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喊·山》是一个混血儿专访导演杨子

2016-10-22采访滕朝

电影 2016年9期
关键词:村子题材音乐

采访、文/滕朝

《喊·山》是一个混血儿专访导演杨子

采访、文/滕朝

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电影,导演杨子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绝不重复之前对农村的描写,不在电影中呈现脏乱差的农村图景,用一种干净唯美的方式描绘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此,导演打造了一支国际化幕后团队,将他们之前的创作经验全部归零,用陌生感去刺激创造力,让《喊·山》成为一部既保留中国血统,又有国际范儿的“混血儿”。而这恰恰是我们看中这部电影的最大理由。

“我对农村题材是缺乏一些经验的,索性就把我的短板变成影片最大的优势,彻底做一个全新的概念。”

《电影》:片子的美术是马来西亚的江汉林,摄影是墨西哥的帕特里克·麦基亚,音乐是法国的尼古拉斯·艾瑞拉,一个农村题材电影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国际化团队?

杨子:我对农村题材是缺乏一些经验的,索性就把短板变成影片最大的优势,彻底做一个全新的概念,拉一帮对农村电影毫无概念的专业人士,一本正经地拍他们完全不知道的题材,用这种陌生感刺激创造力,我想看看这个创造力到底能够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当然你不可能把这个山村拍成霍比特人山村的感觉,还是源于生活,但我的出发点是高于生活,不要受限制。

《电影》:配乐尼古拉斯·艾瑞拉在国际上挺知名的,法国电影《蝴蝶》(2002)的音乐就出自他手。

杨子:为了迎合整个影片气质,在音乐上要“混血”,既要有中国文化的风韵,又要有西方音乐的底子,混搭范儿。尼古拉斯·艾瑞拉是学古典音乐出身,我又恰好听了他给一些片子做的现代音乐,底色都是交响管乐托起来的,跟平时那些现代音乐完全不一样。我这部电影要去体验山,体验整个霸气的东西,需要这种音乐。正好他也是我太太的朋友,有次去法国顺便拜访了他,就跟他约了这部电影。

《电影》:向他约片的时候,他有没有很惊讶?

杨子:不会,这一点特别有意思。其实,在西方人眼里没有题材这一说,他只是看到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故事,非常有性格的人物,就够了。对他来说,你把背景放到现代都市或者山村里,都是成立的,因为他只看戏剧元素。他之前就为陈木胜导演的《保持通话》、《新少林寺》、《扫毒》做过电影音乐。

《电影》:摄影师帕特里克·麦基亚是怎么找到的?

杨子:通过威秀电影公司找到的。我看过他之前拍的《伯克利警察》,现代感特别强,《冰冻之地》又是另外一个风格,跟他聊过一次发现就是他了。他对于画面的把握特别准确,后来我知道他是学油画的,因为他打光方式跟别的片子不一样,是按一种油画的方式打光,包括整个构图的采光,每个画面都是像油画一样内心里有一种比例感,我觉得很幸运,找到这个摄影。我对他要求就是不看任何参考片,不要看任何中国电影,你来到之后我就把你带到现场拍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基本上从选定人之后,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归零。

《电影》:你对美术指导江汉林的要求是什么?

杨子:绝对不写实,不要脏兮兮的感觉。我要的是美,要把每个画面当成一幅油画,包括这个山村房子的构建,颜色、选材,放弃真正山里人的实用性和接地气,给我一个视觉上的创造感。当然你的石材,搭建地基的方式,房屋的整体样式,必须跟当地接轨,气质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比如说宽度,采光,石材的选择部位,包括整个搭出来有没有那种小通道,这种极具设计感的东西都隐藏在观众的主观判断里,你一眼看过去,发现不了任何东西,但你会觉得有点意思,整体上创造一个比较写意的氛围。这是一个爱情片,即使是在农村,也有营造爱情的魅力,如果缺乏了这些东西的话,影片是不成立的。

《电影》:因为没达到你想要的,还开除了一个服装设计?

杨子:最开始的服装设计去北京动物园买了一批老式衣服,他说农村就穿这个。我说这绝对不行,你不明白我想要什么东西。后来又来了一位年轻设计师,重新给每个角色设计每件衣服,自己画出来,我要让他告诉我每件衣服的出处,甚至衣领上一个褶皱这些小的细节,这些细节是观众看不到的,但是我必须要看到。

《电影》:片中的服装是依据那个时代的风格还是完全靠想象?

杨子:风格上肯定是迎合那个时代的,但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拔高,突出设计感。不会是那种一穿上就给人感觉特别邋遢,没有质感的。

《电影》:哑姑的衣服看起来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整个设计感更强一点?

