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研究

2016-10-21徐志强李加亮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徐志强 李加亮

【摘要】新建县大塘乡汪山土库程氏家族是江西著名的科举世家,曾创造出“一门三督抚”的传奇和神话,在中国晚清乃至近代社会变迁中书写出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作为程氏家族显赫成就象征的汪山土库,也是晚清有名的官僚府第,在中国官僚府第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程氏家族的个案研究,亦可使得我们具体而微地管窥晚清以至近代社会,对当代家风建设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程矞采;程楙采;程焕采;程天放

一、引言

自隋唐创设科举以来,尤其是宋代,鉴于唐亡教训和五代故事,实行重文轻武国策,大兴科举,此前长期为中原世家大族视为烟瘴之地的江西,逐渐涌现出一批科举起家的家族(如临川晏氏、鄱阳洪氏等等)。此后,江西文风日盛,名家辈出,仕宦成群。相比于那些肇端于北宋的江西望族而言,同样以科举发家的新建县大塘乡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发迹相对较晚,直到晚清嘉庆年代才崭露头角,终成有名当时的大家族,经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其中有些程氏族人乃至成为封疆大吏,亲历和见证晚清、民国的大变局、大事件。

二、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历史

汪山土库地处大塘坪乡,位于新建县东北部、赣江西岸、鄱阳湖之滨,距南昌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汪山土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豪门望族。自从程氏家族出了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这三个声名显赫的人,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变得声名大噪。

1、程氏家族的肇起

十年樹木,百年树人。作为一个声名显赫长达数百年的家族,它的基业是经过几代人辛辛苦苦积累下的结果。在这个家族的漫长的生命中,有一个无法绕过的人,他就是这个家族的始祖——程逢禄。程逢禄是个勤劳忠厚的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汪山土库的程氏家族成为一个人才兴旺的家族,同时为这个家族奠定一定的基础。

2、程氏家族的兴盛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科举制就在以后中国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汪山土库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已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到了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时候,经过三兄弟的勤学苦读,三兄弟都如愿考取科举。三兄弟考取科举后在官场仕途中不断历练,他们担任的官职也不断在攀升。在兄弟三人中,程矞采担任过湖广总督一职,程楙采担任过安徽巡抚一职,程焕采担任过江苏巡抚一职。兄弟三人在仕途上的辉煌成就当时“一门三督抚”的佳话。

科举成功,学而优则仕,也为程氏家族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汪山土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历时半个世纪,于同治年间落成。整座建筑东西长337米,宽180米,占地180亩,共1443个房间、572个天井,有25幢抬粱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这些房子的外墙连成一体。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句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勒是为红石,是江西红土文化的展现。外墙青砖无粉刷,墙头下粉门色线角,显示出赣派建筑朴实素雅的风格特点。其中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北京园林风格建造。土库风格为青砖黛瓦的赣派建筑与大气恢宏的宫庭建筑做出的结合,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汪山土库程氏家族鼎盛时,整座土库常住人口有一千多人,上下佣人达三百多人,庄园四十八座,土地五千亩,每个庄园都有佃农租种,佃农并帮其照看祖坟。

3、程氏家族的劫难与衰落

近代以来,太平天国、抗战时期和建国初期是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劫难和衰落时期。

1851年,在广西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影响深远的太平天国运动。而太平天国斗争的主要对象就是满清王朝,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把满清政府称之为“清妖”,而程氏家族的很多成员在满清王朝中做官,如程矞采官至湖广总督、程楙采官至安徽巡抚、程焕采官至江苏巡抚,并且程矞采官至湖广总督时清剿过太平天国,显然太平天国的领导阶层会把程氏家族当做助纣为孽的对象,不可避免的也成太平军的斗争对象,太平军抬走程氏家族五六十万两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可谓是重创这个家族。

抗战不仅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样也给程氏家族带来巨大的灾难。日本军队在汪山土库驻扎多年,掠走的藏品和典籍足足装了三大船。日本人的劫掠使得这个家族的状况雪上加霜。

