚子,一夜回到12年前,吃起二茬苦受起二茬罪。别人是吃饭长大的,刘锦秀是吃苦长大的,从小吃苦不在乎苦,她在乎的是羊。羊下羔子,她在羊圈打地铺,一身腥臊一头草渣全然不顾;羊病了,她背起就往镇上畜牧兽医站跑,翻山越岭,跌断了胳膊也在所不惜。两年过去了,她都在赔钱,可她咬牙坚持,因为她心里有个梦:一定要为乡亲们趟出条赚钱的路子!
要想赚钱,首先要研究市场。什么样的羊肉最受市场青睐?当然是绿色有机。刘锦秀就在这四个字上死磕。她的羊一年四季吃青草,连冬季也以从美国引进的黑麦草为主食,并适当加入玉米、小麦等精饲料。黑麦草可在冬季种植,彻底颠覆了羊在冬季只有干草吃,掉膘严重的传统饲养方式。
刘锦秀还规定,必须上午、下午分别保证黑山羊在山间散步觅食两个半小时。一天5个小时的翻山越岭,这样的散养方式,羊肉想不香也难。在这个人们为了食品安全充满焦虑的时代,刘锦秀的黑山羊以绝对的绿色有机独树一帜,即使售价比市面上一般羊肉贵了将近一倍,依然大受欢迎。
第三年,刘锦秀终于赚钱了,虽然只有十几万,但她却比从前赚几百万还要高兴,因为她终于看到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希望。她开始动员大家跟她一起干。最初入伙的都是村里最穷最没指望的特困户。有人好心劝她,“要找也该找综合素质好的村民呀,这样你费劲少,可赚的钱却多。”刘锦秀摇摇头:“个人赚钱绝不是我返乡创业的主要目的。我就是要带条件最差的来干,因为这些人干成了才最有说服力,大家才会放心来干。”
到年底一算账,嗨!每个跟着她干的特困户都赚了一两万元!虽然不很多,可这些人这辈子也没挣到过这些钱呀!跟着刘锦秀养羊能赚钱的消息在四里八乡传开了。
小女人大情怀
初战告捷更加坚定了刘锦秀的信心,为了带动更多农户致富,2007年,她注册成立了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亲自登门拜访劝说有条件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入社条件十分优厚,合作社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种羊、统一栏圈建设、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羊肉。真是哪儿痒刘锦秀就把痒痒给你挠到哪儿,彻底打消了养殖户最担心缺良种、缺技术、没销路的三大顾虑。
这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对接一条龙模式极大刺激了农户入社的积极性。一传十十传百,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的名气越传越远,从罗田到整个大别山,湖北、安徽、河南的农户们奔走相告,纷纷加入。
罗田县平湖乡秋千厂村村民张艳华、何贵荣两口子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两口子长年在浙江打工,钱没挣上几个,还无法照顾老人孩子。2010年,两人返乡创业,开始在山上养羊。可是,由于不懂技术,羊的品种差,养羊不仅没挣上钱还赔钱。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刘锦秀带着技术员找上了门。从品种选择到羊圈建设,从防病治病到冬季保膘,刘锦秀讲得头头是道,张艳华听得如醉如痴。真是瞌睡时来了热枕头,夫妻俩一合计就加入了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向张艳华提供大别山最优良的黑山羊种羊,并无偿提供全套技术指导,还以高出市场平均价1元的公道价格包销其所产羊肉。但有一个条件,张艳华不能只顾自己养,必须尽可能多地带动贫困户养。
在刘锦秀的指导下,张艳华采用了5种帮带贫困户的方式:一是以每亩100元—150元的价格流转贫困户的山地用来养羊;二是以每天至少100元的价格请贫困户务工;三是把自己的羊交给没钱买羊但有劳力养羊的贫困户代养,出栏时,和贫困户按2、8分成,贫困户占8;四是贫困户有钱买羊但没有劳动力养时,可寄养在张艳华的养殖场,出栏时2、8分成,贫困户占2;五是贫困户没钱也没壮劳力,只有老人和山地,可为养殖场种牧草,养殖场按每亩山地牧草1000元价格包收。
这样一来,无论你是哪类贫困户,“总有一款适合你”。现在,张艳华养羊的年均收入在20万元左右,他带动23户贫困户,他们的年人均收入也都在2万元以上,按照当下国家扶贫标准,基本都已脱贫。
张艳华告诉记者:“当初返乡创业有两个心愿,一想在家门口挣点钱,二能照顾上老人孩子。现在都实现了,又有了第三个心愿,就是要带动乡亲们一起挣钱。”他还说,“这都是跟刘总学的。她是个了不起的人,心里边装着别人。作为男人,我很佩服她。”
加盟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后,张艳华按照合作社的要求重新翻建了羊圈,并在养殖场制高点悬挂起蓝色的社旗。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后,刘锦秀又要求所有社员在蓝色社旗旁竖起一面五星红旗。她告诉每一位社员:“我们不仅是合作社的人,更要记住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要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养殖户的中国梦就是脱贫致富奔小康!”