杨子:哑姑的衣服都是这个角色自己亲手做的,这是我的一个出发点,首先她手很巧,会做衣服,但是她做衣服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因为这个人物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我就要求她的衣服里必然会出现她性格的一个存在。如果放在今天,她可能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说法。

“既然观众已经看过这么多类似《盲山》里面呈现的中国农村,为什么还要让观众再看这样一部电影。”

《电影》:你之前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写剧本的时候,怎样把握这个题材?

杨子:在我眼中,农村也只是故事的一个舞台,只是发生在这儿,要讲的依然是故事,要打动的依然是人物,一定要回归到最核心的东西。所以我的创作只是扣中了戏剧元素,而并非题材。只要专注人物发展,性格塑造,包括人物矛盾冲突的铺垫和最后的爆发,完成这些戏剧工作就够了。

《电影》:剧本和小说相比变动大吗?

杨子:变动蛮大的,作者笔下的那个山村和人物,是非常写实的,时代感很强,而且当地地域色彩极浓。作者本身是当地的人,文笔有自成一派的特点和美感,所以她的故事相对来说是极精简。而剧本给这些人物丰满很多的血肉,又注入一些现代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最大的是结尾,在小说里结尾是相对戛然而止。但作为一个戏剧故事,突然停在这边,会有一种未表达完的感觉,所以我对它进行了一部分延伸。

《电影》:影片结尾有很多解读,到底是哑姑谋杀了自己的丈夫,还是她替韩冲顶罪?

杨子:我们特意营造了这样一个开放式结局,就是让每个观众都能找到不同的解读。我个人来讲,哑女没有杀人,但我拍得非常写实,观众眼睁睁看着她确实好像做了,而我又留下了很多伏笔,证明她其实并没有做。

《电影》:影片中有很多商业元素,比如悬疑、凶杀,是不是有意向商业片靠拢?杨子:我脑子里没有商业片的框架,至于凶杀、悬疑这些只是你在讲故事的时候用的叙事方式。叙事留悬念,就变成悬疑,故事里确实有一个人死,变成凶杀,其实这些元素都是后来被提炼出来,没有说刻意往哪个方向靠,一开始的创作思路就是这样。

《电影》:这部片子和之前看过的农村题材不太一样,没有贩卖苦难。

杨子:从一开始我就想远离看过的农村电影,我不喜欢。既然观众已经看过这么多类似《盲山》里呈现的中国农村,为什么还要让观众再看一部这样的电影。中国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为什么不在这样的环境中讲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特别喜欢励志的故事,就是因为主人公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苦和累,但是他永远是一张笑脸,这才是打动别人的地方。即便故事本身有一些黑暗,但是你依然可以用很干净,很美丽的方式去表达它。

“我没有靠外联帮我找场景,而是自己背着包走遍了平顺及周边的几个县,找了一个月。”

《电影》:故事背景是1984年,但影片呈现的时代感不是那么强。

杨子:塑造这个山村的时候,没有想特定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想让故事的时间虚掉,这是初衷,没有实现。放到1984年,因为它确实发生在80年代,但一旦有了时间,大家就想对应这个年份,然后比较一些东西。这个比较就形成现在很多的瑕疵和问题,所以算是一点点不完美吧。

《电影》:哑女闪回到小时候的时代背景,感觉像回到了民国时期。

杨子:我也被这个时间概念困扰很久了。因为很多民国戏都在那个景里拍过,已经给人留下根深蒂固的感觉,尽管演员的服装造型都是对的,但环境还是营造出来一种民国戏的感觉。反正是回忆,回忆是会出错的,我要的东西有了,当时就忽略不计了。

《电影》: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那个小山村是怎么找到的?

杨子:我没有靠外联帮我找,自己背着包走遍了平顺(山西省的一个县)及周边的几个县,找了一个月。先找到一个挂在半山腰的村子,这个村子已经好几百年了,现在没什么人住,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每次上下山要两个半小时。找到这样一个位置,在这儿搭了一个村子,又找了一些其他村子整体的细节,把这些村子拼在一起,最后在我脑海里形成一个村子的构架。影片中你看到的那个村子,是周边四个村子拼在一起的。

《电影》:山地地形给拍摄带来哪些困难?

杨子:我们拍摄的主场景位置,离住的地方开车要40多分钟,是那种蹒跚的悬崖公路,极危险,特别是有时候晚上会起大雾,下山时五米以外的东西根本看不见,最长一次我们花了三个半小时才下来。每天真正有效的拍摄时间很短,包括片中女演员在雾中喊山那一段,整个剧组都在等雾,每天等,后来都变成当地的天气专家了。

猜你喜欢

村子题材音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刘老汉的烦恼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望娘滩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音乐
好办法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