新中国初期,由于那时候盛行阶级斗争以及土豪,而这个家族属于大地主阶级,阶级成分不好,因此程氏家族的许多人出于恐惧而远走他乡,而留下的程氏家族成员也因为政治上的贰臣成分而受到冷落。如音乐才子程懋筠,因为他曾经在中华民国时期创作过中华民国国歌而在政治上受到冷落,不被信任。在这段时期,可以说程氏家族跌落到谷底。

三、程氏家族与新建县社会

1、程氏家族与大塘周边社会

程氏家族作为一个耕读家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此这个家族在对大塘周边社会的帮助过程中深深地体现了出儒家思想的仁义二字,深深地体现了程氏家族的乡梓情结、乐善好施、仁义之道。

以“一门三督抚”之一的程焕采为例,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大塘乡周边的老百姓借贷十分困难,然而乡里的有钱人仍然按照惯例在春天发放谷物,这使得谷价十分昂贵,老百姓明明知道这样很痛苦但是又不能不向有钱人借,这样老百姓即使在收成年景很好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也会所剩无几,当时住在家里的程焕采十分怜悯老百姓,于是程焕采捐数百石谷物,同时设立稷思堂会来帮助老百姓度过这个困难,春天借秋天就可以还,每石的利息只要二斗,如果收成年景不好就给与适当的减免,因此老百姓都十分感激他。

民国时期,程矞采曾孙程天放曾经多次捐款修筑新培堤;到教育部担任相关职务后,又利用相关部门的关系拨专款委托当时担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秘书的堂兄程学恂负责,对新培圩进行加固。

2、程氏家族与新建县宾兴会、北京新建会馆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个很浓厚的乡土气息,因此生活在传统时代的人们血缘认同、地缘认同特别强。于是生活在这种时代的人们为了促使本宗族、本地士子尤其是贫寒人士能够更安心地考科举。除了宗族的义庄外,地方也有各种机制,如宾兴会这种民间助学组织,新建县的宾兴会就是宾兴会组织的典型一例。

新建县的宾兴会成立于1845年,在新建县宾兴会的筹备建设过程中,程氏家族对新建县的宾兴会的出力极大。清道光十年(1831),发了大水灾,当时新建籍的举人北上进京参加春试,举人的资金费用筹集十分艰难。当时担任陕西观察的鄉贤程懋采(字憩棠,新建大塘汪山人,官至浙江巡抚)听说这件事后,极为同情,十分慷慨大方地捐银六百两,连续捐了三年。从道光十五年(1835)到道光二十一(1841)年,本县官绅纷纷捐款来共同办理这件事情,新建籍的举人参加科举的费用问题得以解决。而程懋采打算从长远考虑,极力主张汇集大量的资金来办好这件事情,并且表示准备捐钱一万吊,倡议大家设立宾新会组织。遗憾的是,这件事情还没办成,程楙采就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去世,第二年,他的父亲捐钱一万吊,他的堂兄程矞采捐钱八千吊,于是宾兴会成立,并报县里批准立案,随后确定宾兴馆章程,(见涂兰玉的《宾兴馆章程记中》),至光绪六年(1880),又公议订立了《续宾兴会馆章程》。

与此同时,汪山土库程氏家族还积极参与捐助和管理“北京新建会馆”。北京新建会馆的主要目的是为那些在北京赶考的新建学子和在京候候选官职的新建籍官员提供住宿的便利。同时也是本县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本县的人在新建会馆可以互诉乡情、交流彼此的乡思、寻找情感上的共鸣。道光十二年会试,程楙采为了资助那些在北京赶考的学子,特别捐助卷价银400两。以后的每次会试,他都积极踊跃捐助,并且积极鼓动游说新建籍官员加入进来。这种捐助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年(1877)。在所有的捐助北京新建会馆的人员中,程楙采总共捐2100两,程矞采捐1200两,程焕采捐400两。

