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阅读培育想象用想象涵养阅读的对策

2016-10-21黄艳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想象力想象

摘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做法包括:用列举法激发想象,横向把握阅读内容;用比较法激发想象,纵向把握阅读内容;用拓展法激发想象,立体把握阅读内容。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3-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2]有资料表明,中学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也是决定想象力强弱的关键时期。

就阅读而言,其过程就是把文章中的文字还原于当时的画面,再将个人的经验积累揉合其中,从而得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的这一特性正好与想象的特征吻合——“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在头脑中闪现一个新念头或勾勒一个画面。由于构成想象表象的加工、改造过程是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所以,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形象思维。

就阅读教学而言,其过程一般是先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再分别掌握课文是怎样写的,最后回归整体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三个环节都必需想象。在这里,想象力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犹如水与鱼。在想象力支撑下理解到的课文知识是有生命力的!否则,得到的是缺乏内在联系的死知识、散知识。考试中学生对没有学过的文章阅读失分率较高的现实证明了这一点。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一个很不乐观的现状是“试题化”。这种涸泽而渔的行为导致了阅读教学与想象力的恶性循环。

据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抓住“培养想象力”这个制高点来进行阅读教学。

怎样凭借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去阅读?下面,笔者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浅谈几点做法:

1 用列举法激发想象,横向把握阅读内容

所谓列举法,就是根据中心词列举出与之相似的一系列词。目的是引发尽可能多的例证让学生进行比较鉴别。这比较鉴别的过程必然引发联想和想象。这个过程能促使结论与文中词句含意更为贴切。

《秋天的怀念》阅谈教学在破题这个环节中,笔者试着这样进行:

首先出示文章题目,让学生读三遍, 接着问:“你们过去学过哪些带有‘怀念的短语?”

学生的回答有:“难忘的怀念”、“痛苦的怀念”、“故乡的怀疑”、“永久的回忆”……

笔者顺势提问:“那么课文中的‘怀念应该是哪种‘怀念呢?

此时学生的思绪活跃起来,为了找到合适的答案不约而同地阅读起课文来。在一阵静寂之后,第一个答案犹如一块丢进水中的石子,刚说完就被另一个学生否定了。接着第三个学生又把第二个学生的意思否定了。最后一个学生的回答被笔者否定了。学生极认真地再读一遍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了:“故事发生在‘秋天,但感觉又不完全是指‘秋天”大家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

此时学生能理解到这个程度算是触到了文章主题的边缘。

2 用比较法激发想象,纵向把握阋读内容

学生初次阅读课文获得的整体感知显然是肤浅的。引导学生向纵深理解是必然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用比较法激发学生的想象——

“从刚才同学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读得很认真。在确定作者为什么用‘秋天作为怀念的修饰之前,请大家比较下面一组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四个季节的特征”。

学生立刻凭借这四个词进入了想象: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夏天蓬勃生长,张显力量; 秋天果实累累,天高气爽,但也落叶飘零;冬天风寒雪飘,满目寂寥。

一番比较想象之后,有学生顿悟道:“‘秋天在作者的心目中就像自己的母亲——她的一双儿女是她的果实:她細腻的爱子之举、她极度的忘我、她乐观地向往美好生活,就像天高云淡、色彩斑澜的秋景;她的血肉之躯没能敌过病魔,就像随风飘落的枯叶。这就是作者心中的‘秋天!与她母亲融为一体的‘秋天!”

另有学生补充道:“也说出了作者像秋天一样有所收获,他理解了母爱也就是收获了母爱,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笔者为这些发言喝彩!这就是想象使然!

随之其他学生也能或深或浅地理解到文章的“秋天”应该不仅是作者怀念母亲的时间,更应该是对作者母爱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美!

3 用拓展法激发想象,立体把握阅读内容

从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语文课程标准》)这个目标着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不宜仅仅停留在对试题的正确解答上。通常,笔者根据阅读内容巧拓空间,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立体想象训练。之所谓“巧拓空间”是指要找到那些既能引发想象又能升华文章主题的环节。在这里有个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的典故可作借鉴——这个题目的想象空间在“藏”字上。如果直接画“庙”,不管是把庙画在山腰,还是画在丛林深处:也不管是把庙画得完整,还是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都不是满意之作。只有根本就不画庙,只画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一个年迈和尚在挑水。显然这就把“藏”字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在《秋天的怀念》结课时,笔者以《喜相逢——》为题,让学生想象练笔,并约定文中不能直写“喜”。这种训练显然有点难度。因此笔者把它分解成若干小步:先命个是“喜”不见“喜”的题目→围绕题目拟好段落提纲→具体描述→写好是“喜”不见“喜”的结尾→检查修改。这里仅以学生的命题为证说明此法的可行性——《母亲回来了》《我站起来了》《妹妹当了医生》……

参考文献:

[1] 雷德鹏.爱因斯坦的科学教育思想述评[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1).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EB/OL].2015-04-15. http://edu.qq.com/a/20120202/000086.htm.

作者简介:黄艳红(1978-),女,本科,中学高级,宜春实验中学工作。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