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教策略之多媒体的有效应用

2016-10-21罗凤秋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研学后教

罗凤秋

【摘 要】番禺区在践行“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下,以“研学后教”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拉开了全区各学科课堂教改。小学品德学科也经过一轮的“研学后教”理论学习、教改方案设计、教学模式构建、研学案编写、课堂实施等方面的实践取得一定实效,真正体现了“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后教策略。

【关键词】研学后教;后教策略;多媒体运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和运用身边鲜活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把众多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上。因此,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益,超越课堂教学时空,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填补学生学习过程的盲点与空白,把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个别化学习、合作式学习,体现了“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那么,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到课堂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筛选有用的多媒体资源

《品德与社会》是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经验密切联系的课堂,同时《课标》强调“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课程资源是多样的,既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教科书、报刊、图片、影视节目、音像、网络等,还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如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一切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品德资源开发与整合,让学生通过体验,以达到教学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素材的选取上,就需要做一个有心人,打开品德学科的时空界限,搜尽奇闻、奇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资料提取。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课程资源进行搜集,获取本次教学内容最新知识和信息,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使得课堂呈现“开放性”的特征。结合番禺区“研学后教”的理念,加大课堂容量,充实课堂内容的同时,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从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重新编排内容,认真筛选环节,适当增删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手段下对课本、网络、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开发,让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构建。

二、依托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在“研学后教”的理念下,要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的“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而离开了“真实”的生活,那课堂也只能变成学生“高呼口号”的场所。遵循以上原则,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多媒体以其最大的优势立足于“研学后教”的课堂上,因为多媒体集视频和音频于一身,在音、像、图、文有机结合下,以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觉通道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1. 各种旋律的音频

多媒体的音效使用,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课堂描述的时间、拉近了生活的距离,替他们营造特殊时间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因此,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乐曲进行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直接刺激影响人的情感。

因此,恰当地使用多媒体音乐渲染,能使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途径,比老师单一地说解要好很多,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热情。

2. 意境深远的视频

《品德与社会》课要培养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儿童。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只有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多媒体视频为学科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在多媒体视频的撞击下,强化学生的思想。

如四年级《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中,主要让学生在调查、收集、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认识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提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掌握交通安全自护的方法。那么,教师先从播放交通车辆行驶有秩序的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交通标志”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通标志的分类”“交通标志的作用”。

3. 滋味甘醇的图文

现有的品德教材呈现形式多样,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色彩艳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然而,教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无法产生声音和画面,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所以在教学中,让多媒体与文本整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引导儿童从书本中的情感教育走进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而迁移、感染、渗透、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生活中的垃圾》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垃圾的科学态度,认识垃圾对城市的影响,对所生存環境的影响以及科学处理垃圾的方法。教师通过垃圾循环图示就让学生知道垃圾循环的好处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进而教育学生把垃圾变废为宝。这是一种思想的渗透,使得学生对环保教学深入人心。通过多媒体的依托,把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呈现给学生,把课堂的源头激活,课堂不再是接受式、机械式的课堂,而是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在师生互动下,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体现出教学效果最大化。一节课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如果教师能合理利用多媒体,酌情使用上述教学策略,就能把品德课堂上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健康地成长。

三、享受多媒体资源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挑选各种音频、视频、图片,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但是“豪华落尽见真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是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课堂的。智慧性的教师应该是“于肤浅处追问—深化思维,于矛盾处追问—催化思维,于寻常处追问—转化思维,于生成处追问—激化思维。”我们就必须享受每一节课的精彩。如果教师运用了多媒体精心设计一节课,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教学效果,那我们的多媒体运用也就是白费了。

学习课文的目的,明白道理是关键,了解社会是落脚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是重点。利用电教媒体,通过音像教材中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学,将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在品德“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中强调“策略”,也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学”是“教”的基础和前提,“教”是“学”的深化和拓展。那么,如能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策略,就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展示成果的课堂。“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掘,合理利用,品德课堂的知识就能获取,就能思考,就能进行碰撞与深省,品德的教学智慧就会显现。

参考文献

[1]张茂聪.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多媒体运用研学后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巧用电子白板技术,开展生动绘本教学
阅读课的后教策略谈
浅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媒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