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大地建功业

2016-10-22

时代风采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宾川宾川县县总工会

宾川的葡萄熟了

汽车从山上下行到坝区,感觉整个世界都活过来了。

不止是连绵的村庄、往来的车辆和行人,更重要的是满眼皆绿的葡萄,它们像接受检阅的部队方阵一样,在广阔平整的田野上特别养眼和喜人。

从4月到7月,宾川的宾馆酒店入住的客商通常都会爆满,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既有批发商,又有卡车司机,既有代理商,又有农民经纪人,他们都是冲着葡萄而来。

当然,在宾川这个天然温室里,除了葡萄,还有柑桔、咖啡、核桃、葱、蒜等特色产品。以葡萄、柑桔、石榴为重点的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以葱、蒜为重点的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 . 58万亩。自然种植的葡萄需要休眠,那就采用科技手段,让它天天生长。

这就是宾川的优势,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工会能帮上什么忙呢?

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正好助农村产业一臂之力。

2015年,宾川县总工会成功创建了一个技师工作站,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成果,直接服务于田间地头。

孙永斌的华侨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葡萄园,看了着实让人兴奋。

尽管钢架大棚造价不菲,但一棵棵小小的葡萄,在大棚里可以无土栽培,而且持续生长不休眠。每一棵葡萄的根部,都埋了几根塑料管子,浇水和施肥引进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实现精准管理,绝不浪费。

这样的葡萄园,每年每亩的收入可以达到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

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现在进行的,就是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试验,将来的管理可以通过手机一键搞定。

他们优中选优的葡萄品种,都会提供给农民进行选择。他们的技术培训和扶贫模式,让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何建群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虽在室内,但她每年有200天左右的时间都在田间。

就在她办公室门外的走道上,两盆盆栽植物用塑料袋套着,虽然毫不起眼,但却大有用处。何建群专门安排了人手,每天细数叶片和害虫的数量,作为研究的依据。

而在办公室里,何建群和她的同事从田间地头带回来的昆虫标本,五颜六色装了好几箱。那可不是用来观赏的,他们要分清害虫和益虫,弱虫和成虫,并掌握其习性,找到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他们编辑的《葡萄栽培实用技术手册》、《葡萄病虫草鼠鸟害防治技术手册》等书,都会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

她的工作室有14名队员,按职责分为植物保护、葡萄和冬桃栽培、柑桔和石榴栽培、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平台6个组。

在新川村2000亩葡萄绿色防控示范园、白塔村葡萄科技示范园和柑桔病虫害防治示范园里,何建群和她的队员通常就蹲在葡萄架下,他们的对面,聚集了一群聆听讲解的种植户。

近年来,宾川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8 . 78万亩,年产42万吨,产值31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地。而葡萄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成了何建群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过辛勤劳动,他们提出了11项关键技术措施,制定了《葡萄病虫害规范化防治技术》简表,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两年累计推广应用326945亩,每亩纯收益增加538元,这一技术成果已被云南其他葡萄种植区域采纳吸收。

素质提升新作为

为推广高原特色农业,宾川县总工会还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金点子”活动,2015年,宾川县申报的“创新种植基地备案促进农产品出口外销”荣获云南省10大金点子之一,受到省总工会的表彰奖励。

职工技能竞赛活动,也在宾川全县范围内蓬勃开展。从5月到8月,全县的医护大比武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全县各医疗单位、非公立医院、乡村医生1200多人全部参加到活动中来。全县卫生系统还开展了“万名医师下乡支援”和“晋职下乡”活动,3年来共下派了系统内47名优秀人才支援乡镇卫生院,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力量。

结合旅游大县的特点,县总工会联合县人社局、旅游局开展了客房服务技能竞赛,县城内的8家星级酒店40名服务员参加了竞赛;在全县党政机关女职工公文处理知识竞赛中,60名女职工进入决赛,其中前4名优胜者参加了州级总决赛,并分别取得了州级一等奖1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获一等奖的李艳梅代表大理州参加省总工会的总决赛,又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三年间,县总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技能竞赛88场次,参赛职工12300人。

县总工会坚持服务企业、提升技能的原则,扎实开展了职工技能培训工作。从2014年开始,县总工会联合鸡足山镇总工会和职业培训学校,连续2年在鸡足山祝圣寺举办了“素食烹饪”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来自鸡足山旅游景区的餐饮企业职工和寺院从业人员100人参加了培训,寺院掌厨的大师当起了实作老师,他们呈现的佛家素食,令人赞不绝口。

2015年的培训以后,鸡足山上又新开了两家素食馆。而在宾川县城,荷风苑的素食人尽皆知。在这个清静之地,食客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许高声喧哗,以示佛家的庄严。

当年7月,结合宾川县委人才培养5年规划,县总工会开办了网络工程技术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营养配餐员、保育员等5个班次的培训,培训人数达417人,全部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特别是网络工程技术员的培训,让宾川的高原特色水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网络化销售。

三年间,县总工会投入培训经费100多万元,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58场次,培训职工11499人。

