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2016-10-21姜海英
姜海英
摘 要:高中语文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语文赏析和默写的主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文本解读和意境理解尤为重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前教学设计,从诗词教学的“起、承、转、合”四个环节入手,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脑中有画面,心中有观点,笔下有文采,真正意义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3-01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因为诗歌具有直抒胸臆、表达情怀的作用而被历代文人所喜爱。诗歌承载了诗人美好的追求、真挚的情感、无穷的智慧、远大的报复,这些情绪都被诗人以简练的语言通过特有的意象表现出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时代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接受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鉴赏审美能力。
1 激发兴趣——诗词教学的“起”
诗词教学是高中教材的重要内容,诗词作者与学生之间年代跨度较大,历史背景不同造成教学难度大、教学时间紧的困难,但是教师依然要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完成诗词的学习,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地预习、主动地配合、小组协作,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例如,白居易《琵琶行》的教学,教师要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学习小组分配客人、随从、琵琶女等角色,小组合作理清本组分担人物的活动线索和心理变化,课堂上教师选择小片段让小组间合作完成表演,通过角色演绎这种活动促使学生把握人物角色,了解文本所想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教师也不要局限于立足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古人的真实情怀,让学生去感受古人诗歌中所彰显的人性的光辉,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创设情境——诗词教学的“承”
古诗词以凝练的语句表达出特定的意境,能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意象,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藏诗。意境是古诗词独特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特定环境中所遭遇的坎坷、所发生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饮酒》的教学,教师把诗歌的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为一部分,让学生从文字结合作者的经历来体会作者“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的厌倦官场、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一部分,让学生理解作者隐居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师通过诗词的朗诵结合李唐所画的《采薇图》 让学生理解作者不像隐士那样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但是却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这一切源于心静,心无杂念,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鸟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来象征自己彰显了作者保持气节、不同流俗的精神面貌。
3 各抒己见——诗词教学的“转”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对文本反复诵读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是学生出口能诵的经典,但是诗词的画面和作者的心情有所不同,仅仅通过诵读不能完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所以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查作者背景、作者经历和其他诗作来把握作者性格特点,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者写作的感情基调,提出小组观点,不同小组间交流,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和相互讨论,最后得出“李白的豁达与乐观和王维的离愁和洒脱”的结论,这样的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
4 激情创作——诗词教学的“合”
学习是为了继承和应用,所以古诗词的学习最高境界体现在学生的文字和语言的应用上。古诗词的再创作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也是展现学生对古诗词是否真正理解的平台,教师在教学时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强烈的再创造欲望。让学生再在阅读和鉴赏古典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文笔去补写或重写诗词的部分片段,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姜有榮.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5(4).
[2] 朱昭伦.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研究[J].软件.教学,2015(9).
[3] 张海燕.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