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6-10-21许文强李龙
许文强 李龙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煤矿生产能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大多数煤矿生产都以井下开采为主。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特别是井下巷道作业时由于空气具有较大的湿度,井下供电系统及设备极易发生电气事故,特别是井下供电系统一旦出现漏电情况,则会给煤矿生产和人身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预防,有效的确保煤矿井下生产的安全。
关键词:煤矿;供电系统;漏电原因;危害;技术措施
前言
在煤矿企业井下作业工作中,电能作为重要的动力源,一旦机电设备供电中断,则会对井下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还会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别矿井主通风设备及主排水设备在供电中断的情况下,大量的有害气体无法排出井下,一些涌水量较大的矿井无法将水排出,从而给人身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针对井下供电系统常见的漏电问题进行重要检查,及时查明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预计,有效的对井下供电线路故障进行控制,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
1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原因
1.1 供用电设备自身质量问题
井下供用电设备数量较多,设备由于自身在出厂时制造质量、生产工艺及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漏电现象。同时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供电设备及电缆使用过程中受到伤害、绝缘层出现裂隙及使用中的电缆盘被圈成“8”字型时,都会导致电缆发热量增加,绝缘老化等情况,从而导致电缆及供电设备绝缘性能大幅度降低。再加之受制于井下恶劣环境的影响,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各类供配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提前出现绝缘材料老化及脱落破损等情况,从而导致供电系统出现漏电问题。
1.2 人为误操作造成漏电
在对电缆与电缆之间或是电缆与供用电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时,由于人为疏忽导致火线与地线或是火线与零线进行对接时,则会导致短路故障发生,使电缆绝缘性能下降及出现破损情况,由此引发漏电故障。在对电缆进行吊接过程中利用铁丝和铜丝直接进行吊挂,铁丝或是铜丝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剧烈振动作用下极易嵌入到电缆绝缘层内,从而导致漏电故障发生。另外,当电气设备内部接线出现错误时,或是接线处发生松动与外壳进行碰触过程中也会导致漏电现象发生。
1.3 井下安全用电管理力度不强
在井上用电管理工作中,由于对安全用电管理上不严格,部分电线电缆存在着被埋压或是脱落后在水沟内进行浸泡的现象,导致电缆绝缘受潮及老化现象,从而引发漏电故障。在井下生产过程中,由于用电负荷较大,这就导致部分线缆及用电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工况下,线缆或是电气设备等接头处的温度会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绝缘烧毁,发生漏电故障。另外在对开关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由于内部的线头及金属碎片等杂物没有进行及时清理,从而导致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漏电故障。
2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危害
2.1 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在井下供用电设备出现漏电故障时,作业人员与这些供用电设备外壳进行直接接触时,则会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当电缆芯线刺破棉铃虫套电缆外护套而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时,一旦工作人员及作业人员与其发生碰触,也会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2.2 引起沼气及煤尘发生爆炸事故
在井下作业环境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煤尘、沼气及瓦斯气体,一旦井下通风系统发生漏电故障,则会对通风的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一旦有明火出现,则会导致爆炸事故发生,从而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2.3 烧损井下供配电电气设备
一旦井下供配电电气设备或是电线电缆存在漏电故障时,漏电电流会在电线或是电缆绝缘破损处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绝缘进一步受到破坏,一旦热量积累过高,则会造成火灾事故发生。
2.4 严重影响煤矿井下作业面的安全生产
当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出现漏电故障时,需要及时针对漏电故障原因停电进行处理,在漏电故障排除前则不能进行继续生产。对于漏电故障的的排除通常会需要几个小时或是几个班次才能排除,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对煤矿井下正常的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煤矿开采经营的经济效益的实现。而且在停电排除故障过程中,井下供配电设备由于停止运行,井下的排水和排水设备无法发挥作用,进而导致通风性能下降,井下积水过多,这又会对井下安全产生进一步的威胁。
3 预防漏电技术措施
3.1 加强井下供用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维护力度
根据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和供用电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靠的检修维护和管理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井下供用电电气设备的综合性能进行详细检查和测试分析,对于安全性能技术指标达不到安全用电要求的电气设备,应立即采取停电检修或更换措施。在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常用电动工具把手或操作柄上加一层绝缘外套,形成双重绝缘保护,有效提高这些用电设备的绝缘性能,确保用电安全。
3.2 严格井下供电系统规划设计
煤矿进行供用电电气设备应设计完善的保护接地,以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另外,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在井下低压馈电回路首端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以便控制保护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路,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同时,确保其它非故障回路进行正常供电,提供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
3.3 提高煤矿井下用电人员综合技能素质水平
煤矿井下用电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井下生产的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煤矿井下用电人员的综合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有效的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及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的发生。而且在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用电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避免将工具、材料及额外部件遗留在电气设备内部。对于需要进行改造的设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遵守相关技能规范的基础上,还要上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加强对使用过程中的电缆及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处于機械设备经常移动区域的电缆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有效的提高电缆运行的安全性。对于导线及电缆的连接需要做到规范性和牢固性,避免有毛刺存在。进一步做好井下电气设备用电规划,确保电线及电缆运行工况的良好性。
4 结束语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故障会对井下正常的作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会对电气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害,不利于井下安全生产。因此需要针对井下供电系统漏电故障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有效排除漏电故障,确保井下用电的安全,为井下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有效的确保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