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当随时代

2016-10-21王文超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

【摘要】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清代石涛主张绘画要面向生活,师法自然,反对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陈法,才能创造出大量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作品。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在对绘画技法的变新上,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不囿于传统精神的束缚。石涛独特的创新视角影响了明清绘画泥古不化的现实,对古今绘画也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北宋郭熙為例,试从郭熙的山水画创作与其画学著作《林泉高致集》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创作观、山水画的笔墨观等方面的论述,试探讨研究郭熙山水中“笔墨当随时代”的内在精神与当时代的山水观和美学思想。

【关键词】郭熙;笔墨;当随时代;林泉高致;山水

一、“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精神

清初画坛,“四王”被推为正统,风靡炽盛之时,石涛不随“四王”之流波,高举革新旗帜,为当时死气沉沉的画坛注入了新鲜血液。时代风气使然,石涛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笔墨问题,不仅从时代变化上把握笔墨的变异,而且具体区分每一时代的美学特征,以具有历史的眼光提炼笔墨的变化当与时代同步。石涛提出的“笔墨”,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意象上,更多的是指笔墨代表的精神。笔墨论对石涛的绘画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笔墨当随时代”体现了独立美的特点。石涛对用笔的力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认为不同的笔力展示出绘画人不同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不同的外在形式和独特韵味,“笔墨当随时代”还表现出了极强的现实美。石涛笔墨可以规定绘画范围却不能规定绘画内容,现实是一切灵感的源泉,不同的事物蕴含不同的丰富含义,可以用不同的笔墨表现。石涛认识到笔墨具有随时空变化特点的具体表现。“笔墨当随时代”还展现了意识美的特点。石涛认为作画不能过于在乎外在形态,不要被事物的具体表象束缚,画家要发自内心地融入笔墨,才能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石涛以枯笔为美,其肆意纵横的笔法能够凸显其个性。他习惯性地站在欣赏者的立场进行创作,将感性放在第一位,以个人意识为美。因而,“笔墨当随时代”可归为用笔用墨要突出一个“新”字,即立意新、笔墨新、形式新。

二、郭熙《林泉高致》与山水

1、郭熙《林泉高致集》及其儒道禅美学精神

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不只是鉴赏绘画作品和记录绘画文献,而是在作者为了提高创作水平学习前代山水画,并在实际创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所编著的绘画理论著作。在《林泉高致集》中除了介绍山水画的创作技巧外,还论述了创作前的思想基础和认识方法、创作主体的修养以及山水画意境的营造等方面的问题。郭熙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对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吸收,除了传统的儒、道思想外,还有对新儒学(理学)、禅学的汲取,使他的整部画论渗透了儒、道、禅美学精神。阐述了在古时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眼里“笔墨当随时代”的表现,书画创作历来被认为是“末技”,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自娱遣兴的一种方式,但恰恰由于士大夫们在创作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审美心理,使书画创作成为我国古代文人最重要的审美活动,取得了彪炳千古的艺术成就;同时,在不断进行艺术总结的过程中,他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书论、画论,这些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郭熙并未因此骄傲自大、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并在自己的日常创作中积累经验,以求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林泉高致集》中的画论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郭熙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般画院画家的保守、僵化,他注重提高创作主体的修养,博采众长,使他的《林泉高致集》成为了一部融儒、道、禅美学精神的绘画理论著作,郭熙本人也成为当时画院中最具文人气质的画家。

2、郭熙山水美学探析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是在北宋理学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郭熙形成了把自然审美和伦理道德追求相统一的山水画美学。郭熙的一生也是以儒家道德为人生价值取向的,在这种复兴的儒家道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学道德,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包涵着深沉的宇宙意识。郭熙山水画美学思想的内涵,在其《林泉高致》中的美学思想系统化为:“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审美功能论;涵养“林泉之心”的审美修养论;“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审美观照论;“仰看白云,俯听流水”的审美境界论。这四个方面大体上概括了郭熙《林泉高致》中的主要美学思想。正是因为山水之美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林泉之心”,郭熙涵养“林泉之心”的审美修养论主张画家的修养在于审美者德性心灵的扩充。画家向内的修养是为了能正理解儒家的“仁智之乐”,提升精神境界;画家向外的修养是要在对山水的观察和体验中扩充心灵。创作之前的心境陶养也是为了养成德性充实的心灵,具有充实德性的心灵在观照自然时才可以使自身的生命精神与自然相感相和,郭熙在“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审美观照论中阐述了画家的生命精神与山水生命精神相契合的途径:格物穷理和生命情感的投入。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注重画家文化修养的提高、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促进了职业画家所画山水画的思想性,使画院派山水画仍然保持了“思想的绘画”的品格,也融入了文人的欣赏视野。郭熙的山水画美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深入发掘北宋时期,郭熙山水笔墨画美学思想,可以促进我们今天对中国古代美学这一前沿问题的研究。

三、郭熙山水美学之“笔墨当随时代”

郭熙作为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受到历代画家、文人雅士,甚至当朝统治者的推崇。郭熙及其子撰写的《林泉高致》一书论述完备,内涵丰富,触及到了山水画创作的各个方面,标志着宋代山水画理论建构的成熟。郭熙山水画论,从审美心理、美感深度、审美心胸、审美意境、审美修养五个方面具体编写了《林泉高致集》,其中对山水画理想构成的美学审美观,对其山水画理想构成意蕴及著名的“三远”理论“高远、深远、平远”作了深刻剖析,得出郭熙山水的审美观点,及对北宋与后世山水画的理论与实践所体现的现实指导意义。

“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映时代精神,也是对当代与后世山水画的启示。“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能够反映时代精神。郭熙山水画创作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对后代艺术画派的影响,现代美术中的许多山水画家也继承了郭熙的某些画论思想,比如国画大师黄宾虹、文艺评论家傅雷等人就深受其影响。郭熙山水画创作理念从对大自然和人生细腻地观察体验中进行艺术创造,以理寻求画面的意趣,在画院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时代的大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郭熙美学思想的“笔墨”精神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精神,促进了中国绘画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艺术演变至今,“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仍为画家树立个人风格提供了思想基础,新时期的画家在“笔墨当随时代”的影响下,进行积极探索,努力摆脱传统的束缚,尝试各种绘画方法和观念,将当代山水画推向了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徐 源.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理论分析[J]. 大众文艺, 2012,02.

[2] 陈紫旭. 浅析郭熙《林泉高致集》中的道家精神[J]. 大众文艺, 2012,23.

[3] 刘 镇. 北宋郭熙画学之儒学意义新论——以《林泉高致集》和《早春图》为例[J]. 美术界, 2012.

[4] 王胜乾. 郭熙“三远”之美学解析[D]. 中南大学, 2008.

[5] 晏 莹. 简论《林泉高致》的美学思想[D]. 山东大学, 2008.

[6] 李 净. 20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体系一林风眠画论[M].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7]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M].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

【作者简介】

王文超(1991—),女,汉族,青岛科技大学美术史论与批评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
空蒙山水间
笔墨丹青绘晚霞
不负山水,脱贫风景独好
《山水间》
山水朋友
笔墨厨神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
周鹏生的山水雕塑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