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带绦虫病的防治

2016-10-21王建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囊尾蚴

王建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生鲜猪肉的追求也由以前单纯的增加营养发展到了时下的追求生态、绿色、无公害。养殖周期较长的散养猪、土猪在市场中开始逐渐走俏,由于种种原因,笔者在生活实践中遇到过“米猪肉”,在此,将看似已经远离我们的猪绦虫病做一番赘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米猪肉 猪带绦虫 囊尾蚴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69—01

由于目前生猪的饲养管理趋于规模化,像60、70年代的散养猪、猪圈和人厕所相通的情形已经基本不复存在。猪带绦虫病导致的“米猪肉”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肉品的追求也由以前单纯的增加营养发展到了时下的追求生态、绿色、无公害。加之商家的宣传,因此,散养猪肉便受到了很多高端消费人群的青睐。由于散养猪的饲养管理不易受到监管,部分地方尚有猪吃人便的情况,加之个别地区的生猪屠宰尚存在一定漏洞,使得个别不法商贩私购生猪自行屠宰进行贩卖,由于其缺乏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可能发生“米猪肉”流入市场情况。笔者结合专业知识,对本病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大家详细了解。

猪带绦虫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成虫即猪带绦虫,亦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幼虫称为猪囊尾蚴或猪囊虫。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若散养猪采食了携带绦虫虫卵的人便,被感染后随着虫卵的发育,猪带绦虫幼虫寄生的猪肉称为“米猪肉”、“豆猪肉”或“珠子肉”。而人若食用了这样的猪肉,幼虫(囊尾蚴)可侵入人体寄生在肌肉、脑、心肌以及实质器官,导致脑瘫甚至失明和死亡。

1病原形态特点

1.1成虫:白色带状,全长为2-4m,有700-1000個节片。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三个部分。

1.2幼虫潴囊尾蚴或猪囊虫,半透明空泡,形如黄豆,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含一个由囊壁向内嵌入的白色米粒样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两列角质小钩。

1.3虫卵: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0-40um,呈亮棕色,卵壳甚薄,内含一个六钩蚴。

2生活史

由人体排出的虫卵或孕节,被猪吞食后经消化液溶解,胚膜破裂,六钩蚴逸出,钻入小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到达宿主身体各处。在寄生部位,虫体逐渐长大,中间细胞液化形成空腔,充满液体,约经10周后,猪囊尾蚴发育成熟。

猪囊尾蚴并非仅寄生在肌肉组织内,还可寄生于脑、眼、皮下脂肪,胸膜和肋间肌膜之间等。成熟的囊尾蚴呈椭圆形,约21×11m m,位于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内,其长径与肌纤维平行,乳白色、半透明,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

3流行病学特点

3.1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亚、非、拉一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呈散发状态,但在某些有喜食生猪肉习惯的地区可呈地方性流行,例如,云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3.2人感染猪带绦虫,主要是由于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猪囊虫肉,人感染猪带绦虫后,除可散播虫卵使可以接触到人便的猪感染囊虫病外,也可自体感染囊虫病。

3.3人是猪感染囊虫病的主要来源:猪带绦虫病人排出大量的孕卵节片,接触到人便的猪吞食含有这种孕卵节片的粪便后,就会感染。

4预防

4.1切断猪传人途径

4.1.1严格执行肉品卫生检验制度,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对感染猪囊虫的猪肉做无害化处理。

4.1.2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生、熟分开。

4.2切断人传猪途径

4.2.1大力宣传科普知识,使群众了解囊尾蚴病和人猪带绦虫的关系;

4.2.2彻底消灭连厕圈,防止猪吃人粪而感染囊虫病,人粪无害化处理。

5治疗

针对散养猪,每2个月进行统一驱虫,目前兽药中常用药物为以下两种。

5.1丙硫苯咪唑每日剂量为30m g/kg体重,间隔48小时服1次,共服3次。

5.2吡喹酮每日剂量为30-60m g/kg体重,共服药3次。

6生活中注意鉴别“米猪肉”

将“米猪肉”切块,可发现有大米粒样的硬粒,极易和肉组织剥离,且经过煮熟后囊包虫会漂浮起来,在液面上形成坚硬的半透明样硬粒。

猜你喜欢

囊尾蚴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4种猪绦虫蚴的多重PCR鉴别
牛囊尾蚴病及其防治方法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囊尾蚴病的流行与预防
牛囊尾蚴病的卫生检疫研究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浅谈宰后猪囊尾蚴病和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鉴别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