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6-10-21韩利超
韩利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99-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能独立的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从而使得抽象的数学模型能够得到形象化;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阶段中,能够将数学知识以及技能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要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学习规律的同时,还能够发挥出主观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使其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孕育人才的重要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教学时候教学阶段的重点所在,学生们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成长,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思维的训练则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培训,只有学生的特点进行结合才能取到一定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学生们训练思维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任何事物,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无法全面取得成功的,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需要放手去教。要不断地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而这些习惯,是需要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的,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高,对于发散思维的练习则需要不断的增加。在低年级的时候,需要重视题目的安排,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分析。伴随年级的不断增高,还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学生能够从各方面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2 全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思维脉络
2.1 理清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曾指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属于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以及生长点,其通常能够给学生一個驰骋想象的空间,能够“这样想”“那样想”,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思活动做好良好的铺垫。
思维高峰的起点是新旧知识生长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将新旧知识转向行知识的一个变化阶段,要主动、积极的去将新的重视促组成进行分析。
在教学的阶段中,对于任何一个问题,不仅需要考虑其的知识基础,而且还需要考虑其下联知识的内容。
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在现有的知识中将新的知识推导出来,与此同时,需要将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需要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要培养学生能有调序的进行思考,从而保证思维训练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其关键点在于能够让学生将这些思维脉络理清,而理清脉络的重难点在于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起始点以及准转折点掌握。要重视学生们的转折点与起始点,这些方面的内容才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
2.2 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动机
所谓的动机,其主要指的是“人们因需要而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是能够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不断去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该怎样的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这需要老师的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主导的作用,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与其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其中的意义,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伟大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的景愿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知以及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其与感受和情感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开的。在教学过程以及周边世界认知的过程中都有情感的存在,这些存在的因素是帮助儿童增强创造力以及智力的主要土壤。”
在新课改中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既是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改变,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如没有对教育的热情、没有对学生的关怀、那么其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去学习,就必须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中,才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学生才能够发挥其思维,进而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 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 孔慧英,梅智超.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