程氏家族对北京新建会馆的大力捐助使得新建县的学子能够更安心地考科举,对新建县的文化教育的振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治九年(1870),新建人胡家玉就说过:“贫乃士之常,吾邑人士鲜不贫者……奋飞无翼,不获博一官以展其素抱,郁郁老牖下者,何可胜道。”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那些进京赶考的新建学子需要很高的成本。而程楙采“以振兴人文鼓舞邑后进为己任。自壬辰(道光12年)迄辛丑(道光21年),春闱前辄寄数百金助卷资……自是公车益众,至两馆不能容,称极盛焉。”因此胡家玉认为:“吾邑在前明,科名甚盛,而一甲仅谢(谢一夔)、邓(邓以赞)二公……七年间两掇高科,佥以为先生鼓舞振兴之所致。”通过这段话,我们明白程楙采对北京新建会馆的大力捐助对新建县的人才的兴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清代新建县获取科举功名的远远超过明代。也说明程楙采对当时的新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居功甚伟。

四、程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社会——以程矞采等为例

1、晚清时期的程矞采

程矞采,谱名新胜,字蔼初,号晴峰,江西新建县人,程懋采兄。嘉庆五年庚申恩科第49名举人,嘉厌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会试,与林则徐同榜第27名进士,殿试二甲第18名。散馆授编修,授礼部仪祭司主事,军机处行走,升京畿道,江南道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道光七年(1827年),程矞采出任甘肃兰州道,因其在平叛民族分裂势力张格尔立军功,赏戴花翎,后提拔为甘肃按察使,调广东按察使,升广西布政使,改调浙江布政使……1849年被提拔为云贵总督,1850年调任湖广总督。1851年广西金田村太平军起义,程矞采因赴湖南防堵不力被革职留任。太平军攻下武汉后,其长子程福培战败阵亡,程矞采以病告假回家料理,未获批准,便在衡阳弃印出走,被朝廷编修弹劾,充军新疆。咸丰7年(1857年)6月获释回家,11月在途中肃州去世,终年75岁。本文限于篇幅,重点讲他在签订《望厦条约》时与美国如何交涉的事迹。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为告终,随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及《虎门条约》,《南京条约》以及《虎门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以及部分领土主权。

《南京条约》以及《虎门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对英国所获得的巨大利益十分嫉妒,纷纷接踵而至,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程矞采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就是发生在这种大背景下的一件历史事件。

1843年,美国先派专使顾盛来华。顾盛到达澳门后,利用清政府的恐惧心理,采取种种恫吓手段,甚至以战争相威胁。他照会护理两广总督程矞采称:“不日进京”,“约一月之间,兵船满载粮食,即驶往天津白河口而去。”程矞采奏报朝廷,他觉察到顾盛的意图在于效仿英国,并且野心有可能远远超过英国。但是,清政府经不起顾盛的恫吓,于是1844年7月3日,清政府被迫派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在这个条约中,美国还新增了以下几项重要的侵略权益:(一)进一步加强协定关税权。条约规定如果中国要变更关税税率,一定要和美国的领事商讨之后答应才可以。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二)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三)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四)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

毫无疑问,《望厦条约》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为中美《望厦条约》的亲历者,如何评价程矞采在这个时候的表现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这一点,我赞同刘海峰对程矞采的评价。他在文章中说:“从程矞采与美使顾盛交往的整个过程来看,第一,他采取拖延办法,成功地阻止了美使进京的企图。第二,他并没有屈服美使的讹诈,而是有理有节地与美使周旋……第五,虽然《中美望厦条约》是耆英与程矞采联名上奏朝廷的,但商定签署不平等条约的实际执行人是耆英与黄恩彤。因此,中美签署不平等条约的责任不应归于程矞采身上”。

