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规范性

2016-10-21芦荻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本功训练规范性舞蹈

【摘要】规范的基本功训练是从事舞蹈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舞蹈基本功训练规范性的论述,认为舞蹈基本功训练必须有规范的教材和规定的动作,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有秩序、有标准。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训练;规范性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同音乐、雕塑、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优美多姿的形体动作为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舞蹈动作是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的动作,具有严格的程式,讲究节奏和韵律,非训练有素不能掌握。尽管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基本功的训练上,却具有很多的一致性、统一性,这种同出一辙的共性便产生了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

一、基本功训练规范性的概念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是指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科学训练的标准。什么是规范?巴切认为“规范是正确性观念的社会现实”;以色列学者吉蒂昂·图瑞把“规范”的定义为“社会里所共享的价值和观念,如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适当的,什么是不适当的。”规范应该是正确的,可传播的,或者说经得起考证的,并最终能得以实施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是指舞者在肢体训练时进行“开、绷、直”,“圆、曲、收”等一系列的基本形态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它是学生在学习舞蹈基本功的过程中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首要关键,也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基本、最可靠的途径。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在我国艺术院校的舞蹈院系的教学中都可见一斑:如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基本功的训练。如今在全国不同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中,都是延用统一教材的;国外舞蹈教学模式,与我国的舞蹈教学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历届桃李杯、荷花杯、全国舞蹈比赛、电视舞蹈大赛中,评委技术评判的标准,也是依据基本功训练的那些从上到下都已被认可的规范标准。

二、基本功训练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纷纷开办舞蹈专业,可是有些院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有许多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只是根据自己对舞蹈的有限知识或者经验来施教,教材不规范,教学手段不规范。这样教学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舞蹈事业的发展极其不利。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规范的舞蹈训练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训练手段,规范化教学,规范化训练,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基本功训练规范性的要求

1、教学条件的规范性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条件。在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意识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选用规范化的舞蹈教材来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正规的舞蹈教育。教师在课堂里的示范首先要规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走样,要切实做到舞蹈动作规范性地传授。学生的学习条件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的学习条件,它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悟性、和对音乐节奏的感悟能力,以及身体的软度、力度、开度、弹跳条件等。学生动作的规范不规范,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主要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动作一定要准确到位。

其次,是科学系统地规范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通行的规范化教材,遵循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生理学原理,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负荷。根据舞蹈的运动规律以及教学的条件、学生的特点,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施教内容。

最后,在教材的选择、教学的时间、教学的设施、教学音乐的规范问题上也要统筹兼顾不失偏颇。把这几个方面糅合到位,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2、教学过程的规范性

在舞蹈基本功教学过成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最紧密,教师通常采用“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符合舞蹈的教学基本规律,是舞蹈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口传,也就是口头传递的方式。无论是教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教师一定要用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为学生进行讲解与辅导。比如动作的名称、要领、规格与标准,以及做这个动作时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去克服、如何去纠正以及相关知识的传递等等。身授,即示范的方式。舞蹈教学中的示范,通常由教师亲自为学生塑造效仿的动态形象。示范动作必须生动、准确、规范,手、脚、身体的运动路线、位置以及面部的表情等等,一招一式都要体现出动作的规范性。

3、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

舞蹈的动作是经过美化、夸张、条理化了的,最具有典型性的动作。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例如在芭蕾基本功训练课里对手位训练中,有从一位手到七位手的训练过程,训练过程有着严格的规范。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对“兰花指”手形的要求也是严格规范的。在基本功的训练课中,首先要弄清楚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含义,弄明白规范的点位和要求。在反复的、单一的训练中,学生会产生懈怠和厌倦,训练中动作和形体可能会产生变形。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辅导,要从严把握,严格施训,规范施教。教师的一时的疏忽可以造成学生动作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规范教学带来的后果,是会严重损害舞蹈艺术发展的。

舞蹈艺术不仅是人体造型的艺术,同时也是真、善、美的艺术。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舞蹈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动力来看,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浸透着真情,涵蓋着真的思想。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会学生用“心”去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从中发现美的真谛——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例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戏中去体会舞蹈,让同学们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表现风、树叶、花、动物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调节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习惯。在舞蹈课堂上,选择一段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听音乐,把握音乐的节奏、情绪来即兴舞蹈。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些是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做到的。其实不然,中学生不会受到专业的限制,能打破专业的动作模式,开发肢体动作的空间,随着音乐节奏无拘无束地创作出即兴舞蹈。他们的动作虽没有舞蹈演员那么优美,但是这由情而发、用心舞蹈的情感符号却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观赏的每一个人。学生们也更自信了,不再为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而缩手缩脚,在身体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舞蹈教育还能在两种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一是民族气质。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学习蒙族舞,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舞,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二是自身气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在普通中学相对枯燥的环境中,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四、结论

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规范性显得尤为重要。表演的成功来自演员长期刻苦的规范性训练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也来自严格规范的基本功训练。规范舞蹈基本功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训练的效率,使教学水平和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只有经过严格而准确的规范化训练,日积月累,才能舞出舞蹈的神韵,使舞蹈充满灵性,让人领略到舞蹈那非凡独到的艺术气质与魅力,从中去获得对舞蹈艺术的欢悦、享受与体验,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层次。

【作者简介】

芦荻(1984—),女,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猜你喜欢

基本功训练规范性舞蹈
舞蹈课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
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抢篮板球的技术、配合及训练
技工院校烹饪专业(中式烹调方向)基本功实训教学的工学一体化设计
雪地上的舞蹈
两年清理废止322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卷首语
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