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就要“祛湿”吗
2016-10-21朱凌宇
朱凌宇
腹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那么排便几次算是“增加”或“频繁”呢?我们一般认为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但也有少数人每天虽排便2~3次,但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因此,只要大便次数多于平时的次数,且性状改变就要考虑是腹泻了。
腹泻的原因很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譬如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肠炎、乳糖不耐症、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癌等都可以引起腹泻。
腹泻是因为“湿”吗
腹泻这个症状在中医里有个对应的名字叫做“泄泻”,定义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故有此名。
很多朋友认为泄泻的原因在于体内多湿,要“祛湿”,遗憾的是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系統上来讲“湿”只是泄泻的一个枢机,本病病变脏腑不仅涉及脾、胃和大小肠,还与肝、肾都有关系。
腹泻分六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泄泻常见的六种分型。
寒湿侵袭型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法为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可用藿香正气液/丸/胶囊等。
感受湿热型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苦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为清热利湿。可用葛根芩连汤/丸等。
食滞肠胃型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苦苔浊或厚腻,脉滑。治法为消食导滞。可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肝气乘脾型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平时多有胸胁胀痛,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治法为抑肝扶脾,理气止泻。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等。
脾胃虚弱型 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健脾化湿益胃,助运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固本益肠片等。
肾阳虚衰型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法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等。
腹泻,不仅要“祛湿”
泄泻的枢机“湿”,为这六型当中共同的“梗”,全解为“脾虚湿盛”。中医认为脾胃为化生湿气的源头,一旦脾胃虚弱了,湿气就产生了;而湿气又很不老实,特别喜欢反过来困住脾胃,这样“你缠着我,我缠着你”变成了恶性循环。这里的“湿”当为广义的湿。
广大朋友讲的“祛湿”其实算是一种狭义的湿,它散落在第一、第二、第五型的字里行间,然而大家可以看到祛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有芳香化湿、清热化湿、健脾化湿之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此外,中医的温肾止泻治疗五更泄泻、舒肝扶脾止泻治疗痛泻、消食导滞法治疗伤食泻等都别具特色。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腹泻的原因千差万别,如果出现腹泻日久、体重下降、发热、大便脓血等,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必要时需要及时就医,完善理化检查如粪检、肠镜等,千万不可擅自用药。
(作者每周三下午有专家门诊,周五上午有特需门诊)