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菟丝子的生物学特点

2016-10-21蒋思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菟丝子防治

蒋思颖

摘  要:菟丝子是恶性寄生杂草,本身无根无叶,但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繁殖与寄主植物的生长具有同步节律性。对大田作物、牧草、果树、蔬菜、花卉及其他植物都有直接危害。文章主要针对菟丝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通过观察和实验使人们了解菟丝子植物的生长特性,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菟丝子;生物学特点;防治

菟絲子,别名无根草、豆寄生、金银藤。1年生草本植物,茎为黄色,缠绕,簇生;花多数;蒴果近球形,无根;叶退化成小铃片。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多寄生于豆类农作物之中,致使农作物减产,是一种很难消除的杂草。本课题对菟丝子的生活习性、萌发时间、生长期及形态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据有关资料记载,菟丝子无“根”,但未作详细介绍,比如:如果菟丝子无根,那么种子是怎样萌发的?若有根,它的形态如何?又是怎样退化的?这些奥秘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和兴趣,于是着手进行研究。

1 观察

1.1 生长期的观察

采取定片观察并设5个重复点。特别注意萌发期及生殖生长期,以便找出消除菟丝子的最佳时机。结果:内蒙古中部区菟丝子的萌发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现花蕾,6月下旬陆续开花,果期为7~8月,8月底至9月初死亡,生长期3个半月。

1.2 植物的观察

主要是对茎基或者根部(对象:幼株)及寄生点(对象:成年植株)的观察。

目的:弄清菟丝子在何处萌发以及是单点寄生还是多点寄生。

结果:观察发现茎基部至土表面有一段枯死的茎,长6~10厘米,基部呈截断后愈合状,枯茎深入土中。扒开土壤观察,未见根系形体。观察成年植株,全株由茎、蔓、花、果组成,茎节处生长侧芽(后形成茎)和蔓,蔓顶缠绕深入寄主的韧皮部,纵切缠绕点(连同寄主的韧皮),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有一个以上的寄生根。寄生根呈锥状,基部粗顶端尖,浸入于寄生的韧皮中。

观察还发现,在寄主植物生长旺盛的地方,菟丝子的茎上有茎瘤(自命名),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毫米,1瘤独生或2~3瘤连生。切片观察未见菌类。中柱部分似核态呈橘黄色,直径为瘤体的2/3,皮层黄色,厚度为瘤体的1/3。皮层和中柱有明显的分界线。有维管束,无木质迹象。

2 生长能力实验。

(1)断茎实验。设5个重复、对象:成年植株。

方法:将茎拦腰剪断,其他部位不触动。

目的:考察菟丝子的生命力。

结果:1周后观察,各重复组截断处前后段均未发生死亡,长势也未见明显变化。

(2)断蔓实验。设10个重复

对象:选生长旺盛,并且是单株便于观察的植株。

方法:将各重复组植株所有的缠绕的蔓皆剪断。目的:验证菟丝子多点寄生及其生命力,6月8日进行。

结果:植株自剪断之日3~5天内死亡9株,后期成活1株。

(3)揪茎实验。设3个以上重复。

对象:生长旺盛的簇生植株。

方法:将簇生植株的茎大部分都揪下,留下一些缠绕的蔓。

目的:考察菟丝子的生命力,6月10日进行。

结果:5日后观察又见有新茎长出,后期再次观察形成簇。

(4)移株试验。据农民反映:“菟丝子扔到哪里就可以在哪里成活,似乎没有办法将它消除。”针对这一说法验证菟丝子的生命力。

方法:将生长旺盛的菟丝子自寄主植物上取下,并尽量保存藤蔓,然后移植到同种植物(扁蓄)植株上自然放置。设5个重复。

结果:6月12日进行,6月17日皆死亡。

(5)种子黏性试验

目的:考证菟丝子有无在寄主植株上萌发的可能性。方法:将几粒菟丝子种子用浸湿的手指蘸起并捻动,进行手感试验。结果:无黏性。

(6)种子发芽试验

目的:观察菟丝子根的形态,弄清萌发条件。

过程:将培养皿2只用75%酒精消毒后放人双层滤纸做培养床,将100粒种子先用38℃温水浸泡4小时后分放在培养床上喷水至适当,在18℃~25℃温度下催芽。种子发芽后去掉皿盖,上盖双层纱布,纱布略干时喷适量水,9月20日进行。

结果:4日后部分萌动(24日),第五日陆续发芽,长至3毫米时胚轴肥大,呈扁圆形,根冠圆锥状,分生区和伸长区极短(0.5~l毫米),有根毛,但数量很小,无侧根。后期根部不再生长,自发芽之日起8~10日根冠萎缩,根毛退化,而后渐向上。13日左右茎长至7~15厘米高时死亡,发芽率30%。

猜你喜欢

菟丝子防治
菟丝子
“偷”基因的菟丝子
“不劳而获”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寄生植物连载·十]菟丝子——让人又爱又恨的全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是怎样不劳而获的
补肾养肝上品:菟丝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