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小说的色彩化和感官化描写

2016-10-21焦明明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色

焦明明

【摘要】《透明的红萝卜》里莫言运用一黑一红的色彩对比呈现出具有冲击力的视觉世界,真实色彩和象征色彩的交汇运用使得小说充满冷暖色调。红色激发作者创作激情,黑色象征作者复杂情感。重视通感的感官化描写,不仅触摸了黑孩的心理跳动,也创造了一个复杂多端,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

【关键词】色彩描写;红色;透明;感官化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善于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通过大胆的想象,陌生化的处理,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渲染奇幻的色彩。而他1985年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就对这种创作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通过色彩的描写和感官的运用,展现出别样的世界。

一、浓墨重彩的色彩感代入

莫言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表现出偏重于色彩的描写,色彩感的代入不仅使小说带有浓墨重彩的感觉,而且也会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进入一个充满象征意象感和神秘感的境界。正如《透明的红萝卜》里描写的情景:小石匠和小铁匠打架时,“一白一黑两个身体又扭在一起”。黑孩看铁匠炉里的火苗,“一绺蓝色火苗和一绺黄色火苗在煤炭上跳跃着”。写那只充满灵性的红萝卜,“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孕育着活泼的银色液体”。这种浓厚的色彩交汇描写,既给人以神秘诡异的感觉又烘托出异样的氛围。

红色的庄严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最易表达作家对人生、对世界的严峻复杂的思考,红色仿佛赋予莫言的才情一个集中的宣泄口,当他在红色色彩的刺激下,驰骋着想象力,从而激发创作灵感。莫言小说的色彩在大量红色之上又加进了与之相近的黄色、紫色、金色等亮色,有时还使用强烈的对比色,以形成一种寓意。莫言对于色彩的敏感是与他对生活独特的感受相联系的,那闪闪的红色或者暂时的热闹,大多被涂抹在灰白的生命里,涂抹在贫困、愚昧土地的大背景上。而《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就是那个灰色的背景,一黑一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和灵魂的冲击。童话世界越美丽,现实的苦难就越深重,黑孩眼中的红萝卜之所以那么透明那么红,正是因为黑孩身处的现实世界太浑浊丑陋的缘故。

《透明的红萝卜中》除了具有真正辨别力的色彩描写之外,还有象征性的色彩描写。黄麻地、小河、桥洞,“赤裸的身体变得像优质煤块一样乌黑发亮”的黑孩,“穿火红色的运动衫”的小石匠,“蒙着一条紫红色方头巾”的菊子……这些都是真实的色彩描绘,是多彩的、神奇的、充满幻想的暖色调。而队长、刘副主任、后娘、“手指骨节粗大”的小石匠、狂躁的小铁匠、“如枣者脸如漆者眼如屎克螂者臂上疤痕”的老铁匠、受虐的黑孩……这一切都是迟钝的、冷漠的、怪异的冷色调。色彩描写的真实运用和虚拟运用都使小说色彩浓厚而又沉闷。

《透明的红萝卜》充满了一种透明梦幻的色彩,“红萝卜”是黑孩希望和梦想的象征,承载了他寻找精神家园、渴望关爱直至希望破灭的心理流动过程,是象征了爱、希望和温暖,象征了理想的精神家园,甚至象征黑孩自己。他外表看上去和红萝卜一样执拗而且固执,但内心却是透明的,是单纯无暇的,他用透明的心感知这个复杂的世界。

二、感官化的梦幻世界

《透明的红萝卜》的开场即给人一种沉闷黑暗的感觉:“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秋天阴冷潮湿的肃杀气氛衬托出人物荒芜压抑的情绪,奠定了小说凄情悲凉的基调。主人公黑孩,“墙角上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黑孩的样态描写使人充满同情,很明显他就是社会的一个“弃儿”,得不到照顾和温暖,这也为后来丰富的感官化描写做了铺垫。

在小说中,黑孩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以致有人怀疑他是哑巴。在这个无爱的环境里,他选择了沉默,沉默压抑了他与周围世界的交往,却丰富了他孤独的内心体验。他能够与自己对话,能够感知动物的言语,“他听到黄麻地里响着鸟叫般的音乐和音乐般的秋虫鸣唱”,“他看到了河上有发亮的气体起伏上升,声音就藏在气体里”。黑孩甚至看到了一幅透明的红萝卜的图景:“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黑孩是用心灵来聆听和触摸这个世界,莫言以其奇特的感觉描写黑孩的内心世界,写黑孩敏锐的听觉、嗅觉、触觉,黑孩甚至可以看到声音、听到颜色,这种具有通感意味的感官化描写,形成了一个奇异的“梦幻世界”,并且与现实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十岁左右的黑孩来说,懵懂的心智尚未成熟,世界上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他的感知和幻想是那样的丰富,使得熟悉不过的事物重新又陌生起来。黑孩这个小精灵能将身体的所有器官都调动起来,听觉、触觉、味觉、视觉和嗅觉达到了互通。《透明的红萝卜》表现了富于感性化的风格,象征,变形,通感,莫言采用一种不受控制的,重视感觉的叙述态度。在描述中,心理的跳跃、流动、联想,通过感官化的描写,创造一个复杂的、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

三、对家乡的爱恨纠缠

熟悉莫言经历的读者会把作品与他的个人生活以及那個极端的年代联系起来。《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故事作者也经历过,莫言12岁时参加修建水利工程,曾因偷吃一根红萝卜而被几百人批斗。他受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立即挨了一顿毒打。在那个极端的年代里,作者被饥饿,孤独,恐惧折磨,黑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对家乡爱与恨的交织、缠绕和难以解脱,形成了矛盾、迷惘、困惑、苦恼和不解的心境。这些不仅是矛盾的,痛苦的,而又是空灵美丽的,就像透明的红萝卜,作品的出发点也是人生的出发点。

在小说的结尾: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无姓无名,无家可归的黑孩无处诉说他的痛苦和冤屈,只有宽厚仁慈的大地母亲愿意接纳这人世间的“弃儿”。赤条条一丝不挂的黑孩退却了任何的色彩,以最本真的状态,最真实的自我“钻进了黄麻地”。经历了人世的坎坷,无爱的冷漠,他无处申发,选择沉默,就连最关心他的菊子姑娘也在小石匠和小铁匠的打斗中被飞来的石块刺伤了眼睛。黑孩回归了自然,他用自己的方式叙述过这个世界,他用奇异的色彩打量过这个世界,他用灵活的感官触摸过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吴德利. 多棱世界的折射与融合——读《透明的红萝卜》[J]. 语文建设, 2012,12.

[2] 程光炜. 颠倒的乡村——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J]. 当代文坛, 2011,5.

[3] 杨剑龙, 朱叶熔. 意象建构中的浓墨重彩——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J]. 理论与创作, 2010,2.

猜你喜欢

红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红色拖拉机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的
追忆红色浪漫
“妆”出复古 不可不试的初冬红色系
枫叶为什么变成红色的呢?
什么东西不应该是红色
红色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