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研究
2016-10-21袁清江
袁清江
摘 要:本文以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的转变为前提,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从教学效果、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 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14-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备、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那么,在英语课堂中,究竟如何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精彩的表演不等于课堂实效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课堂:课堂的各环节安排非常紧凑,学生们全神贯注听课,教师上课讲话十分准确,板书预先设计的非常好,提问的问题也是预先设计好的,对学生的回答也做了调控,甚至是事先演练好了,课堂的进度分秒不差,铃响完课。在这样提前设计的课堂上,学生只能机械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老师平常上课不如老教师上课精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够“专心”,有的学生甚至在私下里议论交谈,但成绩却非常好。其实学生的不够“专心”、有议论等,恰恰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现。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课堂教学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演,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特征。作为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从整体上看主要是一种尽可能生动、自主地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工作。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可运以用一下教学策略:
2.1 要真诚地尊重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然而,中国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潜能和成长能力,甚至是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新的教育观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从“背”着手教到拉着手“学”,从我“问”你“答”到你“问”我“答”,使师生互动,角色转换,打破传统的单项的信息交流,让学生自主传播信息与知识。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2 注重启发、指导学生,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启发、引入问题,布置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多提问、多讨论,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学生会的思路贫乏时给予引导,使其思路灵活,在他们遇到陌生知识时,给予少而精的讲解,切忌包办。同时,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对于所暴露出的问题,要给予纠正,使学生真正领会知识与技能。
如:在写作文Our Activities 時,首先可以先个别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class?再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What do they do after class?同时讨论这些活动的益处和不足,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写作的思路也清晰了,大多数学生能将这篇作文写得很好。
2.3 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教师,发表自己对某问题的理解、看法,体会教师教学的情感,将有利于师生在情感方面、对问题的理解方面的同频效应,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师生的平等关系。
3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观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教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应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效果,使基础各异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会学习,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