2、抗战时期的程天放等程氏族人

(1)驻德大使程天放

程天放,1899年出生,江西新建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程学愉,程矞采是他的曾祖父,而程楙采、程焕采叔曾祖父。1917年入复旦公学,1919年复旦大学毕业。1920年公费留美,1922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曾任加拿大《醒华日报》总编辑。回国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等校,后投身国民党党务系统,为CC骨干人物。于1935-1938这三年期间担任过南京政府驻德大使,于1939至1943年这四年间担任过国立四川大学的校长。1950年,因国共内战因素随国民政府前往台湾。1950-1954年为国民党逃台后首任“教育部部长”;卸任后赴美,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政大在台复校后曾任外交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考试院”副院长;1965年任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1967年11月29日在美国纽约病逝。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第四届监察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常务监察委员。在他的一生中最为称道的是他在抗战期间德国“弃华”过程时期担任驻德大使的所作所为,同时他在抗战期间德国“弃华”过程时期担任驻德大使的所作所为也是对中国和纳粹德国的之间的国家关系极有研究价值。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之后,日本人就一直不断挑起各种事件来实现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在1933年,日本挑起了著名的热河事变,热河抗战仅持续一个月,最终以失败告终。随后又爆发著名的长城抗战,长城抗战尽管中国军队给日本军队以大量的杀伤力,但是日本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城沿线仍失守,平津危急。之后成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被迫由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满洲国也因此事实上以长城为界,满洲国更于长城各地树立“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1935年,日本又在华北地区挑起种种事端,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现日本人所谓的“自治”。其真实目的是分离和蚕食华北,以进一步来侵略中国。此外,1935年的这一年里还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1935年5月22日,为适应当时中德两国关系发展之需要,按照德国经济部长沙赫特的提议,中德两国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原德国驻华公使陶德曼升任驻华大使。6月29日,中国政府任命程天放为首任驻德大使。开始了他人生中不平凡的一篇章。

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了。但是由于德国和日本是一种同盟关系,而德国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经贸往来尤其是军火贸易,于是德国处在中国与日本两国之间的十分尴尬的地位。德国内心里认为如果中日两国之间交战,日本很有可能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这对德国称霸世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德国希望自己的未来盟友日本能够尽量拖住美国和苏联。而且德国通过与中国紧密的军火贸易,德国获得了大量的战略资源。中日两国开战对德国能够通过军火贸易来获得大量的战略资源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显然不利于德国。而且实际上在抗战初期德国依然和中国做军火贸易,德国在华的军事顾问活跃在抗战初期的一些战场上。如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就有德国顾问的身影。德国的这些举动使得日本很不舒服,日本甚至威胁德国如果德国这些对日本不利的活动继续发展下去,日本就和德国的军事以及政治盟友关系解散。希特勒在日本的要挟之下,最后决定出面调停中日战争以解除德国困境,于是有了著名的“陶德曼调停”事件。但是调停最终以失败告终,德国开始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做出战略选择,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是实用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没有信誉与道德可言,他对华关系的立足点是建立在有眼前价值的利用关系之上的,对中国没有一点友谊可讲,加上希特勒的亚洲观念是以日本人为中心的,因为日本的强大和与之相同的法西斯主义倾向,而且在夺取世界霸权日本能给德国极大的帮助,而贫弱的中国显然做不到,因此德国的天平自然而然地向日本倾斜,德国最终选择了日本。

1938年初,希特勒将国防、外交两部一并改组,在外交部、国防部的关键位置安排纳粹党人,同时在国防、外交两部中下层干部中大力清除非纳粹分子。德国政府改组对中德关系影响巨大,政府中亲华官员纷纷“落马”,取而代之的是“亲日派”分子,中德关系的前途变得暗淡无光,程天放于2月5日致电国内,预测德日必定勾结起来。形势正如程天放预测的那样,德国开始一步步“弃华”,首先是希特勒在德国议会上发表了一次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德国正式承认伪“满洲国“。程天放为此和德国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发生激烈争吵,里宾特洛甫为德国承认伪”满洲国“百般辩解,说德国承认伪”滿洲国只是“承认事实,非对中国有恶意”;同时希望中国加入德日订立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可惜未成事实。程天放反驳说,所谓伪“满洲国”,世人皆知系日本军阀武力造成之傀儡,绝对不能认为由人民自由意志组合之合法国家;近年来中德邦交甚形敦睦,德国政府以前曾一再声称对中日纠纷采取中立态度,今竟不顾对华友谊,承认伪国,实使中国政府和人民异常不满,且对中德友谊也是一大打击。说的是义正词严、铿锵有力。驳得里氏哑口无言。24日,程天放又向德国外交部送交了一份国民政府对德国政府正式抗议的照会。3月3日,德方决定在中日战争未结束前,各军事院校不再接收中国学生,已在德学习的则要尽快结束。4月底与5月初,希特勒下令停止军火输华。1938年4月27日向程天放通报德国准备召回赴华军事顾问的意向。1938年5月23日,陶德曼向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正式提出了撤回德国军事顾问团的要求。致此,中德关系已经降到最低谷,鉴于中德关系已经跌入最低谷,程天放认为自己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数次坚请辞职,都被慰留。1938年5月30日,中国外交部批准程天放的辞职,结束自己的驻德大使的生活。

