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
2016-10-21杨远柳
杨远柳
摘要:在邓小平理论中,民主法制思想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社会进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法治”代替“人治”的理论以及制度建设对于国家重要性的理论是他的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理论为实行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民主;法制
中图分类号:D9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286-01
一、“法治”代替“人治”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法治强调权自法出,法律是公共权利的产出之所,也是最高的公共理性。人治强调法律出自君主,最高统治者的权利大于法律,推崇个人的领导能力,这就会很有可能导致个人崇拜。
建国以后,由于“人治”我们党和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上出现过失误。邓小平的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都充分显现。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制定的关于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与党内民主生活、国家政治生活没有民主化法律化有关,与法律没有权威性有关。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邓小平总结经验教训,在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立法律制度的权威,保障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中,邓小平又极其深刻的指出制度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制度的好与坏对于国家的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国家的整体建设至关重要。像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伟大人物,由于也受到了不好制度的重大影响,党和国家的制度遭到破坏,个人的建设热情受到了打击,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的损失。
邓小平在接见李政道教授时阐述了夸大一个人的作用的危险性。他指出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问题有关,过去发生了的错误,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好的制度的存在,任意横行的坏人会受到约束和限制,不好的制度会使想做好事的人却得不到发挥,这就很可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国家得建设和党的的稳定依靠个人的威望进行决策。反之国家的建设和长治久安是不能实现的。
邓小平指出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专制色彩浓厚。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无论是从公民意识层面还是制度建设上都很缺乏,民主法制的进程将会很缓慢,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制,不断得变革之前的社会制度,加快由专制走向民主的进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依靠法制解决问题,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
可以从以上看出,在不同的场合,邓小平同志不断的揭示人治的危险性,不断的进行人治和法治的论述,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离不开民主法制,而不是把党和国家的发展建立在个人的威望之上,这种思想在当下社会建设中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二、依法治国思想
在邓小平思想的学术研究中,对于他的“法制思想”,也称之为“民主法制思想”,也有学者称为“依法治国思想”,笔者倾向于“依法治國思想”。
邓小平指出把希望寄托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和有权威的法律和制度,这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与条件。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国家的兴旺发达与法律制度的重要关系,如1988年他说,如果把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依靠个人的威望上,就会很靠不住,就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国家的稳定还是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民主法制思想来进行国家建设。
邓小平强调指出,必须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来解决实行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后,实行的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对于思想上和行动上是危害性的问题要通过法制和教育的方式。邓小平又指出对于出现的问题,党不应干预太多,依靠法制来和司法机关来处理法律事务。
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与法制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邓小平思想的指导下,法律的权威性得到确立,促进了民主的法律化和法制的民主化的进程,人民的权利与利益得到了保障。民主法制的建设不仅仅把着眼点立足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上,而且对执法机构和人员的权利也必须进行监督。这一做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始体现了法治思想的真正内涵。
邓小平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即邓小平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全面表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完整体系,确立了从法制上解决问题的法制建设基本目标,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政治要求。十六字方针为转型于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显.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2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27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273.
[5]李洪华.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