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2016-10-21季会林
季会林
摘 要: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师模式都如浴春风,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教学手段也由枯燥的一言堂式的单纯传授,变得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了。我们要重新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思辨能力,打造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新气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4-01
传统的语文课,老师一时也离不开语文课本和参考书,照本宣科,课堂显得沉梦,乏味,渐渐就成为学生的催眠曲了,所谓的随文的解构,意外相逢,意外偶得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样的老师也只能算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已。而新的教学模式,则是充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营造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情境,着眼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而老师要做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进行诱导,点拨,点评,激励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师生研讨中,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写的紧张而又宽松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
1 新课标要求语文老师要实行情感教学
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下的师尊生卑观念随着新课改推进,逐渐地被新型的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所取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可能进行有成效的教学,连正常的教学也不能展开。”莎士比亚说:“赞美诗照在人们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没有生活。”因此我们在新课改下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加强师生交流,要用一颗热忱、宽容的心去与学生换位思考,用一颗敬业的心去面对学生饥渴的目光,带着灿烂的微笑去感动,感化学生脆弱的心灵。作为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激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对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赞美之词,也就说对孩子的肯定,千万不要学生的不同观点,或者回答出现差错而讥笑,挖苦学生。师生之间如果感情融洽了,学生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语文教学机智和教学灵感出现的动力与源泉,是师生教学相长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2 语文的艺术技巧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古人言:“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俗话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也就是说学贵得法,老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的基础知识,关键还要传授语文教学的技能技巧,换句话说就是要授之以渔,这要求我们传授知识时不能机械、呆板,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学会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找到成就感。还根据需要教学分组讨论,或者说质疑探究,合作探讨,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或者说透过文字,进行多元联想,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重点,难点加以分析,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精读为主,泛读为辅,勤做读书摘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触摸语感,提高趣味性。系统地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既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点,又能够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初中语文要强化学生的背诵与朗读效果
新课标的积累与整合当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围绕所选择的课标加强语文积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初步的文言语感”。背诵是积累知识的有效方法。古代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不背诵就不能很好地积累词语,词汇量少、语感差,就会影响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朗读也是浯文教学当中运用极为普遍的方法它的主要长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教师示范朗读、名家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情朗读等,例如《赤壁赋》的教学设计就可以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抓住词赋的文体特点:多用对偶句,押韵比较自由,极富声韵之足之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美读等,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来梳理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由怀古伤今到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文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4 新课标要求营造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教学情境
4.1 创设模拟情境
有些文学方面的内容光靠阅读抽象的文字,不一定能产生很好的联想效果。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意境以及情境缺乏清晰而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或者播放相关的视听材料营造气氛,让学生来感悟意境,把握思想内容。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悟。例如《背影》中通过在火车站送行的一些列父亲栩栩如生的动作描写,体现出血浓于水的父子情怀,使学生油然产生了情感迁移,更容易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悬念——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要适中。例如,梳理《项链》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时,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本文让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小说写了哪四个主要情节?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思考与探讨,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最后加以引导、总结,课堂效果很好。
4.3 创设合作情境
交流合作的过程,就是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補短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的精神,充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或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情境,发展学生个性和各抒己见,展现浓浓的合作氛围。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使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精彩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想这就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家元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