在县总工会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2013年和2014年宾川职工《读一本好书感文汇编》,这是宾川县总工会积极开展职工读一本好书活动的成果。把职工的读书感文汇编成两本书籍,这在全省也不多见。他们的目的就是为倡导全民阅读抛砖引玉,“既要过好日子,也要放飞灵魂”。

承诺和行动

和所有县区总工会的办公地点一样,宾川县总工会亦是几经波折。

2013年以前,县总工会虽有一处自己的办公场所,但却狭窄而吵闹。当年元旦春节的时候,县总工会组织慰问基层职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陶玉斌陪着县委书记和县长慰问环卫工人时,在建设局的一张规划图看到一块空地,得知尚无主时,他试探着问县长:“能否考虑给我们?”县长回答说:“马上”。

建成挂牌的时候,综合各方意见,最后形成了“宾川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

看着崭新大气的服务中心,陶玉斌说:“县委政府的支持,提供了完善的服务条件,接下来,就看工会的作为了。”

为职工服务,这是工会的承诺,也是工会的行动。

2013年2月28日,年已70高龄、家住宾川县金牛镇李相社区白羊村的杨金桂到县总工会反映,自己丈夫的哥哥李登寿生于1941年,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转业到恩洪煤矿工作,1960年3月8日因公牺牲。

根据当时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李登寿供养的双亲李绍清和李周氏应享受劳动保险待遇,按李登寿工资的40%计算,每月应发给18 . 2元,恩洪煤矿工会已发到1964年9月,从10月开始,由于关系转移,由宾川县总工会按月发放。

可是杨金桂反映,从1964年10月到1969年的12月,总共6年零3个月的时间,宾川县工会并没有发给相应的抚恤金。而从1971年1月开始,每月只发了11 . 2元,直到1979年享受抚恤待遇的李绍清和李周氏去世后截止。所以杨金桂要求补发差额部分和未领取的6年零3个月的抚恤金。

尽管历史久远,宾川县总工会仍然高度重视,县总工会副主席赵绍辉带领相关同志找到宾川县原常务副县长杨丽婉,当时杨丽婉在县财政局工作。可是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已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在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县工会组织瘫痪。赵绍辉等人又来到县档案局,也未查证到当时李登寿家人享受抚恤金的相关材料。

2013年12月,杨金桂又两次到县总工会上访。县总工会领导进行接访并将调查结果作了再次答复。鉴于信访人家庭困难,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杨金桂2500元生活困难救助。

直到2014年2月20日,在县、镇总工会和社区召开的杨金桂信访问题协调会上,杨金桂最终接受了县总工会的2500元生活困难救助金,这一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015年11月5日,胡俊松等4人代表125名合同工来到县总工会,反映宾川鸡足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公司59名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已多次发放岗位津贴实现了增资,而公司另外125名合同工,工作时间与事业身份人员同等,承担同样的工作风险,却未能享受共同的劳动成果。

事实上,早在3月31日,这些合同工已向公司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要求,公司领导曾作出答复,会根据岗位情况和持证情况,制定新的薪酬方案,提高持证员工的岗位津贴。可是时间过去半年有余,公司的答复迟迟没有兑现。

接到信访后,11月6日,县总工会与县人社局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一同前往鸡足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核实,情况虽然属实,但却无能为力,这其中牵涉到的体制问题,并不是工会和人社局就能解决的。这只能是工会维权的又一次遗憾。

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4月5日下午,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总工会主席程云川来到宾川,将宾川县单笔最高职工医疗互助金送到了患病职工庄绍华手中。

52岁的庄绍华是宾川县公路管理段的一名普通职工,因长期患糖尿病并引发尿毒症,于2015年8月26日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进行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住院期间共花去医疗费用426886. 64元,其中医保报销55000元,大病补充保险理赔165000元。由于庄绍华参加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根据相关的补助标准,庄绍华获得了12万多元职工医疗互助金,这是宾川县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12期以来报销最高的一笔。宾川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吴明鲜对记者说:“这笔钱凝聚了上千名职工的爱心,他自己自付的部分只需十来万元,负担已经大大减轻了。”

鸡足山镇新川村是一处移民安置点,何建群和她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对移民群众进行了科技帮扶,建立了优质葡萄生产示范基地1686亩,新增纯收益735万多元,让移民群众看到了希望,振作了精神,在移民搬迁中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由于小湾电站的建设,一位姓李的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移民到了宾川,正逢他的孩子考上华中理工大学。他到县城打工的时候,听说工会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于是写了申请。县总工会每年2000元,对这位学子持续进行了4年的资助,目前他已毕业,在昆明找到了工作。

无私的奉献和帮助,既是“金秋助学”活动的初衷,也是志愿精神的精髓。让人称道的是,在宾川,全县确定首批志愿者职工服务队82支,协会会员8769名,他们选举产生了自己的会长副会长。县总工会全体职工注册为首批志愿者,单位职工石晓凤还当选为副会长。他们走上街头,宣传交通法规,来到孤寡老人家里,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并在节假日送去米和油。

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与工会服务职工的宗旨一脉相承,它们汇聚成充满正能量的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宾川大地上。

猜你喜欢

宾川宾川县县总工会
青海:多县总工会为农民工免费体检
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宾川行(三首)
宾川行(四章)
宾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宾川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