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10-21刘鸿雁
刘鸿雁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本文结合辽宁省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对在校大学生创业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从学校层面出发,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学校服务、教育服务、资金服务三方面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服务 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49-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就业创业作为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对“十三五”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同时《建议》还强调: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1]。
这里所提到的“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指的是建立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方法,提高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其中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是由创业服务的提供方和创业服务的需求方共同构成的。其中创业服务提供方主要有政府、高校、各类社会组织三大主体构成,创业服务需求方是指在校大学生创业者。
1 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现状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始于2002年,辽宁省从2003年逐步完善了各项扶植政策。2007年,我省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各市配套设立5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目前全省共统筹创业资金超过1.68亿元。”虽然辽宁省从政府机构到省财政厅、物价局、劳动保障局,乃至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均采取了大力扶持政策,但据相关数字表明,辽宁省每年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在1%左右,而且每半年到一年就有1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或被市场淘汰。其中已毕业并创业的大学生中,创业成功率低于3%[2]。
2 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需求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每位在校大学生对其将来的就业都是非常关注的,但为什么在全国上下全面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仍然不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呢?为此,我们利用微信平台对辽宁省内不同种类高校进行了“互联网+调查分析”。通过对1579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服务体系的具体需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创业资金需求
大学生创业中,最让他们头疼的是资金上的缺乏。虽然国家给大学生提供了创业优惠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贷款。但是因为银行在对个人申请贷款方面的审核非常严格,特别是注重申请贷款人的偿还能力,由于在读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很少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因此一般贷款机构针对的大学生创业贷款其条件是毕业的学生,所以目前来说在读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是比较困难的。
2.2 创业教育需求
辽宁省支持各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加强创业教育。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在校大学生传授创业经验,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并给予相应的创业补贴。但经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无论是课程时数、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创业引导。试想二百多人的大课堂,仅仅一个学期八学时的创业教育,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在校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分析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如何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如何完成创业的具体流程,如何在创业过程中进行管理与团队合作,如何去面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3 创业项目需求
无论什么样的创业,项目的选择很重要。而这恰恰又是大部分大学生所欠缺的内容。由于在校大学生不了解市场和社会需求,导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空有创业的热情,却不知从何入手。
2.4 学校政策需求
国家出台的所有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大部分都是针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在校大学生除了关心其创业效果外,更关心的是如何解决创业与完成学业之间的矛盾。
3 构建在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议
在校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解决好他们将来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截止到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具体到各个省市,从政策导向和服务管理等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对大学生创业的大力扶持。这里要谈的是具体到起到孵化作用的高校,如何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如何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我们主要从学校服务、教育服务、资金服务三个方面构建在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3.1 学校服务
第一,进行创业教学的合理规划。学校要将创业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与学校具备资源的差异,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创业课程体系。以通识必修课形式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普及型创业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以素质选修课形式面向创业意愿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开设提升型创业教育课程。同时要求制定相关教学细节要求,具体规定每一年的创业教学内容和活动目标,保证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第二,出台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管理政策。设置创新创业学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学习和活动,并将这些学习和活动纳入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3]。如渤海大学要求学生大学四年必须完成2学分的创新学分。对于实行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应允许确有创业能力的学生休学或延期毕业,以便把握创业机遇,取得创业成果。如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4]。
第三,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的政策服务,推动大学生开展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创业活动。如渤海大学专门成立渤海大学科技园,為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相关企业的支持。
3.2 教育服务
梦想总是孕育在艰难之中。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之所以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表示不支持,主要是因为创业的背后总有创业者的一个信念,那就是想成功。而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欠缺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所以创业往往会失败。鉴于大学生心态等多方面不成熟的特点,学校在创业教育中应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第一,理性教育。即理性选择项目,不要盲目创业;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5]。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学校应该指导学生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避免出现理想化项目。
第二,感性教育。所有的创业都是从零开始的,学校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学会在平凡而执着的努力中品味创业的酸甜苦辣,不要因为羡慕其它创业者的成功只看重“第一桶金”而瞧不起经过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第一分钱”。
3.3资金服务
第一,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设立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业之初提供资金支持。如上海理工大学实施在校大学生创业资助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每年资助300个创业实践项目;复旦大学联合上海市有关部门共同出资建立基金会,为创业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问题。
第二,加强大学生创业融资服务。虽然在校大学生直接申报银行贷款有一定的难度,但学校可以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创设条件,积极帮助他们的创业项目引入风险投资。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创业比赛、项目展示推介等,创造创业学生与风险投资机构接触的机会,为风险投资的引入打下基础[6]。
第三,另类资金服务支持。所谓另类资金服务指的是不直接给学生提供资金服务,而是提供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其它物质服务。如渤海大学为创新创业型社团和团队提供方便的工作环境,专门建立一个创业园区,设立了创新创业工作室,每间工作室45平方米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期间就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相信在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扶持、相关企业支持以及高校的全方位服务下,在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一定能够顺利搭建成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尹蔚民.促进就业创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5-12-15,07版.
[2] 段芳宇.辽宁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N].华商晨报,2013-3-5.
[3] 张鹏.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3-177.
[4] 赵明.上海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43.
[5] 中国食品科技网,辽宁大学生创业全盘点:靠政策还是靠其他[EB/OL].http://www.tech-food.com/kndata/detail/k0185780.htm
[6] 吴佳丽,王燕丽.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职业時空,2014年11月,96-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