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黑格尔美学在油画作品中的体现

2016-10-21姜凤娇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

【摘要】黑格尔将哲学与美学融会贯通,并将美定义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中可以得出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这个概念有两重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与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显现与实在。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

黑格尔,十八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将哲学与美学融会贯通,并将美定义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中可以得出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进而,我推断美也是理念自生发的产物。理念是一种抽象的事物,他可以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美,我觉得是将脑海中的理念赋予自我感性认识进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才能在物质世界看到美的东西。这样的物质就是真是存在着的了。黑格尔曾在《美学》一书中写到:“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他随后又解释到“这个概念有两重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与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显现与实在。且这两方面相互融贯的,外在的特殊的因素显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

我觉得从理念到显现就是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构思,内心情感,表达到作品中的这一过程,构思,内心情感就是理念,感性显现是他们赋予作品,让观赏者们体悟出来的。从而发觉作品的美。艺术家们所作出的作品就成为真实存在着的了,那就是真。

但真不一定是美,黑格尔认为精神哲学高于自然哲学,自然美是不完满的,只有艺术美才符合美的理念,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同样印证了他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美学理念中他将理念的感性显现在历史的形态中进行描述,即各种艺术类型。从一种抽象的逻辑形态进入到一种现象的历史形态的规定。按照矛盾发展规律,黑格尔将艺术归结为三种形态: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黑格尔美学还对艺术体裁进行规定。悲剧(性)、喜剧(性)和艺术种类。黑格尔把艺术放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进行规定,艺术越发展,其物质因素越下降,精神因素越上升,体现了理念会逐渐摆脱物质材料的过程,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既指艺术构成形式的物质性、精神性,也指艺术内容的物质性精神性。

一、《红黄蓝的构成》

“看着大海、天空和星星,我通过大量的十字形来表现它们。自然的伟大深深打动我,我试图表达那种浩瀚辽阔、宁静和谐、协调统一。”——蒙德里安

在蒙德里安的画面中,造型都是以简单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来表现的。颜色都是以红黄蓝三原色来描绘的。他认为世界的三种原色具有各自象征意义——黄色象征太阳的照射,蓝色象征着天空,红色则是中性,是“黄和蓝晨曦时的细语交谈”。他的绘画就是“通过纯造型的因素,三原色,三种非原色和水平线与垂线的网格结构,通过这种图式,寻求各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其作品的每一构成要素都经过精心推敲,被谨慎安排在适当位置,显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我们可以从这幅画的画面中去体会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蒙德里安将自然、人物的激情、灵动、生机都用绘画的基本元素来表现,使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这既是美。

二、《呐喊》

在空中飘荡着像血一样鲜红云彩的夕阳下。像一块幕布覆盖在蓝黑色的峡湾,在一座伸向天空的顫微桥上,一个有着骷髅头的人,身穿黑色衣服双手紧紧地捂着耳朵,正在歇斯底里的尖叫。这就是爱德华·蒙克的不朽名作——《呐喊》。这幅作品的人物到底是谁,没有人知道,但蒙克曾经对这个形象做了这样的描述:“我和两位朋友在人行道上散步,我当时异常的疲惫,太阳正在落山,云彩如血一般鲜红,我觉得有股东西流过大自然,我好想听到一声呼喊,于是,我画下了这幅画。”

“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挪威画家蒙克脑海中总出现这样的疑问,同时这也是发自他内心的呐喊。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那种对生的不安与爱的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是他对生命不公的控诉。他的绘画具有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响力。总会使观者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感觉——焦虑,恐惧,生存的强烈欲望。不是一个健康的心理图示,而是像一个精神病人的呻吟和呐喊。

蒙克将他的所看所感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将美得理念即抽象事物表现出来形成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即感性的显现。

三、《日出印象》

1872年创作的《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的城市港口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是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所组成的。薄薄的雾三点,模糊一个船的颜色。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晃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请画家画窗口。这一切都是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的风景所描绘的景象。画面中所有的形象都是模糊的,没有写实细节,大胆的运用凌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情景。作品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

黑格尔美学中说到。“理念是一种抽象的事物,他可以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美,我觉得是将脑海中的理念赋予自我感性认识进而表现出来的。”《日出印象》就是莫奈早晨港口的美景这种理念所自生发而产生出来的。之后才“能在物质世界看到美的东西。这样的物质就是真实存在着的了。”

在象征型的艺术之后,古典绘画开始盛行。黑格尔曾经写到:象征型艺术是不完善的,一方面他的理念只是抽象的或不确定的形式进入意识,另一方面这种情形就使得意义与形象的符合永远有缺陷的,也是纯粹是抽象的。古典艺术客服了这双重缺陷,它把理念自由妥当的体现在本质上,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达到自由而完美的协调。再到后来的印象派画家作品,“浪漫性的艺术又把理念和现实完美统一破坏了,在较高的阶段上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和现实的差异对立。”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将所看景象赋予自己的审美理解,没有具象的事物,随性的笔触,用强烈的对比色橙红色表现刚出生的太阳,蓝灰色表现波光粼粼的海面,甚至连近处划船的人也是几笔勾勒而成的。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回到了象征型艺术,却克服了理念和现实的差异对立。印象派画作将黑格尔美学进行了诠释,使绘画更多表达内心,画面补在是褐色的一片黯淡,二十以绚烂的色彩代替,也将光的运用带入西方绘画中。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2.

[2] 范景中. 美术史的形状[M].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3] 马延岳. 外国美术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姜凤娇(1990—),女,汉族,青岛科技大学现当代油画创作与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黑格尔美学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的曲折学者生涯 从做家教到古典哲学大师
纯白美学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