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语言在人物刻画中的应用
2016-10-21王佳赫
【摘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深刻意义,《红楼梦》一书就巧妙地运用了诸多诗歌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本文通过书中的诗歌语言,来探析诗歌语言与人物的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诗歌语言;人物
诗词语言与日常生活用语不同,其表达更为含蓄,能够意味深长地揭露人物内心发展,与人物之间的对白、俗语的零散不同,它是工整对仗的。《红楼梦》中的判词则是人物命运的最真实的写照、最精炼的升华,而人物所作的词句则是其性格的体现,正所谓的“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对人物性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人物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尖酸刻薄、有的优雅、有的含蓄、有的直截了当。《红楼梦》一书中刻画了众多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也极具个性,王熙凤的泼辣利落、薛宝钗的圆滑周到、林黛玉的尖酸刻薄。
一、从诗词语言看人物命运
《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极具深意,其语言的深刻性、思想性和生动的表现力使得小说描述出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百态,展现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在《红楼梦》作品第五回中,作者用大量篇幅以诗词语言来写人物间的悲情离欢,演奏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一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道出了宝钗具有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妇德,林黛玉的才思敏捷,暗示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薛宝钗结局的冷落与凄苦。“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此句揭露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的命运,虽然家庭荣华富贵,但是却无人带给她宽慰。婚后收获的幸福也很短暂,转眼间就经历夫妻离散的悲剧命运。可见诗词语言极具艺术性、戏剧化。《红楼梦》中的判词,出自作者之笔,所以作者创作的诗词语言一方面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在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时,元妃差人从宫中送出一灯谜,猜着后再制一个送回去。惜春写道“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此谜则暗示了惜春为尼的归宿。书中运用诗词解读人物故事,预测人物命运,前后有所照应,让跌宕起伏的情节合情合理,这就是《红楼梦》语言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之处。
二、从诗词语言看人物性格
人们常说:“言由心生”。《红楼梦》中人物之间吟诗作赋体现了其创造者的心境和性格,用诗词抒发个人遭际,寄托了身世的慨嘆,同时也隐寓了对命运前途的预感,自然贴切地表现其性格特征。《红楼梦》中的女子,能吟诗作对的自然不少,闻其声而知其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明。在《红楼梦》中的宝钗、黛玉可谓是棋逢对手,两人各有特色,林黛玉性格极具个性,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自尊并自卑,敏感又多疑,孤傲且叛逆,同时还是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宝姑娘则与她不同,安分守时、温柔敦厚、传统识大体。《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薛宝钗的“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几句便可看出宝钗的大气端庄,合乎正统,识大体顾大局,体现她迎合时事的性格。林黛玉这样写到:“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她的诗则更具才气,更合心境,更能展现自身的独特个性。《葬花吟》是该著作中经典诗歌,是黛玉在葬花时触景而发哀怨情思的优美诗篇。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将黛玉的凄凉悲伤之感跃然纸上,“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意的道出她对人生世事无常、青春易逝、人情难预的感悟,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于宝黛钗之间的纠结情感的苦闷。此诗诉说了一段情感,抒发了一缕思绪,表达了一种沉淀。《红楼梦》的诗词语言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诉说人物的七情六欲,忧伤哀愁,心境思绪,体现了人物的鲜明个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辗转离合。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红楼梦》这部著作,其独特的语言艺术更是堪称经典,作者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字给世人展现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成功地塑造了多个典型形象。论文以《红楼梦》中的诗词语言对《红楼梦》中部分具有典型性的人物进行分析。诗词语言作为研究的另一方面,不仅能够展现人物独特的个性,更是起到了揭示人物命运遭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著(前八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后四十回).《红楼梦》3版[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1-1602.
[2] 童庆炳, 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4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372.
[3] 巴赫金, 著. 文本对话与人文[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1-591.
[4] 巴赫金, 著. 小说理论[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1-550.
[5] 李治翰. 《红楼梦》之人物语言研究——以人物对话的功能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 2001.
[6] 陈鹏录. 二十年来《红楼梦》语言研究述略[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作者简介】
王佳赫(1993—),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