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评价激活品德与生活课堂的阐释

2016-10-21谢幼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做好事品德家长

谢幼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1-01

品德与生活课程做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决定了该课程评价结构体系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学生,还可以有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强调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及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只有把多主体的意见综合起来,在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评价意见,才能取得最佳的评价效果,使评价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加油站”。那么,怎样做好新课程下的教师引领评价呢?

1 尊重体验,在自主感受中评价

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的促进者,教师应对儿童五光十色的个性倾注真心评价,尊重学生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做到以激励为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这学期在教学《我爱秋天》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到田野、公园、树木丛林之中找秋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上课时,我让学生回忆课前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秋天的。一位学生说:“我是通过小眼睛找到秋天的。我看到田里的稻谷成熟了,黄澄澄的一片,沉甸甸的稻穗向下压。”我表扬她说:“你是个爱观察的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一位学生甜甜地说:“我是用鼻子闻到的,我们小区里的那些桂花树散发着阵阵清香,我最喜欢闻了。“我仿佛也闻到了那香甜的味儿了,你能把美好的感受跟大家一起分享,谢谢你!”我深吸了一口气说。……孩子们在得到了我的肯定评价之后,脸上都挂满自豪的笑容。从这些笑容里,我看到了正面评价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我顺势提醒孩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美好的季节,怎样才会有收获呢?孩子们议论纷纷:要付出劳动,要辛勤耕耘……是呀,孩子们在感受美丽的同时获得了独特的美好的情感体验,道德要求无形中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2 提高认知,在价值引领中评价

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在要求。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教师正确的价值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取良好的道德认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记得一次教学《做好事不是为表扬》一课时,我发现孩子们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讲述班级中发生过的好人好事,有的说“我要向叶同学学习,每次值日的时候他最勤快,班级门前的小水沟都是他主动去清理的。”有的说“我要向陈同学学习,一次课间的时候,看我见同学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跤,一旁的人都大声哄笑,可她却急忙上前去扶。”……随着孩子们的交流,大家发现值得学习的同学很多很多,而每一个被同学表扬的孩子更是满脸的灿烂。于是我顺势而导:“这些同学是因为想得到表扬才做好事的吗?现在我想请做好事的同学上来谈谈自己当时的想法。”叶同学说:“我觉得清理水沟虽然脏点儿,但要是不清理的话,垃圾堆积起来就会破坏我们周围整洁的环境,我们的教室可能就会被熏得臭烘烘。”“你能为大家着想,真好!”我朝他竖起了大拇指。陈同学说:“我当时只是想摔跤了一定很疼,我得去帮帮他。”我面带微笑向他点头赞许道:“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你做得很对!”……在交流中同学们明确了别人的观点,从中也懂得了做好事的意义所在。总结评价时我故意再次将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做好事是为了表扬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是!”。问题水到渠成,学生对品德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准确,深刻的体验。

3 促进发展,在自省和互议中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兴趣、态度、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发扬自身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以促进儿童自我发展。例如在课堂上我多让学生“三省吾身”,自我对照,每学习一课,边学边问,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特别是以前做得怎么样,现在有什么启迪,将来怎么做。学生在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中运用传统的自省修善方法,拷问自己的德性德行,培养自我批判的理性精神。我还提倡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根据学习收获,给自己写一段寄语,进行自我鞭策,自我勉励,学生在自省中成长。

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如果学生还能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如在教学《保护我的身体》一课时,我在其中设计了“议一议,比一比,我会爱护身体”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同学议一议“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和眼睛?”在此基础上分别组织几位同学进行做眼保健操和刷牙比赛,同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然后开展评议。这样的教学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通过互评从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 全面关注,在生活实践中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应该把家长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把教学活动真正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空间里,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如《健康、安全要牢记》一课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暑假来啦》中的第二个主题内容。在上一个主题《怎样过暑假》中,学生有计划的安排了暑假活动。本课的教学关注暑假期间的健康安全,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夏季饮食卫生习惯,自觉遵守夏季活动安全规则,形成健康安全生活的意识。在上完《健康、安全要记牢》这一课后,我并没有让教学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而是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通过表格让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孩子在整个暑假过程中健康、安全方面的表现,家长一周给孩子评价一次,新学期来的时候老师再进行總结评价。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以生活为源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做好事品德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