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稚园活动区的设置及活动的开展
2016-10-22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廖丽莉
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廖丽莉
香港幼稚园活动区的设置及活动的开展
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廖丽莉
一、香港幼稚园概况
在香港,幼稚园为三至六岁儿童提供服务,开办幼稚园需向教育局注册,并遵守教育局与社会福利署编订的《学前机构办学手册》。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分非牟利幼稚园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教育局的督学经常视察各幼稚园,并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行政方面向校长和教师提供意见。
幼稚园在规模上有颇大的差异,有些幼稚园只有两、三间课室,有些却有十多间。开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相当于内地的大、中、小班,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办半日制课程,目前越来越多的幼稚园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
二、香港幼稚园活动区设置的依据
(一)依据一:课程指引
随着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和配合本世纪初香港的教育制度和课程改革的路向,课程发展议会修订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并于2007年在学前教育机构全面推行。《学前教育课程指引》申明幼儿教育是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的基础,重视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对幼儿的认识和尊重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学前教育机构须按照“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的基本原则来订定课程,必须兼顾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创设启发他们多元智能的环境,透过生活经验、感官的接触、各种探索活动和趣味的游戏,让他们均衡地发展。
(二)依据二:教学模式/课程模式
香港的幼稚园所采用的教学或课程模式主要有主题教学、方案教学、高瞻课程,也有一些其他的课程模式,如:IB课程(国际文凭课程)/PYP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全语文、多元智能等。在香港,幼稚园一般不会单一的运用某种教学模式。目前主要以主题教学与方案教学为主,或其他两种到三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不同模式,其活动区的设置也不同。
(三)依据三:活动内容与时间分配
三、香港幼稚园活动区设置概览
大部分的幼稚园都能顺应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营造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室内设置数量不等的区角,辅以有关的教具,诱导儿童自发地学习,同时也善于开发和利用公共区域。
(一)室内区角
香港幼儿园的室内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区角:
1.学习角/小肌肉练习区。在这个区角里,有幼儿每天需要完成的语文和数学作业,还有为书写、识字、阅读做准备的各种教具。
2.美劳角。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创作材料和工具,低龄班级会为每个孩子提供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孩子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为作品署名。
3.科学角/探索角。为孩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可供孩子观察、操作、记录的素材。例如有数码相机、测量用的工具、自己种植的植物,用于观察比较的水果,昆虫标本、各种记录表格等。
4.语文角。这个区域一般比较大,能容纳班级里一半的孩子,老师会在这里引导孩子分组学习诗歌,进行晨会、谈话等集中活动。并将孩子所学的诗歌、故事、汉字、拼音等展示出来。
5.图书角/阅读区。丰富的图书和温馨自由的阅读环境是最为突出的特色。
6.聆听角/幻想角。教室的某个角落里,会有这样一个独立的帐篷式的小屋,让孩子独自在里面享受美妙的音乐,徜徉在幻想的海洋。
7.自然角/种植角。受空间的限制,幼儿园会利用一些可以移动的蔬菜、植物种植箱来进行种植,放在墙边。也有部分幼儿园场地比较充裕,会有一个专门的种植场所。
(二)公共区域的开发与利用
由于场地限制,香港幼稚园会利用园内中间较大的区域设置为公共活动区。例如:大型体能器械区、建构区、运动区、特色区、表演区,等等。
四、香港幼稚园活动区活动开展情况
(一)集中教育与活动区活动相结合(大多是主题教学,与内地有相似之处。即全班同时进行集中教育活动和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
(二)由教师控制,严格规划,分组轮流(无全班参与的集中教育活动)。
1.分组方式:由教师事先将本班幼儿按年龄或能力分为三到四个组。
2.教师指导:由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同时指导幼儿。
3.活动开展:以Z园一个低班(此园只有低班和高班,此低班幼儿相当于内地的中班幼儿年龄)为例,班级人数:37人。
(1)作息时间安排:
(2)幼儿分组:将幼儿分为四组。
(3)活动开展情况:
(4)这种活动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便于教师安排和监控全体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向经验型教师学习;不严格分学科,有利于课程的有效实施与教师团队的协作。
不足:由教师安排活动,儿童的活动显得比较被动;分组固定不变,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在室内设置公共区域,不同年龄班幼儿分组交叉进行活动。(以D园为例)
1.区域设置:在低班教室设置一个科学区,供全园共四个班级(1个低班,1个中班,2个高班)轮流使用。
2.活动模式:分组轮流(无全班集中的学习活动)
3.活动开展:当天轮到高班使用这个公共区域,低班幼儿照常分为三组在自己的教室内进行阅读活动、吃点心、排洗、分组活动或外出进行体能活动,高班幼儿由一名教师专门负责,在一天(包括上午和下午)共140分钟左右的分组活动时间里,将本班36名幼儿分为7组轮流带领到这个班级的科学区进行活动。
(四)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制定每天的活动计划、自由选择与教师监控活动情况相结合。(以W园为例)
1.活动方式:在一个主题背景下,教师事先规划好主题活动内容,设置好活动区。幼儿与教师共同制定每天计划,并在小组活动中自由选择参加活动的顺序,教师根据自己的登记、幼儿自主标记等方式监控是否每个幼儿都完成了每日计划。
2.教师指导:由两位教师、一位保育教师共同指导。
3.活动开展:班级——高班,主题——水。
(1)当天的作息时间安排
(2)幼儿小组活动
教师通过查看观察记录表、作业完成情况,知道幼儿是否已经完成今天的活动要求。
(五)幼儿在规则范围内自主计划,自由选择活动。(以M园为例)
1.活动方式:每天参加3个区域的自主选择,早晨入园时进行选择与插卡,或在计划表中进行填写。每天放学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2.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每天推介不同的活动;适当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幼儿进行引导;在各个区域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
五、香港幼稚园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在香港幼稚园活动区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活动的发起者或引领者,解决问题的伙伴,或称为协助者(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或和孩子一起找答案),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记录者、反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