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016-10-21徐伟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对策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应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在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春天开始来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也开始走上蓬勃发展的轨道。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是高校的热点工作,但却不是重点工作。这种状况使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深入、系统的开展,难以全面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体制机制建设等6个方面得出了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保障制度顺畅运行

1、明确工作体制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设置模式基本包括三种:一是在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下的科级建制中心;二是依托学校下属学院,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给予一定经费补贴的中心;三是相对独立、自主运作的中心。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是在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领导下的科级建制中心。各高校应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以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该机构由校党、政领导直接管理,领导、监督、组织,并协调全校各系部、处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各高校应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地位,理顺关系,保障运行。如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的预约制度、危机预警制度等。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网络为例,校级网络为学校领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指导与协调,师资队伍培训与督导,心理危机预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院级网络是由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二级学院院长、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导师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开展。班级网络由大学生心理协会与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以社团为依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识别、发现与反馈。保证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尽早预防及高效干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转。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的师资团队可有效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各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完善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1、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校专业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有限,各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兼职教师,专兼职结合共同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职教师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与培训工作;兼职教师分布于不同的教学与管理岗位以及各二级学院,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学生工作一线,从事心理教育、咨询与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朋辈心理辅导员协助心理教育发展中心与二级学院做好同辈群体的心理援助与心理危机信息反馈。

2、专兼职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与研讨

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要能够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如扎实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艺术治疗与团体咨询等各种心理流派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夯实自身实践技能。专兼职教师在研讨中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拿出来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处理问题的有效方式,避免思维出现混沌,影响工作情绪。

3、面向全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员参入,立体渗透需要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高校应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可以有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在课堂上发现、在心理中心解决、在课堂上检验。虽然各学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到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中,但缺乏针对性,老教师更是只能通过自己学习来提高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增强课堂实效性

课堂教学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建立了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树立大学生科学的心理观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与必修课程。根据大学生不断发展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讲授心理健康导论、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大学生的情绪与健康、生命与挫折教育、身心健康保健等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以及应对策略与调试方法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了大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2、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应坚持科学的心理观,并根据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先进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与思想动态,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运用了案例讨论、多媒体影视、心理游戏互动、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形成具有启发性、教育性、指导性、趣味性、实效性强的教学特色。

四、重视活动体系建设,浓厚心理文化氛围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理念,以大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通过多种校园宣传媒体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以健康节日为契机,开展健康知识与讲座等教育宣传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不同时期的健康节日,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精神卫生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包括各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心理素质拓展大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心理情景剧、心理短剧与小品、心理电影沙龙、明显寝室素质大赛、健康歌曲联唱、“爱的抱抱”等活动。在活动中启迪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阳光心态,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2、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平台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校报、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体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如加强学校中心的网站建设,定期将心理中心或者是心理学最新的学术成果、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分享。并通过心理测评等形式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目前所處状态,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

3、精心打造心理社团,发挥朋辈群体的主体作用

成熟的大学生心理社团,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各高校应高度社团建设,在社团章程、会员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制定科学的制度,以制度事,形成社团发展长效机制。心理协会可在中心教师带领下,不断研究与开发各种训练项,为学生提供服务。也可开展各类成长小组活动,解决大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与困扰,诸如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学习低效、学科学习困难、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

五、完善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高效解决心理困扰

心理中心教师要学习到精湛的心理咨询技术,高效地解决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困扰,优化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开发大学生的潜能。

1、建立以发展性咨询为主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心理中心要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坚持发展性咨询,完善了咨询制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预约与咨询,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的咨询需求。咨询形式要有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咨询室咨询、网上信箱与QQ咨询、心理网站的互动咨询、手机短信与微信咨询等,为学生构建了方便快捷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2、针对不同发展需要的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高校心理中心应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的主题涉及到不同需求的发展性团体,有针对提升学生干部的素质拓展训练,针对不同社团的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心理行为训练,以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为目的的各种咨询类团体:如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训练、考研学生高效学习的心理辅导、自信心提升训练、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训练、新生心理适应训练等项目,还有以解决人际冲突与自我探索的团体性辅导等。

六、重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形成危机支持系统

高校应积极构建校级、院(系)级和班级三级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支持系统。

1、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危机排查

高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心理异常群体,并将筛查结果进行心理统计,形成素质报告,并针对筛查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教育策略。同时将素质报告与筛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院系,由院系负责心理异常群体的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给予积极、有地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对存在的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由院系转介到心理中心,由中心负责进一步的心理评估与干预。

2、以实效的心理干预技术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高校应在遵守《精神卫生法》及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为心理弱势群体提供了人性化的关怀与心理援助,高效地解决了大学生在学习与就业、人际交往、情绪压力、恋爱与性等方面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并协助学生工作主管部门顺利完成了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转介工作,保证了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专业的心理治疗。

3、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支持系统

高校心理中心应建立心理支持系统,不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同时对康复后归校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愈后心理服务方案。心理中心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家长、相关教师、学生等群体建立支持系统,共同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

本文为2015年度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 DZKY2015B10

【参考文献】

[1] 强 景, 陈晓东.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9).

【作者简介】

徐伟(1983—),男,满族,辽宁开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