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业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研究

2016-10-21王云飞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

王云飞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5-000-01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业余体育训练在学校开展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业余时间加入到体育训练的队伍中来。但是体育训练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运用得当,在训练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素的体育训练,避免或者减轻运动损伤的状况发生。

关键词 业余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

一、业余体育运动训练损伤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在进行业余体育训练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分散,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就很大;再者,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期,不稳定、急躁冒进的情绪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脂肪相对较多,体重大的学生的肌肉发达程度小,所以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及耐性,在运动训练时极易造成损伤;另外,如果身体状态不好,学生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有的判断及反应,也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3.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进行训练时,不结合自身条件,盲目训练,造成损伤。比如,蛙跳动作可增强腰和腿部的肌肉力量,但是用力过快,极易引起膝关节受到损伤。

4.有的学生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以致训练过度造成身体损害。具体症状表现为:血压升高、睡眠质量差、心率快、食欲不振等,长此下去,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这样必然增加了慢性疲劳和感染的发生率。

(二)客观因素

如果进行跑步运动或跳跃运动时,训练的场地的地面太过坚硬,容易造成受伤;另外,训练衣装和运动鞋不合适,运动场地高低不平或有杂物障碍,器械规格质量不符合训练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训练特点等,这些也都是造成受伤的原因。

二、业余体育训练运动损伤的诱因

(一)正常人体解剖学特点

有些部位所处的特有的解剖位置在锻炼中容易与周边组织发生挤压和摩擦,如踝背伸60°-70°角发力跖屈时,跟腱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但是胫后肌和腓骨肌却相对比较松弛,这时如果突然用力,可能发生跟腱断裂如肩袖。运动中由于相互间力学关系的改变,可导致负荷最大的组织发生损伤等。

(二)各项体育运动的技术特点

每项运动训练的技术特点各不相同,在进行不同的运动时,人体的每个部位的负荷也不相同,所以,每一项运动训练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三、业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

(一)调整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1.热身运动。在训练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体温,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关节的柔韧性以及提高肌肉的应急能力等,同时可以有效减缓训练前的紧张感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损伤的发生。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如果运动负荷过小,起不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效果,如果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率,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应严格遵循运动训练的原则,结合自身身体条件,有计划、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

3.放松活动。在运动训练完成后,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生命体征恢复至运动前的正常水平。从防护损伤的角度来看,这同运动之前的准备活动同等重要。根据运动强度和项目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放松,可以防止训练后肌肉酸痛,这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4.自我防护。进行训练时,学生除了要注意做好热身运动外,还应具备一定的防护常识。如肌肉酸痛的早期可做温水浴、自然按摩或者物理疗法,如果疼痛继续或者加重,应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如果肌肉扭伤,注意应先进行冷敷,视情况24小时候进行热敷等。

(二)创造安全适宜的业余体育训练环境

体育器材、设施、场地等在进行训练前均要认真检查,以防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比如在训练时禁止佩戴配饰、锐利物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足弓的弧度、脚的舒适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装备等。

(三)科学有素的进行训练

科学地体育训练要具有全面性、渐进性、特殊性、反复性以及意识性,其中全面性、渐进性、特殊性对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尤为重要。全面性是指训练者应对体能进行全面训练,而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特定动作的反复练习。渐进性是指训练者应慢慢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防止身体不能适应而致使身体伤害。个别性是指训练必须因人而异,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不同,活动量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四)加强易受伤部位训练

加强身体易受伤的部位或者较脆弱的部位的训练,提高其运动能力,可以有效防止运动训练受伤。例如,为了避免腰肌损伤,要增加腰部肌肉的训练,增强腰部肌肉的韧性,并锻炼腰部肌肉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四、结束语

学生在进行业余体育训练时,学校相关教师要认真分析和调查运动损伤的成因,重视损伤后的治疗,使用正确的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同时加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做到规范性的运动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宋晨.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恢复方法[J].才智.2012(07).

[3] 高峰.業余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研究[J].科技通报.2013(01).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预防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