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2016-10-21韦峰梁海燕
韦峰 梁海燕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从而为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对其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调查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别为血瘀、气虚、痰浊和阴虚。通过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在此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各中醫证候要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其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和阴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气虚、阴虚组成的主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和阴虚;其中气虚和阴虚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的证候要素。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候要素; 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3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CM) syndrome elements and follow-up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for providing the clinical evidence for CM syndrome typing.Method:Adopting prospective design and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 CM syndrome elements in 200 patients with CH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up cardiovascular events.Result:The dominant CM syndrome elements in CHD patients were blood stasis,qi deficiency,turbid phlegm,and yin deficiency.After 1-year follow-up,12 CHD patients suffered from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the CM syndrome elem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wo principal component composed of 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Logistic regression(P<0.05).Conclusion:Blood stasis,qi deficiency,turbid phlegm,and yin deficiency are main syndrome elements of CHD inpatients.Qi deficiency and yin deficiency might be relevant CM syndrome elements of the CHD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ndrome element; Cardiovascular event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zuo City Zhuang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ongzuo 5322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15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管阻塞或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心脏病。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位致死致残的疾病,且发病率高,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很高,有研究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随访发现,6年内18%的男性患者和35%的女性患者再次发生了心肌梗死[1]。因此,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类疾病防止的重要内容在于评估和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的前景,尤其是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冠心病防治目前的研究热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有关于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有关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之间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200例冠心病进行前瞻性分析,结合随访得到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9例,女61例,年龄27~89岁,平均(68.4±9.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联合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中的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则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及《中医内科学》中有关于“胸痹心痛”的内容确定。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住院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3)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4)行冠脉造影显示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超过50%。排除标准:患者的住院原因不是冠心病,或入院后第一诊断不是冠心病。
1.2 研究方法
中医辨证根据笔者所在医院中西医结合专家在分析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将中医复合证型分为血瘀、火热、寒凝、水饮、血虚、气虚、痰浊、气滞、阳虚、阴虚、痰热等11个证候要素,患者出院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其中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再行血运重建术。
1.3 统计学处理
对记录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Logistic1回归分析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2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火热17例(8.5%),寒凝1例(0.5%),痰浊112例(56.0%),血瘀163例(81.5%),痰热16例(8.0%),阳虚17例(8.5%),血虚9例(4.5%),气虚114例(57.0%),阴虚62例(31.0%),水饮5例(2.5%)。提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
2.2 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20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内共有12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死亡8例,再行血运重建术1例;188例患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
使用主成分Logistic分析对11个中医证候要素分别分析,取相应该主成分引起变异的方差>1以上的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度>75%。通过主成分分析,根据结果经方差最大化政教旋转后,迭代6次,得到旋转后公因子的因子负荷,其中6个主成分分别为,(1)F1:痰热(97.1%);(2)F2:气虚(82.0%);(3)F3:阴虚(79.1%);(4)F4:气滞(82.4%);(5)F5:血瘀(53.6%);(6)F6:寒凝(92.3%)。将急性心血管事件作为因变量,未发生心血管事件=0,发生心血管时间=1,以上述6个主成分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1回归分析,见表2。表2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中差异显著的为F2,P=0.035,OR=1.310(95%CI为1.021,1.691),且F2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这说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中医证候要素可能为阴虚和气虚。
3 讨论
中医中的证候是一系列有相互关联的症状综合总称,通过对患者进行四诊获得疾病过程汇总变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以及运动、变化[3]。证候在中医中是由病因病机得来,承接诊断与治疗。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分布特点,对于提高其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等研究逐渐增多,常用其来对疾病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4]。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较为复杂,各个要素之间常常相互兼夹,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使用主成分Logistic1回归分析能够降低直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带来的不可靠和不稳定。主成分分析通过将原有的绝大部分信息使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并将发生事件贡献度大的变量确定为主成分,从而复杂的变量信息简化为简单的几个因子。本研究中则通过主成分分析,取累计贡献度超过75%的特征值为1以上的6个主成分,进一步进行Logistic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虚和气虚的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这为中医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一次为血瘀、气虚、痰浊和阴虚等;发生心血管事件組患者与未发生的患者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无显著差异;气虚和阴虚组成的主成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患者久病气血,无法推动血液运行,血瘀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痰淤阻滞、久病耗损气血、灼伤真阴等都会导致阴虚,阴虚内生热,进一步灼伤津液,促使液化为痰,加重血淤,并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5]。
总之,中医临床对冠心病患者早期应该重视对阴虚和气虚证候的干预,以帮助进行痰浊、血淤等的防治,并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史大卓,徐浩,等.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量化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313-314.
[2]徐浩,曲丹,郑峰,等.冠心病稳定期“瘀毒”临床表征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2):125-129.
[3]李鸥,徐浩.冠心病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603-606.
[4]赵志宏,王阶.再论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论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85-488.
[5]荣杰,许颖智,张军平.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23):2027-2030.
(收稿日期:20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