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分析
2016-10-21杜吟滔
杜吟滔
【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客观引导和依据。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在了解大学生对思政课程认知和诉求基础上,探索有效提升学生满意度的政策及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性分析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客观引导和依据。2014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在北京及四川两地六所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研,调研对象涉及不同学历和专业,共回收有效问卷544份,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尚处于略高于中等水平
研究数据表明,被试样本满意度均值为3.54(满分为5),标准差为0.54;因此可以得出被试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满意度尚处于略高于中等水平。相较于其他理工类课程,思政课程所学无法满足今后工作实际的需要,进而使大学生产生了“政治课程无用论”的认知偏差。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满意度与学历进行ANOVA检验,不同学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的显著性P值小于0.05。因此,学历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造成显著影响。且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满意度呈负相关,即随着学历的提升,大学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满意度会随之下降。
首先,大学生会对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期望和评价标准会随着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丰富而逐渐提升。其次是随着大学生年龄和知识储备的增长,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评价能力。因此,大学生对现有国内高等教育问题的认识和批判也会随着大学生学历的提高而不断的加深,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分支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受到大学生越来越严苛的评价。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思政课程满意度会随着学历的提升而降低的现象。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笔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满意度与所属专业进行ANOVA检验,不同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显著性P<0.05,因此可以判定,所学专业对大学生思政课程满意度是产生显著影响的。另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文科专业学生(3.90)的整体满意度要高于理科(3.44)和工科学生(3.48)。
文科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的满意度之所以会高于理工科学生,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文科生相较于理工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具有更深刻的认知。而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文科生接收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高于理工科学生。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在政治面貌上的差异分析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与被测者政治面貌进行ANOVA检验发现,不同政治面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意度的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因此可以判定,大学生政治面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此外,政治面貌与大学生思政课程满意度水平是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学生政治身份越接近党员,其对思政课程的满意度就会随之下降。
随着大学生政治身份的提升,直接提升了其对政治理论学习和认知方面的评价标准,在更高标准和诉求面前,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法满足其述求的变化,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政治面貌与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呈负相关的现象。
五、关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笔者在借鉴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以氛围带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从大学生踏入高校校园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通过环境带动学生积极性,让广大学生在进入思政课堂前就充分认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所在。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统筹与规划
首先,在宣传工作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宣传计划,善于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微信、QQ、网络视频宣传)等新媒体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推广力度,做好外围工作,将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真正渗透到每一个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其次,在制定教学计划方面,应将国家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不仅科学完备而且能够真正融入到高校自身文化建设发展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制度内容,与时俱进,保持制度本身的自发性与活力,避免为应付国家政策需要而被动调整教学管理制度的现象。
再次,在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领导体制方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充分调动高校资源,建立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机制,共担责任,发挥整体性优势。
3、均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教育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其兼具政治功能与育人功能,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往往在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而忽视其育人功能。因此,在汲取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高校应通过思政课程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学生培育成真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储备人才。
4、结合国情、时政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与时事联系紧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但面對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时政变化瞬息万变,传统教材的更新,必然无法囊括这类最新资讯,这就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为应对上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尽可能采取教材教学与课题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段。一方面,通过教材教学夯实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学术研讨活动,使广大学生能够通过研讨方式,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最新动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校情有机结合起来。
5、用新媒体推进当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实践创新
网络社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社交途径的多样化,其次是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交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方向。其次要善于运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介”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面对大学生日益丰富日常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注重教学成果向实践成果的转化,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本文系北京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树荫.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 杨 烨. 学生满意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33(2).
[3] 康菊花.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分析[J]. 教育与职业, 2010(2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