把养羊上升到讲政治,刘锦秀了不起。在刘锦秀的感召下,2014年,张艳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评为湖北省实用技术优秀人才。这个原来在外打工寄人篱下的农民,曾经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农民,如今面对“北京来的记者”侃侃而谈,双眼闪烁出自信自尊的光芒。扶贫先扶智,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有这样目光的农民再也不会堕入贫困的泥沼。
如今,这样的养羊大户在罗田境内已经有48家。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在刘锦秀的带领下,大别山群众正成群结队踏上养羊脱贫、养羊致富的特色之路。
为满足更多农户需求,刘锦秀大力发展锦秀林牧良种繁育场,先后建立32个良种扩繁场,年提供种羊可达15000只。该良繁场被评为“农业部山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据了解,湖北省获此殊荣的黑山羊纯种繁育场唯此一家。
随着养殖户队伍不断扩大,为全力保障收购肉羊,2011年,刘锦秀又注册成立了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在罗田县经济开发区征地91亩,建设了年屠宰加工可达30万只肉羊的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低温冷链工艺,实行低温加工与冷链储藏配送,确保黑山羊肉保鲜保质。
为了把养殖户的羊肉卖出去,刘锦秀一年四季到处奔波。星级酒店、大型超市、连锁专卖店、直销网点、互联网+等渠道都被她一一开拓出来。很多合作对象认可刘锦秀的“薄金寨”品牌黑山羊系列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她的产品绿色有机,更因为她为穷人谋福利的感人情怀。
截至目前,已有7700多户农户加入了刘锦秀的合作社,有3000户已实现脱贫致富,这其中还包括339户残疾贫困户。这些了不起的数据都是由这个身高157CM,体重仅43KG的小女人创造的,她瘦小纤弱的身体里蕴藏着不可思议的能量、激情和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33111”工程
在商言商本是商家本性,有人曾劝刘锦秀投资房地产、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这些应该都比做农业养殖来钱快吃苦少,可刘锦秀不干,一门心思养羊。因为只有这一行能带着乡亲们一块儿干,只有这一行能让贫困户挣上钱。
随着“薄金寨”牌黑山羊系列产品远销大江南北,罗田县的山沟沟里有个女人带领农民靠养羊脱贫奔小康的故事渐渐传播开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锦秀短时间内拿到多项荣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时,握着总书记的手,刘锦秀自豪地告诉总书记:“我是大别山牧羊女。”一个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一个是来自中国最基层农村的青年代表,都开心地笑了。从此,“大别山牧羊女”就成为刘锦秀的第二个名字。
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作为最基层的代表,刘锦秀提交的关于扶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牛羊产业、带动贫困农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建议,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定为重点督办建议。
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当总书记吹响脱贫攻坚的战斗号角时,刘锦秀激动极了。她一直在为家乡人民摆脱贫困而战,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牛羊产业而战,现在,她迫不及待地想更积极地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战役,她要更加全力以赴地为精准扶贫出力献策。
刘锦秀跑政府部门、跑银行、跑保险公司,在多方的鼎力支持下,2015年7月,罗田县委、县政府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应运而生。即每个贫困户可从合作社以接近成本价购进1只种公羊10只种母羊起步,发展养殖业。政府以3年时间为期为贫困户提供3万元全贴息贷款;政府为每个贫困户整合1万元资金,打入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账户,其中5000元用于购买一只种公羊,2700元用于为10只种母羊上3年保险,剩下的2300元用于购买合作社技术支持“套餐”(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技术员的工资、摩托车、通信工具)、防疫药物、黑麦草草籽等各类杂项开支;合作社将在3-5年时间内带动1万名贫困户脱贫;届时,每户贫困户人年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至少1万元。
这是一个几乎零风险的项目,十分适合勤劳肯干的贫困户。
罗田县三里畈镇大金湾村5组的贫困户王万明是“33111”工程的参与者。他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一双年幼儿女,妻子患风湿病,花了4、5万元钱,家里欠下外债,生活十分困难。2016年3月,王万明正式加入“33111”工程。盖羊圈,合作社派来专业人员指导规范;11只种羊,由合作社车载人赶送上门来;免费组织养殖户培训3天,包吃包住并发放学习资料,甚至还发了一年四季的公司统一制作的社服。
王万明带记者走进规范整洁的羊圈,他告诉记者:“今年3月下旬送来的11只种羊现在已经生了16只小羊,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明年秋天至少就有八、九十只。那时,可出栏一半,正常收入不会低于5万元。”
这是王万明在外打工约3年的总收入。虽然前期投资了14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借的,压力不小,可王万明笑得很灿烂,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又有刘总帮我们,脱贫奔小康应该没问题。”
罗田县凤山镇瓦窑岭村的徐德恩也是“33111”工程的拥趸。徐德恩不是贫困户,在参加“33111”工程前,他搞运输一年能挣四五十万,是远近闻名的富户。当乡领导找到他,让他带领村里8户贫困户参加“33111”工程时,徐德恩并不太情愿。可是,当刘锦秀一次次找上门来劝说时,徐德恩被这个小女人的大情怀感动了。他终于决定放下自己挣钱的营生,和刘锦秀一道,为家乡群众脱贫奔小康“拼一把”。
徐德恩带的这8户贫困户有些特殊,要么少一只胳膊,要么瘸一条腿,要么是智障,总之,没有一个全乎人,可徐德恩告诉记者:“作为人大代表,刘总社会责任感很强,她已经为“33111”工程投入了一千多万元,什么时候能赚回来还不一定,我也是做生意的人,真是觉得她了不起。我没有她那么高的境界,但我坚决把这8户带起来。人家一个女人,能带7千多户,我才8户,还有啥说的?”最后,徐德恩告诉记者,以目前形势看,两年后,这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应该没啥问题。
采访结束,记者在下山路上碰上两位身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社服的贫困户,正在放牧黑山羊。看到记者一行,他们的脸上露出憨厚纯朴的笑容。那笑容像春日的阳光,照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一只只乌黑健壮的黑山羊像一颗颗黑珍珠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张张贫困户灿烂的笑脸像一朵朵山花绽放在茫茫大山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她的人生何其锦绣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