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述评

2016-10-21牛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教学改革

牛茹

摘 要:高师声乐教学如何能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社会生活,是每一位声乐教育者经常思考的问题,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其进行关注。研究现状大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把握:首先,在声乐理论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实际,不断积累基础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借鉴、综合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其次,从实践上来讲拓宽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215-01

进入新的世纪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体制也面临全面的改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逐步开始扩大招生,学生中因声乐专业较多,这一现象必然对声乐教学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此外从经济的发展要求来看,不同的社会状况使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和提升,从单一的音乐人才的需求正向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改变。一系列综合情况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特别是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高师音乐学科中声乐学习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声乐改革的关注者和探索者也较多,聲乐教学改革的主要群体是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和部分音乐理论研究者,他们站在不同的视角,发现当下声乐教育的需求,对声乐教学的思想和模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进行尝试,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对于这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成功进行浏览分析,研究者们大都本着将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声乐教育的环境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来看,我国对于声乐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

关于教学观念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从整体方向上对声乐教学思想定位问题。许多声乐教育改革者认为,在新的环境下,高师声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对学生的的培养目标要从力图培养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向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具有较强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音乐教师转变。长久以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都是一味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舞台表演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些看似完备的声乐教学模式其实与地方音乐声乐教学的需求相差甚远,与生源的能力水平和素养严重不符。当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方向的教学方式,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有所区别,高等师范教学一定要突出师范类教学的性质,这是比较重要的要求。因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所培养的音乐学生都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将来绝大部分是要从事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或者说以教师工作为主。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声乐不仅是要学会怎么唱,还要学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教授学生唱,既要有理论也要有实践。而对于音乐表演方向的学生更为重要的怎么样更好的在舞台上去表演征服观众,实践性较强。在我们的声乐教学当中一定要对其特征的表现有所侧重。

因此对于师范生教学模式的思考,诸多专家学者大多数认为,师范生的教学要突出其师范性,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能力、说课能力、心理沟通能力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但是对其表演基本的功的训练也尤为重要,因为对于任何一位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能够在舞台上独立表演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之一,这样他们的教学才会有更强的说服力。音乐能力的展现必然要依靠表演来实践,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的空洞无力,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育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如果既能上好课,又能在舞台上为大家演唱。多学科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娴熟的声乐技巧,良好的舞台表现能力,这些都是一位高等师范院校声乐学生应具备的必要能力。

二、教学模式

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执行,在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都至关重要。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高等师范院校招生规模和学生质量数量的变化,我国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方式授课模式,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之下已经曝露出许多的弊端,比如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声乐教师工作量大,造成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种矛盾。大多数研究者指出了这一点,并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探索建立适应当下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模式势在必行。但又必须考虑到声乐技巧课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性质,不能完全脱离独立辅导教学,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多种的尝试,在具体上课过程中,采取以个别课为主,同时加入专业理论辅导、专项语言训练、集体表演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另外在专业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传统的老师一味教学生被动的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采用生动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从主观上改变声乐学生的主动性,这样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成果会自然有所提高。

三、教学手段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电脑的普及,人类的信息来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为高师声乐教学带来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成为了许多高师声乐教学工作者研究的教学手段中的主要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以老师为主,运用语言和相对应的师范进行教学,其实这是早期“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延续。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的信息量飞速增加,师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多种视听方式改变自己的教与学,获得最为前沿的声乐教学动态,分析研究利用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声乐教学的更新能力,比较迅速的了解和适应当下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所以我们如今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高师声乐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最大效率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并把经验传授于学生,掌握多媒体的技能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手段。一种新的适应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产生,作为高师声乐教学的老师必须时刻保持一种革新的精神和态度,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查看教学中的不足和成果,保留优势改变不适应声乐教学的旧的方式,大胆创新,就会有所成效。

随着音乐教学新课程的颁布,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改革旧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人才,成为当前高师音乐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分析了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声乐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教学中培养基础音乐师资的积极因素,探索了一套集专业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多维音乐教学新方案尤为重要。首先,本课题对该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其次,重点探索当前我省乃至我国高师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当前高师音乐师资的培养,基本上沿用音乐专业院校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就目前声乐教学而言,必须尽快总结过去、调整现状,转变观念,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培养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李教.有关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断的几个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5]张利珍.谈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J].艺术教育,2006(07).

[6]王展辉.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教育,2006(10).

[7]孙盛.高师声乐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06).

[8]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王娜.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2).

[10]田玉斌.与郭淑珍谈歌唱[J].人民音乐,1999(05).

[11]李京玉.浅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教学改革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