(2)音乐战士程懋筠

程懋筠生于1900年,病逝于1957年,著名音乐家,江西新建人。出身官宦世家,程焕采玄孙、幼时尤好音律。其后在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深造,专攻小提琴。1916年留学日本,入东京音乐学院(日本上野音乐学院),主修声乐,两年后兼修作曲。1926年返回中国,先后执教于南昌一中、南昌二中、南昌女子中学、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杭州英士大学。1928年受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艺术系声乐副教授,曾任音乐组主任;期间曾谱《国立中央大学校歌》、《中华民国国歌》(又名《三民主义歌》)。并办《音乐教育》月刊,曾任南昌中正大学音乐教授。1949年未随国民党赴台,曾任上海国立幼儿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1951年应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吕斯百之邀携家前往甘肃,途中病倒。后因曾为《中华民国国歌》作曲,而遭清算,至1957年7月31日在南昌逝世,终年57岁。

在他人生五十七岁的生涯当中,他给世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在全面抗战中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全面抗战爆发了,在这民族危亡时刻,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撒热血。程懋筠先生在这段时期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谱写了许多的著名抗战歌曲。谱写的抗战救亡歌曲有《救国义勇军军歌》、《救国歌》、《复兴歌》和《抗日军歌》等。

五、结束语

简要地说,汪山土库程氏家族是传统中国典型的科举家族,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缩影。程氏家族发迹于科举,通过程矞采三兄弟的科举入仕,从经济殷实的普通家族转型成为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颇高的官僚家族。科举的成功和仕途的顺利,为这个家族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规模浩大、气势伟绝的汪山土库便是程矞采三兄弟投巨资打造的,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凝聚程氏家族认同感的物质载体,也成为程氏家族在大塘周边社会煊赫身份和地位的表征。同时,它也使得程氏家族极度重视教育,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无论是家族中兴办私塾,创办义学,还是积极倡导成立新建县宾兴会,或者在北京捐建新建会馆,无疑都是这种家风族风的直接体现,也为程氏家族、新建县人才的涌现埋下了读书的种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乃至科举废除以至民国时期,程氏家族人才代不乏人,既有政府省部级官员,也有音乐家、历史学者,在诸多领域留下了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的身影。程氏家族及其族人也不同程度地被卷入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大变局大事件当中,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从程氏家族又折射出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

本文为第七届本科生创业,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0701011)“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潘后军. 神秘的汪山土库[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6.

[2] 李亚伟. 汪山土库的建筑空间和文化研究[D].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2010:5.

[3] 程鼎芬辑录. 《程氏三世言行录》新凤楼藏本.

[4] 叶人齐. 汪山土库[M].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

[5] 涂兰玉. 同治新建县志[M].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9:86.

[6] 邓爱红. 明清江西新建县在北京的会馆考述[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3.

[7] 胡家玉. 憩棠先生入祀新建会馆记[Z]. 清光绪四年重刊本:58.

[8] [清]咸丰七年. 程逢辁, 程时燦,等,修. 程新炳,等,纂. 程氏宗谱[Z].江西省图书馆藏:66,68.

[9] 胡家玉. 憩棠先生入祀新建会馆记[Z]. 清光绪四年重刊本:34.

[10] 曾志毅,主编. 新建县历史人物选[M]. 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

[11] 中国史学会的代表性著作,中国近现代史资料丛刊.抗日战争资料. 中华书局, 1954.

[12] 程天放. 使德回忆—德政府局部改组与承认伪满[J]. [台]传记文学第七卷第四期, 27-28.

[13] 夏 凡. 程懋筠研究[D]. 中國艺术研究学院硕士论文, 2007:2.

[14] 潘后军. 神秘的汪山土库[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6.

【作者简介】

徐志强(1993—),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共青团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史。

李加亮(1991—),男,汉族,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