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钦差大臣》的喜剧冲突
2016-10-21霍彩红
霍彩红
【摘要】《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发表于1836年,被誉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
【关键词】《钦差大臣》;喜剧冲突
该剧是围绕以市长为核心的官僚集团和贵族纨绔子弟赫列斯达科夫两者的误会冲突而展开的。赫列斯达科夫在回乡途中因盘缠用尽而困于旅店。当时市内盛传钦差大臣将临。市长这一群人便误认为赫列斯达科夫是私访的钦差大臣。各怀心思的矛盾双方为了掩饰自己的丑陋面而丑态百出,让人捧腹大笑。
一、喜剧冲突的表现
喜剧的特征就是“笑”。讽刺喜剧的“笑”是带有讽刺、嘲笑意味的“笑”,表示对对象的否定和批判。以市长为核心的腐败官僚集团,作为应被否定的反面存在,在剧中最终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似乎并没有遭到否定。实则不然,他们的表里不一引发了美与丑的对比冲突,造成了“笑”的效果。观众用笑声表示极力的否定和批判。
美与丑的对比冲突主要体现为三类人物身上。第一类是以市长为核心的官僚集团:外表威严的市长实际上是一个贪赃枉法、专制残暴的嗜财鬼。在剧中市长一开始就召集官吏们开会,密谋制造美好和谐的社会景象。在会议中,他用最高领导的上司口吻数落一遍慈善院院长、督学、法官和邮政局长等高官们不务正业的恶行。他的责备似乎是表示对这些官员们的极力反对和否定,并似乎试图采取实际行动进行整顿纠正。而实际上无恶不作的他不仅欺诈百姓而且还污蔑百姓。看似正义的维护者的他实际上是与下属沆瀣一气、互相包庇的破坏者。市长表里不一的行为折射出了“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虚伪的他一边喊着“美”的口号一边却执行“丑”的动作。市长自身反映的“美”与“丑”的冲突撕碎了他自我包裹的华丽面具以及摧毁了他自吹自擂的美好形象。
更可笑的是当市长自己帮自己塑造高大全的美好形象的时候,他的一些下属官员也忍不住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的假面目。市长自我美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优良的父母官。而满嘴道德廉洁的他撒谎成性、弄虚作假。这样虚伪无耻的他让下属也忍不住对其嘲讽。因而他精心雕琢的“美”被他下属瞬间用“丑”的真相摧毁得灰飞烟灭。在这紧凑的美丑冲突中,市长那虚伪、贪婪、好赌的丑陋面目原形毕露。
毫不留情地向观众揭开市长的真面目的下属官员们看似匡扶正义的打假勇士。然而他们也只不过是市长包庇下的一群同流合污的赃官。他们无所作为的丑态在一开始在密谋会上的对话中就暴露了。所謂的“慈善医院院长”实际上是个心地狠毒、专靠慈善经费养肥自己的贪官。顶着“慈善”皇冠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歹毒之徒。而应当维护正义的法官却点出自己实际上是一个愚钝懒散、不理政事、受贿渎职的庸官。他们本应是“正义”、“善良”等等美好品质的代言人和维护者,然而他们却身在其位,不谋其职并带头破坏社会的道德正义。
第二类是以赫列斯达科夫为代表的彼得堡的贵族。赫列斯达科夫只不过是个花心轻佻、好吹牛皮而又一事无成的小人物。在市长及其同僚面前,他大吹牛皮,把彼得堡的达官贵人都说成是自己的近亲好友,还把名作家的作品都说成是自己的杰作。无论是落荒时的他还是被捧上高位的他无时无刻都反映着贵族社会的虚伪庸俗的丑陋面。
第三类是以市长太太和女儿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外表光鲜亮丽、长相可人的她们实际上只是行为放荡、虚荣攀比的无知妇孺。例如:当“假钦差”躲在树荫下向市长太太求爱而被市长女儿撞破的时候,市长太太作为有夫之妇的市长太太还假正经地教育女儿要以自己为榜样进行学习,要懂得规矩和举止稳重。而当“假钦差”转变面孔请求市长太太为他和市长女儿的爱情祝福时,市长太太破口大骂称自己的女儿为“蠢货”、“贱货”和“疯子”。市长太太和市长女儿贪慕虚荣,抛弃妇道接受“假钦差”的求爱勾搭并互相争风吃醋。在这出爱情闹剧中,她们戴着“名媛淑女”的雅号出演行为放荡、攀附高位的戏份。她们的“美”与“丑”的冲突不仅表现了她们灵魂肮脏,思想浅薄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沙俄上层社会的荒淫腐朽和道德堕落,以及对地位的狂热崇拜。
以上三类人物在言辞与行动的矛盾中,显示出不和谐的冲突,引人发笑。这表面的不和谐冲突实质揭示了背后阶级的不和谐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和谐。
二、喜剧冲突的实质
从当时作者创作剧本的社会背景来看,19世纪3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极度衰落,堕落为“虚有其表的帝国”。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骄奢淫佚已成官场通病。人民在官僚集团淫威欺压下苦不堪言。人民大众与官僚之间的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十分突出。他们利用官民和谐的假象弄虚作假。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被“钦差大人”依法惩办。实际上作为“丑角”存在的他们是恐惧被“美”所鞭挞和批判。作恶多端的他们企图用一切“美”的外表来掩盖自己“丑”的实质。而这“美”、“丑”冲突的根源正是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若果官僚集团都是匡扶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久不必弄虚作假,故作姿态引人发笑了。以市长为核心的官僚集团在剧中不断伪造假象、吹捧自我实质上是掩饰人民大众与官僚之间的矛盾。
社会新旧力量的矛盾是喜剧冲突的根源,喜剧性的冲突就建筑在社会生活本身美丑的斗争之中。果戈理以小城官僚集团为中心,通过自我暴露式的反讽不仅揭露了边远小城的地方官员,而且揭露了旧俄罗斯整个官僚体制庇护下的官吏凶残、虚伪、贪婪等的丑恶本性,暴露了沙皇农奴制俄国邪恶的现实。
三、结语
果戈里说:“在我的剧本中,……有一个正直高尚的人,他始终在剧中活动着,这个人物就是笑。”舞台上的反面人物体现出来的“美”、“丑”冲突实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而最终带来的结果便是观众含着怒火的“笑”。“笑”是“美”的化身,在笑声中激起对“丑”的嘲讽,对“丑”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从而在反面上肯定了“美”。
【参考文献】
[1] [俄]果戈理, 著. 黄成来, 金留春, 译. 钦差大臣[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2] 朱克玲. 悲剧与喜剧[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5:53-95.
[3] 朱立元, 主编. 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82-189.
[4] 孙子威. 马克思的喜剧观和讽刺艺术[A]. 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美学文学论文集[C].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